这种“仙骨鱼”专供剁椒鱼头,头大身小的体型竟然是靠这种操作

这种“仙骨鱼”专供剁椒鱼头,头大身小的体型竟然是靠这种操作

剁椒鱼头是一道湖南名菜,此菜以“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口感软糯、鲜辣适口”深受广大老饕青睐。这道菜的原材料是鳙鱼的鱼头。

各位观众,这就是鳙鱼。正式介绍一下:鳙鱼,学名Aristichthys nobilis,鲤形目鲤科鳙属,也叫花鲢、胖头鱼,乃我国传统四大家鱼“鳙鲢草青”之首。“胖头鱼”之名很形象地描述了它的体貌特征,头部“大而且宽”,其鱼鳃下的肉呈透明胶状,肥美爽滑,故鱼头反比鱼身更受追捧,单价也更贵一些。

这种“仙骨鱼”专供剁椒鱼头,头大身小的体型竟然是靠这种操作

然而人们对美味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珠三角的水产品市场上,往往会有一种被呼为“仙骨鱼”的鱼,如上图。图中的鱼,个个“头重尾轻”,身体呈明显的畸形,似乎专为剁椒鱼头或清蒸鱼头而生。这种体型是怎么来的呢?难道故意培育了这样的品种吗?

有人说,“仙骨鱼”系鳙鱼的突变种,此言差矣,并不是品种的问题。确有极少数天生畸形的鳙鱼,但可遇不可求,难以大量供应。所以,事实的真相是,这种畸形鱼是人为“加工”而成的。用某种技术手段破坏鱼的脊柱,从哪儿开始破坏,就从哪儿开始停止生长。起初用电击和针刺,但成活率不高,现在大多都是急冻,即对鳙鱼苗进行特亚低温物理处理。

这种“仙骨鱼”专供剁椒鱼头,头大身小的体型竟然是靠这种操作

具体技术细节外人不得而知,总之是朝着鳙鱼的脊柱下手。如此这般折腾过的鱼苗,就会成长为“头大如斗,体小如针”的缩骨大头鱼,据说有“嫩、鲜、肥、白、滑,食过返寻味”之妙。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对此鱼青眼有加,曾在《菜篮--肉之味》一书大加赞赏。

这套手法也被卖观赏鱼的人学了去,创造了一批奇形怪状的观赏鱼。对于这种畸形的审美观,我是很不以为然的。以此“残忍”之技术来满足口腹之欲,心中似乎也觉得有点不落忍,不知各位有何高见?

这种“仙骨鱼”专供剁椒鱼头,头大身小的体型竟然是靠这种操作

稿

稿件内容以反伪破迷为核心思想,科技哲学、科学与公众、世俗人文主义、科技伦理等领域均可涉及,旨在将科学探索结果无偏见地告知公众,避免公众上当受骗。

稿件一经采用,我们将奉上稿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