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被爆大規模裁員,共享單車真的涼了?

ofo被爆大規模裁員,共享單車真的涼了?

繼取消信用免押金之後,又有媒體曝出ofo總部大裁員,並撤銷海外部門。儘管ofo高管出面對此事進行了否認,但是依然讓我們不禁對ofo的市場前景開始生出了不少擔憂。自摩拜轉投至美團麾下之後,外界對於處於巨頭中間搖擺不定的ofo的市場前景並不看好。一場由資本助推下的共享經濟範本或將由此落幕。

遙想共享單車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的時刻,摩拜、ofo、哈羅、小藍單車、小鳴單車等一眾共享單車平臺不斷出現,它們在點燃人們後移動互聯網時代創業熱情的同時,同樣讓自行車製造行業的輝煌得以再次上演。然而,創業的夢想終究要回歸到現實,即使是資本助推下的創業遊戲依然還是需要回歸到商業本身。

伴隨著資本的退潮,不斷有共享單車平臺爆出押金難以退還、捐款跑路的事件,但是作為共享單車市場佔有率第一和第二的兩大共享單車平臺摩拜和ofo卻始終處於相對堅挺的狀態。儘管外界有很多傳聞,但是這兩家共享單車平臺依然在穩步前進,只是他們之間競爭的方式開始從資本競爭轉移到了擁抱互聯網巨頭的競爭。選擇哪家互聯網巨頭,成為決定他們最終歸宿的全新方式。

為了繼續生存,並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摩拜投向了美團麾下,而ofo則在探索不倒向任何一家巨頭的新的生存方式。積極擁抱區塊鏈、嘗試車身廣告變現等措施就是他們尋找新的生存方式的具體體現。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共享單車是一個非常依賴人力和物力等運營成本的行業,單單依靠租車的租金,難以維持日常運營的需要。

從這個邏輯上來看,或許像摩拜一樣選擇投向某家互聯網巨頭才是共享單車的最終歸宿,但是如果僅僅只是頭像了某個巨頭,而不去尋找共享單車真正的商業本質,或許在互聯網巨頭庇佑下的日子依然不會好過。

此番ofo傳出大規模裁員的消息雖然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是或許可以讓我們可以冷靜地去思考一下,共享單車未來的路到底要如何走?還有就是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共享經濟到底是不是一個偽命題?如果我們能夠告別資本的遊戲,迴歸到商業的本質,真正從破解用戶“最後一公里”的出行難痛點,或許共享單車非但不會成為一個偽命題,反而還將會成為一個真正的風口行業。

因此,在看待共享單車這件事上,我們還是需要回歸行業本身,真正摸清行業的本質,尋找以這個本質為突破口的全新的商業模式。通過不斷優化運營邏輯,提升自我附加值來找到真正符合共享單車的發展新模式。

儘管當下資本的退潮給共享單車的運營帶來的諸多困難,但是隻要能夠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方式和方法,共享單車市場還是能夠為破解城市交通擁堵,提供全新生活方式上有所作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