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5:設計簡單粗糙,實戰卻令人瞠目結舌,多項紀錄至今未破

前蘇聯空軍力量中,曾有一款戰機,它的研發經費和造價並不昂貴,運用的技術也算不上先進,但它的橫空出世卻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和爬升時間等方面創下20多項世界紀錄,其中6項至今未被打破。它就是蘇聯米高揚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米格-25,北約代號"狐蝠"。

米格25:設計簡單粗糙,實戰卻令人瞠目結舌,多項紀錄至今未破

米格-25PU型

無與倫比的速度令西方瞠目結舌

米格-25於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設計,主要是為了對付美國正在研發的XB-70"瓦爾基里"轟炸機和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1961年3月10日,米高揚簽署研製米格-25原型機的指令。1963年12月米格-25的第一架原型機(偵察型)出廠。1964年3月,蘇聯著名試飛員費多托夫首次駕機升空。同年9月第二架(截擊型)開始試飛。隨後第三架(偵察型)也參加試飛。這三架原型機及其改進型在隨後12年裡創下8項飛行速度、9項飛行高度和6項爬升時間的世界紀錄,另一種未量產的後期發展型YE166M,則先後創下六項世界紀錄,至今未被打破!

在整個20世紀70年代,米格-25在局部戰場上頻頻亮相,"狐蝠"魅影成為了北約揮之不去的夢魘。當時美國SR-71"黑鳥"高空高速偵察機的最高速度可達3馬赫,普通截擊機根本追不上更別說跟蹤監視、攔截了,而米格-25可以輕鬆地尾隨其後監視航向,並隨時提出警告。1971年第4次中東戰爭爆發前夕,4架蘇聯米格-25R進駐埃及,不時被派往以色列上空實施偵察,令以軍非常頭疼。一次,以色列空軍派出當時西方最好的戰鬥機———美製F-4"鬼怪"實施攔截。然而"狐蝠"打開加力燃燒室,轉眼就拋開了尾追的"鬼怪"。後者情急之下發射"響尾蛇"空空導彈,企圖擊落對手,沒想到"狐蝠"快得離譜,連導彈都攆不上。此時以色列的地面雷達站發現,這架米格-25的速度已經超過了3.2馬赫!

叛逃事件令蘇聯損失慘重

米格25:設計簡單粗糙,實戰卻令人瞠目結舌,多項紀錄至今未破

駕機叛逃日本的別連科最終前往美國

1969年米格-25裝備部隊後,西方普遍認為,尚沒有任何一款截擊戰鬥機可與米格-25匹敵。美國專家不明白,一向技術落後的蘇聯如何能在短短几年間製造出時速超過3馬赫,還能在2.7萬米高空攜帶4枚大威力重型導彈的殲擊機,要知道美國人在70年代製造的最新型殲擊機仍然難以達到上述目標。蘇聯駐國外的情報機構非常滿意地向總部報告,米格-25的存在"使敵人驚恐",不過他們警告,西方諜報機構已受命全面獵取米格-25的任何情報。但直到1976年,美國中情局僅獲得一些零星資料。然而形勢的發展往往出人意料。1976年9月,蘇聯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叛逃事件,中情局得到了他們連做夢都沒有夢見過的禮物。

1976年9月6日,蘇聯空軍上尉維克多·伊萬諾維奇·別連科駕駛一架米格-25戰鬥機從蘇聯的邱谷耶夫卡機場起飛。完成任務後,他沒有按要求返回,而是飛向了東南方的日本。他先將飛機的飛行高度由8000米降到1000米以下,以免遭到日本的雷達捕獲及防空武器襲擊,隨後按動了告急按鈕———飛機發出連續的呼救信號,造成飛機失事的假象。30分鐘後,別連科到達日本北海道上空。日本防空作戰值班員發現這架蘇聯飛機後,命令值班飛機予以攔截,巡邏的"鬼怪"飛機一度已標出其方位,但由於米格-25的飛行高度太低,很快從雷達上消失了。別連科駕機繼續下降,到達250米高度時,他看到了機場,這是日本的函館民用機場,距別連科起初想降落的日本空軍基地僅150千米。正當他試圖降落時,航線上出現一架正在起飛的波音-727客機。為避免撞機,別連科急轉彎貼向地面,以每小時360千米的速度衝向跑道,飛機衝出跑道,在地面犁出了一條溝痕後停在了金屬天線前。此時油箱內所剩燃油總共還能維持30秒。

查明飛行員身份後,美國情報人員立即趕到現場,迫不及待地開始檢測這一夢寐以求的天降大禮。幾天後被卸下機翼的米格-25由一架運輸機在十幾架戰機護航下,運至東京近郊的空軍基地,隨後被大卸八塊,200多名美國飛機制造、武器裝備、電子、冶金和空氣動力學方面的專家把飛機仔仔細細研究了一個遍。

至此,西方發現米格-25並非他們想象的"全能戰鬥機",而是一種獨特的高空高速專用截擊機。米格-25的鋼結構讓西方匪夷所思,落後的電子管技術更讓西方深刻了解了蘇聯電子技術的滯後,而別連科的口供也證明了米格-25截擊型帶導彈高速飛行時,仍存在穩定性問題,所以截擊型達不到偵察型3.2馬赫的速度。對此,美國人感慨:"這種飛機的製造過程,反映出俄羅斯人極善於用取之不盡的聰明才智來彌補資源的侷限。他們非常巧妙地把新老工藝結合起來,在較短時間內及花費不多的情況下,製造出了這種技戰術性能的飛機,而西方要達到這樣的性能則需要投入鉅額經費。"

不管怎樣,西方對蘇聯航空技術的無名恐慌從此被緩和,並確立了信心,上世紀70年代後期出現的西方戰鬥機在服役時間和整體性能上開始超越蘇聯戰鬥機。

但在蘇聯方面,叛逃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由於雷達、無線電、敵我識別等絕密情報的外洩,所有米格-25被迫回廠改換系統,其他作戰飛機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別連科把參與制造米格-25的近200家工廠和幾十萬人的勞動一筆勾銷了。他毀掉了那天同他一起編隊飛行的戰友的命運。要是我知道的話,我一定會撞碎他,"別連科的一位戰友後來說。

實戰表現令美軍屢屢難堪

米格25:設計簡單粗糙,實戰卻令人瞠目結舌,多項紀錄至今未破

米格-25攜帶的紅外空空導彈

由於米格-25的秘密洩露,蘇聯被迫取消了出口限制,結果訂單雪片般飛來。利比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印度,伊拉克等國家都進口了這種傳說中的3馬赫戰機,其中伊拉克的米格-25表現最搶眼。

伊拉克對進口的米格-25偵察型全部進行了改裝,加強了空戰和對地攻擊能力,並且為這種戰機配備了最優秀的飛行員。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伊拉克搶先投入包括米格-25在內的機群兩次突襲伊朗,雖然由於缺乏目標情報,未能實現將伊朗空軍殲滅於地面的預定計劃,但卻摧毀了伊朗庫存的航空燃料,在戰爭初期贏得了主動。

如果說對抗伊朗顯不出"狐蝠"手段高明的話,海灣戰爭後挑戰禁飛區甚至擊落"捕食者"無人機則充分證明了米格-25的超凡實力。海灣戰爭結束後,伊拉克北緯33°以南36°以北全部劃為禁飛區,整個國家從空中被肢解。在異常窘迫的情況下,伊拉克的"狐蝠"精英們沒有屈服。1992年12月,伊拉克空軍一架米格-25在禁飛區被美國的F-16使用先進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擊落。伊軍總結經驗教訓並隨即創立了行之有效的新戰術。不久之後,米格-25在被美機鎖定並遭AIM-120攻擊的情況下居然能以高速轉彎迅速脫離,要知道AIM-120導彈此前在實戰中從未失手,美國人對此大跌眼鏡。

米格25:設計簡單粗糙,實戰卻令人瞠目結舌,多項紀錄至今未破

米格-25

2002年12月23日,伊拉克空軍成功攔截並擊落了一架美國空軍"捕食者"無人機,這架"捕食者"顯然是來挑戰伊拉克戰鬥機的,因為它竟然攜帶著兩枚"毒刺"導彈。起初,伊軍出動了兩架米格-23攔截這架速度緩慢的"捕食者",但不知是戰機性能差還是飛行員水平低,均未能鎖定目標,於是一架屬攔截戰鬥機中隊的米格-25起飛迎戰。對抗過程中,美軍"捕食者"的地面操作員和米格-25飛行員均發現了對方,並幾乎同時發射空空導彈。"捕食者"發射的"毒刺"被米格-25成功干擾,偏離了目標,而米格-25發射的導彈則一舉將"捕食者"擊落。"捕食者"捕食未遂反被老掉牙的"狐蝠"獵殺,美軍的尷尬可想而知。這的確是一次值得伊拉克人驕傲的空戰勝利,相對於米格-25這樣的重型噴氣式戰鬥機,平均速度只有每小時150千米左右的"捕食者"實在太慢了,鎖定並擊落它非常困難。而寶刀不老的"狐蝠"再次成為伊拉克空軍挑戰禁飛區的有力武器,屢屢給美軍"上眼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