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ES8被評半成品 OTA該不該成爲背鍋俠?

OTA,一個在消費電子圈耳熟能詳的技術名詞,在汽車圈卻是因電動汽車的興起而逐漸成為潮流。電動汽車配備OTA功能與否,甚至成了某些大V眼中是不是高級老年代步車的重要憑證。近期隨著蔚來ES8的交付,這項早已面世多年的技術正陷入前所未有的辯論和爭議。

蔚來ES8被評半成品 OTA該不該成為背鍋俠?


OTA為何陷入爭議?

作為造車新勢力第一股,蔚來ES8的上市和交付一直是業界關注的熱點。隨著產能的爬升,有部分車主在這兩個月內喜提愛車,而車評人也得以有機會對這款熱門車型做出評測。其中,某獨立車評人將蔚來ES8直接定義為“產品完成度非常低”的半成品,廠商大肆宣傳的OTA有“亡羊補牢”,先賣車後修補的嫌疑,直斥這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這引發了不少大V的唇槍舌劍。

OTA是啥?

OTA,英文Over-the-air(空中下載技術)的簡稱,剖析詳細的技術原理並不是本文撰寫的初衷,在此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擁有一部智能手機,系統會不時收到廠商的推送並安裝升級以增加新功能或者修復漏洞,這就是OTA的功用。

蔚來ES8被評半成品 OTA該不該成為背鍋俠?

汽車上也同理,以往汽車無論是遇到軟件故障或者是需要升級導航版本都需要到4S店通過OBD口進行刷寫,而通過OTA,廠商可以將升級包通過網絡直接傳輸至車載終端。其中FOTA(固件在線升級)和SOTA(軟件在線升級)是汽車OTA的兩個類別,前者是完整的系統性更新而後者是迭代更新的升級。

在汽車廠商中,首個將汽車OTA“發揚光大”的是特斯拉。有數據顯示,從第一款Model S上市至2017年3月份的五年時間內,特斯拉共推送了25次大版本的OTA升級,其中涉及的更新不僅有人機交互、門把手座椅等領域,甚至還囊括了動力和電池系統。

蔚來ES8被評半成品 OTA該不該成為背鍋俠?

OTA升級有時還能救命!2018年5月,美國權威雜誌《消費者報告》指出特斯拉Model 3的制動距離過長,特斯拉隨後通過OTA的方式讓Model 3的制動距離整整縮短了6米。

正方觀點:OTA讓車輛具備進化能力

在網絡上的交鋒中,持正面觀點的群體以電動汽車愛好者為主,他們認為OTA的推廣普及可以帶來以下好處:

1、OTA可以在線修復部分系統BUG,不僅大大節省了車主來回4S店的時間,也使得4S店和廠商節省了召回成本,是雙贏的方案。

2、由於具備OTA功能的車輛在後期使用期間還可能解鎖新的功能或人機交互方式,對於車主來說增加了新鮮感,也讓車輛產生了不易過時的屬性。

3、有了OTA,廠商可以在完成車輛銷售後繼續和車主產生互動並持續提升用戶體驗,拓寬了“服務”和“運營”的範疇。

蔚來ES8被評半成品 OTA該不該成為背鍋俠?

反方觀點:安全無法保障 OTA易成廠商“偷懶”的藉口

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對於OTA,坊間的看法也不是鐵板一塊,不少燃油車的擁護者就對OTA提出了不少質疑:

1、 在線傳輸數據需經過端管雲並且依靠公開網絡,在安全問題上始終有隱患,而汽車不像數碼產品,些許的差池就會造成車毀人亡。

2、 由於OTA的便利性,部分廠商容易產生“大膽的想法”,為追求進度而略過一些涉及可靠性的驗證環節,甚至讓部分有缺陷的車先行上市,而後用OTA推送補丁來補救。

蔚來ES8被評半成品 OTA該不該成為背鍋俠?


拋開爭議 OTA已成行業趨勢

特斯拉大規模使用OTA為業界提供了良好的參考範本,以蔚來、小鵬為代表的眾多新能源造車新勢力也將整車OTA作為自身產品“智能化”的例證。然而,OTA作為中性技術,並不是燃油車和電動車的分界線,其優勢正得到業界廠商的廣泛認可,傳統汽車廠商也在逐步利用OTA提升用戶體驗。

2016年11月,豐田汽車宣佈將採用OTA技術更新汽車電子控制單元,並且討論了車輛上市後通過OTA追加新功能的可能性。

2017年5月,福特首次通過OTA技術為搭載Sync 3車載系統的車型新增功能。

2017年7月,沃爾沃與HERE地圖簽署合作協議,未來將可使用OTA服務升級地圖。

同期,通用宣佈在2020年前推出能進行OTA的信息娛樂系統。

蔚來ES8被評半成品 OTA該不該成為背鍋俠?

可以看出,大部分傳統廠商選擇以車載系統SOTA作為切入點,而在整車FOTA的進度上仍持以審慎的態度,這當中更主要是出於安全的顧慮。未來隨著車輛電氣化和智能化程度的提升,無論是發動機ECU、電控系統、T-BOX等零部件都會產生更多的OTA需求。無論如何,OTA的普及應用已經成為業界趨勢。

安全 不可忽視的阿喀琉斯之踵

另一方面,伴隨著汽車新四化這一概念的風行,“互聯網思維”開始影響汽車行業,甚至有人預言未來的智能汽車就如同現在的智能手機一般。然而,即便智能汽車和智能手機的功能、服務和界面再相差無幾,二者的安全等級仍不可相提並論。

2016年9月21日,騰訊科恩實驗室宣佈以“遠程無物理接觸”的方式成功侵入了特斯拉Model S的系統之中,這在全球尚屬首次。入侵成功後,科恩實驗室可以遠程解鎖車窗、打開天窗、調節座椅,甚至可以實現遠程剎車,並且在剎車過程中,剎車燈不亮而車門確是處於解鎖狀態。

2017年7月,科恩實驗室再次實現以“遠程無物理接觸”的方式入侵了特斯拉Model X並獲得了最高權限。在上一次入侵後,特斯拉為了提升車輛安全性增加了“代碼簽名”安全機制,對所有FOTA升級固件進行強制完整性校驗,本次入侵突破了該“代碼簽名”機制。

目前,業界OTA供應商對於安全防護主要是從三個端著手,首先服務器端建立證書和密鑰管理體系(Key Management Solution),通過安全鏈路將升級文件下載至汽車端,汽車端收到升級文件進行完整性運算,簽名認證、私鑰解密後進入升級。


蔚來ES8被評半成品 OTA該不該成為背鍋俠?

如今,汽車廠商深度依賴供應商體系,在傳統汽車的製造過程中積累了較強的設計和整合能力,但在未來面對智能汽車,廠商在信息安全知識、能力和經驗的積累夠不夠,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總 結

OTA不是萬能解藥,它無法修復所有故障,也無法讓車輛突破硬件極限。

OTA不是洪水猛獸,並不是有了OTA車輛就是半成品,也並不是有了OTA就一定會被黑客入侵。

一項新技術或新事物,在經歷初始應用,推廣普及到成為標配都需要一定的過程,過分捧殺或者棒殺都只會起到負面的作用。如同渦輪增壓、雙離合等技術一般,早期同樣經歷了無數的質疑甚至引發諸多故障,但隨著全球廠商的共同研發和優化,它們的優勢已逐步蓋過劣勢,成為合格的技術選項。

作為消費者,我們樂見OTA的運用能夠提升用戶體驗,降低使用成本,同時我們也應保持警醒,避免廠商“忽悠”,讓OTA發揮真正應有的作用,而非成為廠商不負責任行為的“背鍋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