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應該如何和領導溝通?

文 | 小貓倩倩:高轉化文案寫作者,頭條號簽約作者,知乎19萬關注大V,職場、心理學話題高贊回答者

職場中,應該如何和領導溝通?

前段時間,喵的寫手團接到一個案子。大概是一個老師想做知識付費系列課,讓我們幫忙寫推廣文案。

營銷軟文是新媒體領域特別常見的一種文案,主筆的幾位小夥伴也是非常優秀的創作者,在我看來這件事應該從動筆到結案3~4h可以搞定。

結果前前後後折騰了3天,改了五六版。最後氣得我跟橘長吐槽“再也不和XX(那個老師)合作了。”

職場中,應該如何和領導溝通?

究竟發生了什麼,能把一隻溫順的貓氣到炸毛呢?

是這樣的,平常我們接約稿,甲方都會非常明確地給到“宣傳點”(就是別人看完你這篇文章,你最想讓對方記住的要點是什麼。對於課程來說,就是課程特色)。但是這位老師他自己都沒有想好他的課有什麼亮點,只是丟過來一堆資料讓我的小作者們“自己挖掘”,結果前後改了五六版他都不滿意。

這也就算了,就在我以為終於告一段落的時候,他的需求突然變了,整個文章方向都要改,等於之前的都白寫了……

我:

職場中,應該如何和領導溝通?

好了,你是否也經常有這種“領導客戶完全無法溝通,全世界都不懂我”的感覺呢?

那你需要把這篇文章耐心看完喔~

一、跟領導溝通

先說第一個場景,跟領導溝通。

跟領導溝通往往要麼是“接受領導佈置的任務”,要麼是“向領導彙報工作”。

領導在佈置任務的時候,通常都會說的特別簡單。比如我之前在國網工作的時候,經常會開各種審查會,我們主任就會說“倩倩,下週一要開電源批次審查會,你安排一下”。

如果這個時候,我在微信群發一條通知艾特所有人告訴大家要開會了,然後再打電話給評標中心讓佈置會場,做完這些就不管了,準保會捱罵。

萬一有人沒看微信群錯過消息怎麼辦呀?會議室定的不符合領導要求怎麼辦呀?這些都得考慮到。

你可能會問:如果領導有詳細的要求,他為什麼不直接說呢?

這裡要跟大家說一個現象,叫做“知識詛咒”(The Curse of Knowledge)。意思就是,人一旦知道了某事,就無法想象這件事在未知者眼中的樣子。

與此對應的還有個現象,叫做“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意思就是,無知的人並不知道自己無知。

現在問題來了,在領導眼中,佈置一項任務,他默認所有的步驟和方法你是全都知道的,不需要他說特別多;在你眼裡,當你實際去完成這項任務之前,你並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工作做的是不和領導心意的。你的“默認”和領導的“默認”並不是同一件事,這樣在事情的結果山就產生了偏差。

職場中,應該如何和領導溝通?

那該怎麼辦呢?

1.反覆確認細節

比如,我接到“下週一要開審查會,你去安排一下”這個任務以後,不能說個“好”就結束了,還要反問領導:“咱們這次審查會要幾個批次合併一起開呢?大概需要一個什麼規模的會議室?是否需要投影呢?”

你會發現,你這麼一問,好多詳細的要求就出現了:和信息化批次一起開,讓招標中心找3間會議室(看看,你要是不問,以為就要一間會議室,是不是就慘了),每間都要帶投影儀。

然後你在按照這些細節去執行的過程中,可能又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招標中心告訴你只剩2間會議室了,沒辦法找到3間會議室。

千萬!不要!自己替領導做決定!

千萬不要說“啊?只剩2間會議室了啊,那好吧。”如果等到開會領導才發現會議室數量不夠,捱罵的是你自己。一定要提前把“跟領導要求不一樣”的信息提前告訴他,讓他來判斷“只有2間會議室了,我們接下來是換場地還是拼在一起開”。我之前就遇到過一次,我們網省有兩個評標基地,因為其中一個基地會議室數量不夠,改到另一個地方開了。

記住,我們只是執行者,不是決策者。

2.確定落實到人,做好檢查

發通知之後,給每一位與會者打電話,確保大家都被通知到了。提前一天去測試可能用到的投影、電腦等工具是否工作正常,並在會議室門上貼上小條——此會議室未來3天有“國網電源&信息化審查”會議。 如果有供電局的同事不能來參加,提醒他們要向領導請假。

3.追蹤結果

給每一位參與會議的人發送與議題相關的資料,在會議期間做好詳細記錄。會議上確定的各種任務要按照責任人標註好,會後還要追蹤每個人的完成情況,在ddl之前向領導彙報,並且寫成書面的結題報告。

從接受領導佈置任務到和領導彙報工作,看起來是兩件事,你會發現其實根本上都是“結果導向”的。

就是說,領導他的目的並不是“讓你通知去開會”,而是有一個更重要的結果要完成。前面各種確認與會人按時參加、貼好標識、準備好會議室balabala都是為了任務能夠不受干擾地按時傳達下去,而繼續追蹤是為了讓負責人能夠達成這個結果。

類似地,如果不是開會,是另一件事讓你彙報工作,你也只要記得“結果導向”,把領導關心的結果告訴他就好了。不要跟他講你的過程多辛苦、多崎嶇,也不要講那些無關的事,只要告訴領導他關心的“這件事完成怎麼樣”就行了。

職場中,應該如何和領導溝通?

二、跟客戶溝通

和領導溝通的大原則是相近的,你也得知道對方關心什麼、目的是什麼。

1. 問清楚客戶需求

有的客戶他並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啥,或者非常模糊,你就要引導他一步一步講清楚,不然就會像我在開頭寫的那個故事一樣,把自己氣得要死還是得改。

有的人他只是頭腦一熱,覺得“我就該做這件事”,具體怎麼做,他也沒想好。比如要做宣傳,他知道“我該準備一篇文案,不然怎麼宣傳都不知道”。但是他連自己的課程亮點、面向受眾都沒想好,反而把我們的文案當成了自己靈感的源泉,看了我們的文案才意識到自己的課程應該講啥,這種合作是非常不愉快的。

經歷過這件事之後呢,以後我給團隊接約稿第一句都先問“你的宣傳點是什麼”?假如對方含含糊糊講不清楚自己的宣傳點,我就會跟他說“你想清楚需求再來找我寫吧”(這句話是跟劉丞學的,他就是這麼懟他們公司產品經理的hiahia)。

2. 職責劃分清楚,不要越界

和“不要替領導做決定”類似,也不要輕易替你的客戶做決定。

你可以評估他的提議是否可行,把具體的理由都告訴到他,讓他決定按照哪個方案來做。但是不能心裡想“客戶什麼都不懂,我也不用告訴他了,於是我就這麼做吧。”

“找到需求”也屬於客戶職責的一部分,你只能引導他發現自己的需求,而不能替他挖掘自己的需求。像上一次我就踩了這個大坑,一旦客戶發現你做的不是他想要的,你就會陷入循環返工。

職場中,應該如何和領導溝通?

三、跟同事溝通

我們的工作都不是孤立的,總會跟其他同事打交道。

跟同事溝通,中心思想就是“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

比如說,我之前負責我們部門的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管理,還要負責部門的月度報銷,經常要做一些統計表發給財務。對於財務來說,他們收到一些五花八門的表格,整理起來是很麻煩的。我就會在統計之前先發一個空表格模板給財務小姐姐,問她按照這個格式整理行不行,如果可以的話我再繼續填表。

公司內部的交流往往會通過發郵件的形式來進行。如果你發送一封詢問或者委託郵件,沒有明確表達出自己的意思,對方就會判斷你是一個不顧及他人情況的人。

同樣地,在寫報告或者文件的時候,你要讓閱讀對象覺得你的報告有讀的價值。你要標記清楚。你必須明確寫出必要的結論、新事實的發現和自己的意見等,讓讀者更容易看明白。在提交數據的時候,也應該明確地把握這些數據是做什麼用的,而不是亂七八糟地寫完堆給別人看。

既然你的工作成果對象是人,就要考慮對方的立場,就要追求簡潔性和便利性。做工作的時候,要讓你的成果更加符合工作的目的;在委託別人工作時,要儘量讓對方不會弄錯你的意圖。

總結一下:

1. 跟領導溝通,無論是領任務還是彙報工作,都記得要遵循“結果導向”

2. 跟客戶溝通,首先要問清楚客戶的需求,記得職責劃分清楚,不要替對方做決定

3. 跟同事溝通,要“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