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喜欢美食,烧麦薄皮大馅汤汁浓郁和天津还有这层关系

天津国际化大都市,美食小吃应有尽有。天津人对美食更是喜爱,晚饭时刻饭店都是人满为患!特别是有特色的天津小吃,更受青睐!

天津人喜欢美食,烧麦薄皮大馅汤汁浓郁和天津还有这层关系


天津人喜欢美食,烧麦薄皮大馅汤汁浓郁和天津还有这层关系


烧麦最早出现在元大都,在清代康熙年间就名扬京城,不过这种小吃却是土生土长的塞外小吃。"捎卖馄炖列满盘,新添桂粉好汤圆"。乾隆皇帝诗句中的"捎卖"就是现在呼和浩特市的烧卖。 烧卖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区别在于顶部不封口,呈石榴状。明代称烧卖为纱帽,清代称之为鬼蓬头。清朝康熙年间呼和浩特市称作归化城,繁华的归化城中,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旧城的大南街,其中的大什字(中心街段),用老人的话说热闹得能够挤掉人的耳朵。就在大什字的路东,有一家新开张的包子铺,因为铺子的掌柜来自天津,包子铺卖的自然也是正宗的狗不理包子。于是来这儿尝鲜的人络绎不绝。因为买卖好,掌柜的忙不过来,就把自己的小舅子刘三儿叫来帮忙。刘三儿人聪明,无论是面案上还是菜案上的活儿都十分得心应手,特别是拌馅儿配佐料,更是一把好手。可是日子长了总给姐夫帮忙不拿工钱,刘三儿有点不乐意。于是要求姐夫让他在每锅包子出笼后,下锅包子还没上笼之前,捎带着卖几笼自己做的包子。姐夫一寻思,觉得小舅子卖几笼包子还不至于影响自己的买卖,就答应了。刘三儿的皮薄馅精的散包子一下子就抓住了归化城人的胃口,后来刘三儿对自己的包子进行了改进,皮擀得薄如玻璃纸,用新鲜的羊肉作馅,不肥不瘦,再加上大葱鲜姜,用鸡汤蒙子一搅和,包好后用急火一蒸,香飘十里。包子虽然好吃,却没有正名,于是刘三儿说:"这包子本来就是捎带着卖的,就叫捎卖吧!"于是,烧卖的美名伴着香味不胫而走。捎卖二字原写作"捎美",是沿用明代的写法,明代史料记载"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梢有一层霜",而烧卖在制作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

天津人喜欢美食,烧麦薄皮大馅汤汁浓郁和天津还有这层关系


天津人喜欢美食,烧麦薄皮大馅汤汁浓郁和天津还有这层关系


从上面的故事来看烧麦和天津还真是有缘分,怪不得天津人这么喜欢这道美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