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为汉武帝霸业准备了一生的"粮草",为何无单独传记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一二三产业

俗话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而粮草归根结底就是钱,所以每一次战争,国家财政都会伤筋动骨。

伟大的帝王无不是通过战争来作为其帝业的佐证之一,例如西汉武帝,一句话"秦皇汉武"足以说明他的功业,而这些功业无一不是以经济为基础。让汉武帝如此硬气的背后离不开一个人的运作,武帝的首席财务官桑弘羊。

汉武帝一边花钱,桑弘羊在另一边壮大财政,如此鼎助帝业之人,然而翻遍史书却无一单独列传,是被遗忘,还是他人看不穿。


桑弘羊:为汉武帝霸业准备了一生的

桑弘羊


◎时代需要一位经济学家

桑弘羊是大城市人,而且是顶级大城市人洛阳人,洛阳是能与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相提并论的城市。其家庭虽不是什么达官贵人,但却是经商之家。

所以成长的环境决定了桑弘羊的起点比一般人要高的多,其经商的家庭也对其影响颇深,从遗传学的角度看,叫做有经济方面的天赋。

弘羊,洛阳贾人子,以心计,年十三侍中。

史书的记载突出了桑弘羊的天赋,心算能力特别厉害,属于特别人才,或许这样才能解释他十三岁时就被统治阶层所吸纳。

桑弘羊进入西汉王朝中央后,恰好遇到西汉皇帝换班,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随后登上帝位,而汉武帝的雄心正需要一位帮他聚财的人。

公元前一百二十年,在这之前汉武帝已经进行了两场针对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河南之战和河西之战。两场战争直接将文景之治累计的财富打的所剩无几,等于前面几代的所留在短时间内被汉武帝全部用于战争中。

打仗之前: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打仗之后:费数十百巨万,府库益虚。

中央财政日益枯竭,汉武帝将眼光看向了暴利的行业,因为"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转榖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给",这些富商基本是靠盐铁发家的,于是武帝下令盐铁官营。而这一政策的具体执行由东郭咸阳、孔仅和桑弘羊负责,所以桑弘羊从这一刻开始完全接触盐铁官营。

於是以东郭咸阳、孔仅为大农丞,领盐铁事;桑弘羊以计算用事,侍中。

在这里提一下,盐铁事物开始是由少府管辖的,而少府是专管王室财政的,正所谓"山海地泽之税,以给供养"。

全国的财政属于大司农管理,其前身为大农令。大司农与少府的职责很明确,"大司农供军国之用,少府以养天子也"。


桑弘羊:为汉武帝霸业准备了一生的

少府和大司农


◎一切为战争

桑弘羊因为其才能以及汉武帝的需要,在武帝时期不断升迁,逐渐成为汉武帝事业的首席财务官。并且众多措施都是围绕为中央创收来展开的。

措施一:财产税和处罚

汉代的国家财政主要来源于田租、算赋及更赋,虽说这三项数额巨大,但都是有定额的,不是随便能增加的。所以那些社会地位低下又特别富有的商人就成为汉武帝的目标。这才有的算缗和告缗,也就是财产税和隐瞒财产的处罚。

算缗和告暋并不是桑弘羊发明的,但确实在其任职内得到巨大发展。如果说算缗是收财产税,那么告缗完全是利用人的心理,所以效果特别明显。

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贾人有市籍者,及其家属,皆无得籍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入田僮。

算缗和告缗虽然损害了不少商人的利益,但在短时间内缓解了西汉的财政危机。

措施二:国家出租土地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很大的一个努力就是想尽办法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因为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就成为流民,是统治的威胁。所以统治者经常会将国家的土地以租借的方式租给那些无地的流民。

此举有两方面作用,一能稳定流民,二能为国家创收。

措施三:改革币制

汉朝初期的无为而治思想导致铸钱放任不管,所以币制异常混乱。面对此情况,作为财务官的桑弘羊不会忽视,他向武帝建议整顿币制。

武帝直接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由指定机构负责,禁止地方铸钱,统一的五铢钱流通于全国。

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措施三:让盐铁官营走向正规

盐铁官营在汉武帝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国家财政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来源于此,而这项政策从一开始桑弘羊就参与其中,并且将其正规化。

此项政策也是在昭帝时期召开的盐铁会议上,桑弘羊与文学方争论的重点。

措施四:均输、平准

均输简单来理解就是在各地建立仓库,本来运抵京城的物资就在当地出售,钱归中央就可以了。

为什么实行均输,那是因为快递不包邮,"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

此是桑弘羊在后来的盐铁会议所说的原因,此也是国家财政的增收点。

而平准法是桑弘羊为了稳定物价所用的,简言之就是低买高卖。

措施五:纳粟拜爵

此项措施可以理解为花钱办事,当然不是桑弘羊首创,他只是发扬光大。这是桑弘羊任西汉大司农,也就是财政部长后向汉武帝建议的。

桑弘羊直接将这项措施范围扩大到普通百姓,也就是他们也可以花钱买官。

措施六:榷酤

这项措施和盐铁官营差不多,只不过对象换成了酒。酒水的利润非常高,这点桑弘羊非常清楚,一切为了创收。

当然桑弘羊为汉武帝所做的还不止以上这些,桑弘羊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充实财政,让汉武帝花起钱来不用担心。


桑弘羊:为汉武帝霸业准备了一生的

桑弘羊的经济措施


◎被权臣刮到了

桑弘羊从侍中一直到大司农,一步步进入汉武帝的帝业核心圈,为汉代财政在田租、算赋及更赋外探寻到更多的路径。

桑弘羊能做到这一切与武帝的信任是分不开的,当然也是武帝的雄心使然。

公元前八十七年,汉武帝走到人生的尽头,在临终之前加封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与霍光、上官桀和金日磾一起作为托孤大臣辅政汉昭帝。

上以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日磾为车骑将军,及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皆拜卧内床下,受遗诏辅少主。

虽然同为辅臣,也有主次之分,霍光是头,桑弘羊和上官桀、金日磾为次。汉昭帝前期的朝政都是由霍光把持,与霍光依靠外戚不同的是,桑弘羊是依靠实干上位的,所以是看不起霍光的。

及御史大夫桑弘羊建造酒榷、盐铁,为国兴利,伐其功,欲为子弟得官,亦怨恨光。

虽说桑弘羊与霍光不对路,但他不是最先冒出来跟霍光作对的,而是同为辅臣的上官桀,上官桀为对付霍光联合了桑弘羊。

然而上官桀低估了霍光的实力,在清除霍光之前被其发现,后来直接被杀。桑弘羊作为上官桀盟友也在被杀名单之中,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桑弘羊也参加了上官桀的行动,但权柄掌握在霍光手中,这就够了。

为大汉王朝奋斗一生的桑弘羊,最后死在权力的斗争中。


桑弘羊:为汉武帝霸业准备了一生的

战争的背后是金钱作为后盾


◎为什么没有单独传记

桑弘羊的一生是西汉武帝时财政危机的缩影,也是站在汉武帝背后的男人,其军事功业的首席财务官。可他死后却没有单独列传,这一点似乎不应该。

从正史看,涉及到桑弘羊的就是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但这两本纪传体史书都没有单独列传记载桑弘羊。此点疑问需要回归那个时代。

其一,比司马迁活的长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至于为什么没有单独给桑弘羊列传,必须要从他身上找一找原因。司马迁和桑弘羊是同时代人,都算是汉武帝时期人。

桑弘羊有一点优势就是活的比司马迁长,桑弘羊等到了汉昭帝继位,所以说桑弘羊的人生是没有结束的,等于故事没有完。

其二,政见不同

桑弘羊可以说是那时的经济学家,而恰巧司马迁对于经济方面也很在行,并且拥有自己一套经济思想,而与桑弘羊的却不同。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一种放任自由主义,而且这种放任是极端的。而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则是"故工不出,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宝货绝,则财用匮"。

他强调了工商富国的重要性,也是工商富国的坚定支持者,由国家介入工商业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其三,脱离时代主流的思想

从与司马迁的思想对比,就能看出来桑弘羊的经济思想不是那时的主流思想。汉武帝时期经济思想还有一派是正统的儒家思想,简言之就是统制的计划经济。

而《汉书》的作者班固可是出身于儒学世家,自然而然接受的是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对于桑弘羊之说估计也不会认同。

其四,前半生有功,但死于谋反

桑弘羊的死是因为与上官桀的谋反,除了这一次谋反,他以前的人生基本没有什么大错,不是大奸之臣,也不是权臣,更不是外戚。

所以从班固的角度来看,也许桑弘羊是功与过并存的一个人,而且还不是儒学体系里的人,自然而然不需要单独去说明。毕竟史书还是由人去书写的。

说白了,桑弘羊虽然是个实干家,但却没有什么特殊的标签。从上官桀就可以看出,虽然他是谋反的领头人,但却因为是外戚,能在外戚传记中看到其完整故事。

一个不是出身儒学体系中的人,与主流经济思想相背的人,不是武将,没有明确的功绩,也不是外戚和权臣,除了最后有个模糊的谋反罪名也没有太大的污点,的确很难单独列传,估计是司马迁和班固很难去定义他吧。


桑弘羊:为汉武帝霸业准备了一生的

史记与汉书


也许只有汉武帝一人知道桑弘羊真正的价值所在,不然也不会将他放在托孤大臣之列,毕竟他为了汉武帝功业运送了一生的"粮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