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上太上皇的李淵,晚年有多鬱悶?“父慈子孝”是虛構

要說最經典的宮廷政變,最刺激、最成功、最有意義的就是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一代明君唐太宗,是通過手足相殘來登上皇位。玄武門之變最尷尬的人不是被殺的太子黨,而是李淵,以至於現在還有很多人以為唐朝開國皇帝是李世民而不是奮鬥了一生的李淵。

做上太上皇的李淵,晚年有多鬱悶?“父慈子孝”是虛構

李淵創建了唐朝,坐穩了8年的皇帝之後,在626年的某一天宣佈退位,將皇位傳承給了自己的嫡次子李世民,正值青年強壯的李世民,接過老父親的皇位,尊稱李淵為太上皇,一心想要超越父親李淵的成就,出演了後來的情節。李世民上位後次年就更改年號為貞觀。

父慈子孝的李家父子

作為唐朝的第一位太上皇,在退位儀式上,那可是儀式感倍增,仗勢弘大,李世民飽含深情的望著父親李淵,李淵意味深長的回望著李世民,儼然一幕“父慈子孝”的感人情節在播放。

做上太上皇的李淵,晚年有多鬱悶?“父慈子孝”是虛構

事實真的像眼前所見一樣父慈子孝嗎?其實不然。唐高祖李淵的退位,內心的複雜情感,百感交集只有李淵自己明白,實屬無奈。

表面上父慈子孝的真實背後

李世民上位前的兩個月,原本還在海池上,快樂無憂划船的李淵,得知自己的嫡次子李世民,發動了玄武門之變,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即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和第四子李元吉。知道了真相的李淵,震驚之餘,大受打擊,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嫡次子李世民會做出這樣的事情。文獻《資治通鑑》:敬德協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驚。

做上太上皇的李淵,晚年有多鬱悶?“父慈子孝”是虛構

對於震驚的李淵,其實有著兩點原因,第一是因為當時尉遲恭,懷揣著武器,身披盔甲直徑來到了皇宮之中;第二是秦王李世民,殺了太子和齊王,李淵一下子手足無措起來,說了句:“當如之何?”。這時候李淵身邊的大臣陳叔達,發表了意見,給了李淵一點面子,說著秦王李世民,已經這麼有能力,功高蓋主,算是天下歸心於他,這時候皇上把天下的國事交給李世民,那也算是大勢所趨,天下太平。品品陳叔達這樣的話,言外之意就是希望李淵將皇位禪讓給李世民,對誰都好。

李淵後來的處境

開國皇帝李淵,如果不發生意外,應該是在皇位上度過終生,但是因為李世民,李淵不得不退位了。從此李淵處於被架空的狀態,辛苦打下的江山,只能提前讓兒子坐了。被自己的親兒子逼成太上皇,李淵也算是獨一份了。

做上太上皇的李淵,晚年有多鬱悶?“父慈子孝”是虛構

貞觀七年,李世民為了營造自己跟父親感情良好的局面,曾經在慶功舞會上,吹捧李淵“今四夷入臣,皆陛下教誨,非臣智力所及。昔漢高祖亦從太上皇置酒此宮,妄自矜大,臣所不取也。”李淵則回應李世民,能夠讓天下一家親,都他的功勞。

做上太上皇的李淵,晚年有多鬱悶?“父慈子孝”是虛構

退位後的李淵,生活並沒有那麼的愉快,甚至是有點鬱悶,為啥呢,因為退位後的李淵在太極宮生活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後來搬到了遠離中樞的大安宮,這大安宮是宮外的別宮,這樣一搬,明眼人也能知道李淵的日子沒那麼的好過。後來貞觀年間的宰相馬周,曾經明確的指出了李淵居住在大安宮是違背了孝道的一件事。

做上太上皇的李淵,晚年有多鬱悶?“父慈子孝”是虛構

後來李淵老去,貞觀九年病死,李世民將自己的老父親安葬在了獻陵。貞觀十年,李世民妻子長孫皇后也生病去世,李世民將妻子安葬在昭陵。李世民這時,命人在搭建高臺,就好似一眼看過去能夠看見妻子長孫皇后的陵墓,是做為懷念之用。李世民認為自己做的十分的完美,站在每天站在高臺上,遙望昭陵。看得出李世民對於李淵的感情,不過是如此。

所以,李世民和李淵之間的感情,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父慈子孝,而是充滿了“內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