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低调的面包王,有17万家店卖他的货,网上却找不到他的照片

中国最低调的面包王,有17万家店卖他的货,网上却找不到他的照片

烘焙类产品是消费者的早餐主食,进入中国已有几十年,顾客最开始追求口感样式,现如今更关注安全和绿色健康。在这个低门槛行业,想要做大十分困难。达利、盼盼、好利来无疑是行业代表,是它们改变了外资企业独大的局面。

在众多品类中,饼干、蛋黄派、糕点、面包是主要消费品类。其中面包消费需求最高,有一位低调的面包王,有17万家店卖他的货,网上却找不到他的照片,他的创业史成为中国励志故事典范。

中国最低调的面包王,有17万家店卖他的货,网上却找不到他的照片

吴志刚,1935年出生在辽宁丹东,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不平静的时代。进入和平年代后,他重拾学业,历尽艰辛,终于获得专科学历,成为一名电报员,工作也算体面。后来他又丝绸学院当教师,就这样一呆就是几十年。

1995年,他正式退休,完全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热潮,他觉得还是出去闯一闯。有一次他走在大街上,看见有人正在跟一家面包店老板理论,原因是面包味道变了。他察觉到,街上面包店众多,产品质量层次不齐,如果办一家标准化工厂,效益肯定不错。于是,他拿出全部家当,创办沈阳桃李面包厂。

创业初期,面包市场品类众多,基本都靠添加剂延长面包保质期,市场供应处于饱和状态。他没有走大众路线,选择生产无添加剂、保质期短、品类少的面包,主打健康绿色概念。为了缩短时间,每天凌晨3点开始配送,保证消费者一大早就能吃到新鲜面包。靠这个优势,短短2年,他就成为丹东最大面包生产商。

下一步,桃李面包正式走出丹东。当时,面包高端市场利润高,但销量不大。他决定做大众市场,依靠口感稳定、品质过硬、性价比高等优势,加工出几款主打面包,一经推出销量爆好。他将这个经验推广到整个辽宁省。

中国最低调的面包王,有17万家店卖他的货,网上却找不到他的照片

接下来,他的目标是全国市场,那时互联网还不是很发达,销售全部靠代理商。他认为代理模式跟高性价比冲突,只有工厂对接销售终端才能缩减成本。于是,从北往南,在中国15个中心城市建立分工厂,直接将产品配送到超市、便利店、小商店等销售终端,还与家乐福、沃尔玛、华润万家建立长久合作。农夫山泉、娃哈哈等都是采用这种模式,10年时间,桃李面包终端销售店数量达到17万家。

2015年,桃李正式登陆A股,成为中国面包类第一股,市值达173.79亿。桃李面包靠口碑成为行业销量冠军,但市场占有率仅有10.5%,手工作坊占有率超过58%,在互联网和各大媒体平台,很难见到桃李面包广告营销,这说明桃李品牌影响力还远远不够。同是快消品行业,农夫山泉以18.96%占有率成为瓶装水行业第一,年收入是桃李面包3倍多,桃李面包的增长空间还很大。

中国最低调的面包王,有17万家店卖他的货,网上却找不到他的照片

多年来,吴志刚一直神秘低调,很少出现在媒体面前,网络上很难搜索到他的照片,可能跟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教师精神相关。2017年,他凭借148亿身家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139位,成为辽宁首富,他也是A股年纪最大的董事长。

2019年,他退居幕后,家族企业由儿子吴学亮接任董事长。短期内,桃李面包在同行竞争中优势明显。从长远看,桃李面包将进入发展瓶颈,只有研发出战略性新品,树立行业新高度,积极拥抱互联网,提升桃李面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否则就可能被竞争者打败。

用一首自创绝句总结吴学刚的创业生涯。

明知创业多艰难,

花甲之年仍出山。

桃李面包满天下,

终得销冠把家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