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調理思路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並不是指胃縮小了,而是胃裡的腺體萎縮了,導致胃酸以及其他消化液分泌減少,引起消化能力下降等症狀的一種慢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同時,還發現有胃粘膜異型增生(指胃粘膜細胞長得有點多,不受控制的樣子)和腸上皮化生(指腸道的細胞長到胃裡面去了,待在了不該待的地方),就需要密切觀察,定期去醫院做檢查。

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人群一般都比較消瘦,還有貧血,舌炎、腹瀉等症狀;還有的上腹部出現疼痛,反覆發作,偶爾出現隱隱作痛或鈍痛,甚至有的人還出現劇烈疼痛。


談一談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調理思路


我發現導致胃病的原因都是差不多的,影響最大的還是生活方式。

1、精神壓力

精神壓力過大是影響身體健康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壓力過大時,感覺整個身體都不在狀態,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免疫力的敏感性也降低,各種激素的水平也不穩定,因此出現慢性萎縮性胃炎也很正常了。

2、年齡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生跟年齡是正相關的,年齡越大患病風險也越大,不過也挺正常的,年齡大了,皮膚會長皺紋,胃部功能也會衰退。

3、膽汁倒流

胃下部的幽門括約肌鬆弛,十二指腸或肝膽內的溶液就會倒回到胃部,這些溶液裡面有膽汁,是鹼性的,對胃粘膜是有強刺激性的,這種情況也會增加慢性萎縮性胃炎的風險。

4、胃病家族史

家族裡面有胃病的人群比家族裡無胃病的人群患病率更高,一是遺傳了家族的壞基因,導致更容易患胃病;二是同一個家族的人生活習慣比較接近,飲食也類似,所以增加了風險。

5、飲食習慣

經常吃生冷食物,食物吃太燙,經常吃得太飽,飽一頓飢一頓,都是導致慢性萎縮性胃炎發生的危險因素。

6、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可以長在胃裡面的細菌,不但會破壞胃粘膜,還會排出毒素加速細胞死亡,最終導致胃炎的發生。

去除對身體有害的因素,增加對身體有益的物質,幾乎是調理所有健康問題的原則。

1、釋放壓力,保持心態平和

當感到壓力大的時候,一定要尋找可以釋放壓力的途徑,可以選一種或幾種能讓自己很放鬆的方式,比如蒸桑拿、泡澡、冥想、瑜伽等,怎麼舒服就怎麼來。

2、預防幽門螺桿菌復發

殺滅幽門螺旋桿菌是很簡單的,但是複發率會很高。這時候需要適當補充膳食纖維和益生元來促進胃腸道蠕動;還需要促進胃酸多分泌,讓幽門螺桿菌不容易活在胃裡,可以用甜菜頭榨汁喝來補充天然的鹽酸。

3、三餐規律,補充足夠的營養

三餐要定時定量的吃,不要讓自己餓太久,可以隨身攜帶酸奶、堅果、巧克力等小零食。必不可少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每天都要攝入,所以雞鴨魚肉、蔬菜水果這些食物每天都要吃。

充足的蛋白質可以減緩食管下端括約肌和幽門括約肌的鬆弛速度,有利於預防胃食管反流和膽汁反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