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盐帮菜的来龙去脉,个人理解,个人碎碎念欢迎批评指正

正宗的盐帮菜,或者更加具体,盐帮菜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盐商菜

解放前的盐商,都会在自贡有几个盐井,有几条商船,有铺面的,都会养了一些长工。

富饶的地方才可能有好吃的,因为有材料(这句话有点伤人,勿喷),但是这恰恰可以部分说明盐帮菜为什么食材,烹饪方法如此多样!

我这个土生土长的自贡80后,或多或少的听了许多故事,我记得上一次回去好像是小学,我爸爸去拜访他的公务员同学,他办公室就在西秦会馆对面,我这个人对自然风景没有兴趣,但是喜欢老的东西,我跟我爸说我要去对面看看,于是我一个人去参观了西秦会馆

自贡盐帮菜的来龙去脉,个人理解,个人碎碎念欢迎批评指正

西秦会馆

从这个会馆的建筑外面就可以看出陕西商人当时在自贡还是很赚了一笔(里面很多建筑细节也是非常美,有机会可以去看看,已经改成了盐业历史博物馆,我记得好像是邓小平题词)。

盐在古代地位不用解释,所以自贡外地客商云集,自然有资金和有这个心思去研究各种菜品,所以可以在川菜这个体系里面鹤立鸡群。

自贡人对吃这件事情,和成都人一样的执着。

去菜市场买活的青蛙和黄鳝,老爸在家扒皮,然后用最爱的:嫩姜、青花椒、小米椒、泡姜、泡海椒,青条椒来提味。 后来青蛙被禁止买卖,为了让我每年吃一次,家里人就会找老家的亲戚,看能不能抓点,因为真正野生的青蛙,味道和牛蛙美蛙大相径庭,不是这些外来东西能比的。

自贡盐帮菜的来龙去脉,个人理解,个人碎碎念欢迎批评指正

自贡人叫青蛙为“克猫儿”

我印象最深刻是很小的时候,我回农村,亲戚们就会做豆花吃,豆花本身根本不重要,那个蘸水简直是用尽了心思,很多四川人图方便可能只是把辣椒油酱油醋之类的调味料放进蘸水。

我们老家是放了各种五香料之后还要进锅炒一下,加点豆瓣,最后还要用热油浇上,特别是加上本地的南瓜仔烘干,盅碎,放在蘸水里,那味道记忆犹新啊。

我爸每次就是念叨我,说我嘴巴刁,早上吃羊肉汤和甄子饭了,简直跟你和你妈一样。

冷吃兔在自贡非常流行,每年我家都做好、封好给外地的亲戚们和在成都读书的我,亲戚的朋友吃了之后要求跟着来自贡,好来学一下自己拿来卖。

我在成都读书的时候,我同学吃上瘾之后,要我多带点,同学些也很实诚,每次就主动给我钱,让我家里多做点,让多带几袋,再后来毕业回到了自贡,开始了我的20年厨师工作(酒店厨师),后来老爸不给我做冷吃兔了(走了o(╥﹏╥)o),妈妈知道我忙,在家妈妈也给我做冷吃兔(知道我喜欢吃),味道就大不如老爸做的了(四川男人聪明,一般不做菜,一旦做菜,就比女的会琢磨,下手狠,所以通常情况做的比女的好吃),我于是告诉妈妈,别做了,我自己做,老爸都教我了,你就别做了,儿子做给你和幺妹吃。

一晃10年过去了,2016清明,我妈开同学会,带回来她同学做的,被我幺妹带去她工作的外地公司,很快被她外地朋友瓜分,因为他们觉得好吃,我回家后,问我妈好不好吃,我妈说了老实话:一点都不好吃。 我和老妈突然有了个想法:干脆酒店厨师的职业不干了,回家自己炒自贡冷吃兔!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盐帮小厨。

自贡盐帮菜的来龙去脉,个人理解,个人碎碎念欢迎批评指正

盐帮小厨之私厨冷吃兔

自贡盐帮菜的来龙去脉,个人理解,个人碎碎念欢迎批评指正

盐帮小厨之招牌冷吃牛肉

后来我家亲戚说他在成都有铺面,让我们去成都开店,绝对在成都生意火爆。

我和我妈摆摆手,不以为然。

就只想着小锅小灶,订单来了现炒,快递发货就行,典型四川人,有口饭吃就不会想下一顿。

快过年了,忆过去,展未来,小小的碎碎念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