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的生產車間肝細胞變成了「脂肪庫」的時候,脂肪肝也就形成了

正常的肝臟脂肪含量不超過5%,一旦肝臟內有過量脂肪沉積,就為病理狀態,成為脂肪肝。脂肪肝根據其形成的原因可分為:

肥胖及血脂過高性脂肪肝:過度肥胖者約有半數人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這是因為進食過多的脂肪與高糖食品,而且,活動量又少造成的。此外,有的人並不肥胖,但是,長期有高脂血症,也可形成脂肪肝,並多伴有動脈粥樣硬化。

(1)酒精中毒性脂肪肝:長期酗酒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

妊娠急性脂肪肝:孕婦懷第一胎時出現急性重型肝炎者,在妊娠後期可能患本病,死亡率較高,屍檢為嚴重的脂肪變性。

(2)中毒性脂肪肝:多種金屬中毒和藥物中毒,都可以引起脂肪肝,尤其是四環素類抗生素引起的脂肪肝,特別值得重視。此外,糖尿病、營養不良、嚴重貧血、消耗性疾病、長期使用激素或甲狀腺素等藥物以及某些代謝性疾病,都會形成脂肪肝。以上的脂肪肝只要治療原發病,不必針對繼發的脂肪肝進行治療。

(3)肝炎後脂肪肝:遷延性與慢性肝炎的治療過程,中產生的脂肪肝,在治療上,有一定的特殊性,值得注意。本病具有這些特點:①大部分患者患了肝炎後,長期休息,很少活動,部分患者每天臥床4小時以上;②進食總熱量與脂肪量的高低,同脂肪肝的發病率有明顯的關係;③進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活動消耗又少的肝炎患者,脂肪肝的發生率就較高;

肝臟的生產車間肝細胞變成了“脂肪庫”的時候,脂肪肝也就形成了

(4)營養失調或不良:臨床上,營養失調或不良通常指蛋白質本身的攝取、消化、分解以及吸收發生異常的現象,使得肝細胞合成蛋白質的能力發生障礙,進而導致三酰甘油在肝細胞中排洩不良,而逐漸形成脂肪肝的病變。糖尿病性脂肪肝,大約有50%的糖尿病患者存有脂肪肝的病變,而1/4左右的脂肪肝患者又有潛伏性的糖尿病。

特別提示 給過胖的肝臟瘦瘦身

要給你的“胖”肝瘦瘦身,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做到這樣幾點:

(1)堅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原則。糾正不良飲食習慣,一旦三餐定時定量,早餐要吃飽,中餐要吃好,晚餐大半飽,避免飲食過量、進零食、吃夜宵等不良習慣,忌食過甜的食物。

(2)高蛋白飲食可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優質蛋白質應占適當比例,如豆腐及豆製品、腐竹、瘦肉、魚、蝦、脫脂奶等。低脂肪飲食,可選用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玉米油等,少吃動物油。維生素要充足,最好多吃些新鮮綠葉蔬菜。

(3)限制食鹽的攝入,適量飲水可促進機體代謝及代謝廢物的排洩。

(4)堅持每天進行適量的體育鍛煉。

血液中膽紅素的代謝過程,也是在肝臟中進行的。當肝臟有病的時候,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就會下降,於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患者的皮膚和白眼珠就發黃,醫學上稱其為“黃疸”。

維生素是人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必需的物質。肝臟在維生素的吸收、貯存和轉化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在肝臟內貯存著多種維生素,例如人體中95%左右的維生素A就存在肝臟裡。早在隋代的時候,我國的醫學書籍就記載了當時醫師用羊肝治療夜盲症(缺乏維生素A造成的),是非常有科學道理的。

肝臟還是人體的主要解毒器官。來自體外的毒物、由大腸吸收的有毒腐敗產物,以及在代謝過程中所產生的毒物等,大部分都要經過肝臟的生物轉化作用來解毒或排出體外。如人們喝酒以後,酒的主要成分酒精(乙醇),就要在肝臟裡被氧化為水和二氧化碳。大量飲酒的人因此可以引起酒精性脂肪肝,甚至發生酒精性肝化為水和二氧化碳。大量飲酒的人因此可以引起酒精性脂肪肝,甚至發生酒精性肝硬化。所以,有肝炎病的人,或有肝硬化的患者,應該禁止飲酒。

大多數藥物都是在肝臟中解毒,並由肝臟排出體外。有肝臟病的患者,用藥要十分謹慎,必須在醫師指導下合理用藥。

正常人肝臟內也有脂肪嗎

肝臟的生產車間肝細胞變成了“脂肪庫”的時候,脂肪肝也就形成了

肝是人體的一個很大的實質性器官,成人的肝佔體重的2%。肝臟的所有細胞中以肝實質細胞(即肝細胞)為主,約佔84%;其次為內皮細胞和巨噬細胞,佔14%;餘下的膽管上皮細胞和脂肪細胞(貯脂細胞),僅各佔1%。其中肝細胞是脂類和脂肪酸代謝的場所,正常情況下肝內脂肪的合成、分解、儲存和運輸保持動態平衡,以防肝細胞內脂肪堆積。近來研究發現,健康人肝臟內也含有少量脂類,平均每100克肝溼重含3~5克脂類,主要構成細胞膜及其他細胞器的膜。其主要成分是磷脂(佔50%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卵磷脂,其餘主要是腦磷脂),三酰甘油佔20%,遊離脂肪酸佔20%,膽固醇約7%,餘為膽固醇酯。肝臟是脂溶性維生素的主要貯存場所,肝中維生素A的平均含量為每100克組織含75微克,約佔體內總量的95%。維生素A主要以脂滴形式貯存於肝貯脂細胞內,而肝細胞內基本上無脂滴存在。因此,肝臟雖是脂類代謝的重要器官,但由於在正常情況下脂類的來源與去路不斷取得動態平衡,肝細胞並不發生脂類物質的堆積,肝臟內僅含有少量脂肪,它並不是機體脂肪的貯存器官。在病理情況下,肝臟脂類的來源去路失平衡,可導致肝內脂類物質的積聚。

肝臟在脂類代謝中有哪些作用

肝臟是脂類代謝的主要器官和重要場所,包括脂類的消化吸收、運輸、分解代謝和合成代謝,都與肝臟有密切關係。

肝臟是脂類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的中心器官。在正常情況下,肝臟攝取血中的遊離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及少量膽固醇和磷脂;同時將三酰甘油與載脂蛋白或脂蛋白釋放入血液中,本身並不大量儲存脂肪。如果肝臟內脂肪的分解與合成代謝失去平衡,或運出發生障礙,脂肪就會在肝細胞內過量積聚,形成脂肪肝。此時,若在顯微鏡下檢查肝組織,可見到大約有1/3的肝細胞有脂肪滴沉著,肝細胞腫大,壓迫肝血竇逐漸造成細胞缺血、變性、壞死,肝細胞若進一步發生纖維化,則可轉變成肝硬化。

肝臟的生產車間肝細胞變成了“脂肪庫”的時候,脂肪肝也就形成了

肝細胞超負荷代謝脂肪,就會“轉崗”為“脂肪倉庫”

肝臟是脂肪代謝的重要場所,它可把血液中的脂肪酸合成為三酰甘油。然而肝臟內並沒有多少多餘空間來儲存它。所以,三酰甘油一經合成,就要與載脂蛋白結合為脂蛋白,並釋放入血液。長期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植物油和糖類,可形成肥胖性脂肪肝。這些高熱量的食物和過剩的營養物質在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導致肥胖。肥胖者不僅肥頭大耳,大腹便便,就連人體最大的化工廠——肝臟的細胞也“堆”滿了多餘的脂肪。長期攝入過量,脂肪合成過多,超過了肝細胞的負荷能力,肝內脂肪的分解利用也會出現障礙,可加重脂肪在肝細胞內的堆積。肝臟的一個個生產車間(肝細胞)紛紛轉崗變成了“脂肪倉庫”的時候,脂肪肝也就形成了。

肝臟的生產車間肝細胞變成了“脂肪庫”的時候,脂肪肝也就形成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