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柴英致的汽車夢要破滅了嗎?其實80年前,這企業就有過造車夢

近日,數十家家濰柴英致經銷商聚集在濰柴(重慶)汽車有限公司,拉起橫幅抗議,控訴濰柴英致導致經銷商們出現嚴重虧損,提出退網和賠償的要求。

濰柴英致的汽車夢要破滅了嗎?其實80年前,這企業就有過造車夢

英致的前身是重慶渝州汽車製造廠,後來被濰柴集團收購,更名為濰柴(重慶)汽車有限公司。2014年,推出英致G3,2015年推出英致737MPV,2016年推出又一款英致MPV727,2017年推出一款七座SUV英致G5。車型少,且缺乏市場競爭力,在汽車行業這幾年的激烈競爭下,英致經銷商們已經撐不下去了,英致汽車去年虧損約4億元,也成了濰柴的利潤黑洞。

濰柴原本是想借英致開闢一個全新的盈利航道,如今看來,怕是美夢難圓了。

濰柴英致的汽車夢要破滅了嗎?其實80年前,這企業就有過造車夢

其實,80多年前,濰柴的前身企業就有過造車的夢想。這要從濰柴的創始人說起。

不知很多人是否想過,​一個小小的濰坊,怎會有濰柴這麼厲害的重工業企業?據濰柴動力2017年年報,其2017年營業收入1516億元,同比增長62.66%;淨利潤68.1億元,同比增長178.89%,堪稱行業翹楚。

這要歸結於民國時濰坊人騰虎忱打下的基礎。滕虎忱生於1883年,家境貧寒,鋦匠出身,1898年德國強佔膠州灣後修建膠濟鐵路,滕虎忱還做過修鐵路的苦力,後來還幹過鍛工、鏇工和鉗工,是技術多面手。1920年,他變賣房屋土地,與朋友集資3000元創立華豐機器廠。

濰柴英致的汽車夢要破滅了嗎?其實80年前,這企業就有過造車夢

1932年,華北第一臺15馬力柴油機在華豐誕生,後又試製出了8、25、40馬力柴油機。1936年2月,華豐已成為華北最大機器廠、長江以北第一廠。

在試製出40馬力柴油機後,華豐決定製造汽車,並從德國購買了全套圖紙。可惜不久中日戰爭爆發,汽車夢斷,但當時的圖紙直到1949年後還在。

日軍侵佔山東後,將華豐機器廠遷往濟南,建成了歷山兵工廠。1945年抗戰勝利後,騰虎忱從四川趕回濟南,希望國民政府發還華豐資產,結果是“戡亂期間,暫徵軍用”。

1948年,濟南解放後歷山工廠被新政府接收,滕虎忱則返回濰坊,重建工廠恢復生產。1955年華豐公私合營,騰虎忱繼續擔任經理,1958年病逝,終年75歲。歷山工廠就是後來的濟南柴油機廠,此為濟柴,濰坊工廠即濰柴。

如今的濰柴是實力雄厚的大國企,但在造汽車上會是吉利、長城這些民企的對手嗎?在這個競爭階段,恐怕是真沒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