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越好,掙得越少: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好人”不一定“好報”,別做職場“老好人”。

性格越好,掙得越少: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美國康奈爾大學勞資關係學院的一項調查中,分析了職場人員的「隨和度」特徵後發現:

性格隨和的員工的薪酬比「帶刺兒的」員工低 18%。

“老好人”角色在職場中是屢見不鮮,驚訝地發現,這類人表現在性格隨和,能幫的忙絕對不會拒絕,不能幫也要逼自己去幫。

甚至是為了一些額外的工作拼命的加班加點,到最後把自己折磨得身心俱憊。

性格越好,掙得越少: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1

職場拒絕≠得罪人

學會拒絕不丟人,工資低才丟人


很多時候,在職場中會收到各種各樣的請求,有一些請求對自己本身的工作並沒有實際性的幫助,還會降低工作效率。

他們會說:

“xx,這個你以前學過是吧,幫我個忙唄,我這邊的同事都沒有時間幫我弄。”

“xx,這個很簡單的,你幫我弄了吧,我一會兒就過來找你”


很多【性格隨和】的人一看到這樣的消息,雖然內心很牴觸,但是最後還是會回覆一個“好”,心裡還是覺得這是別人信任你才會給提出這樣的請求。

首先需要明白,職場中拒絕並不等於會得罪某位同事,如果答應了還做不好,只會讓事情適得其反。

一些喜歡嚼舌根的同事會因為沒有達到ta的要求認為你不是一個靠譜的人,反而在別的同事心中的印象大打折扣。

同事給你再多好評都不如漲工資來得實在。

為什麼不能適當的去拒絕呢?無論別人的工作有多少,都只不過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去贏得別人暫時的褒獎。

對於自己而言,真正的提高自己工作效率才是自己的價值所在,也是對公司的饋贈。

性格越好,掙得越少: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2

工作講究質,而非量

不敢反抗的窮員工,只會又窮又忙


初入職場的時,由於對職場的環境不是很瞭解,很多新員工也對於自己的工作內容不是很熟悉,所以這個時候在職場上就會顯得很弱小。

而此時,新員工會覺得工作應該是量越多得到的鍛鍊就越多。

一些老員工就會藉助這個機會來向他們提出一些很無理的要求。

一會兒安排去做這個事情,一會兒又安排去做那個事情。

他們覺得,職場新人就是一個打雜的,哪裡需要就應該去哪裡。

同樣的,在老闆看來,做的再多雜碎的事情都只不過是本職的工作。

而這樣就會愈加的覺得自己的努力得不到回饋,每天的工作狀態都受到了影響。

這時候應該轉換一下思維認知,盲目的去做一些毫無意義,對自己能力提升沒有實質作用的工作,只不過是耗費你在職場中的時間。

你應該更多的去發覺自己的能力所在,主動去學習自己所擅長的。

否則就只會陷入越窮忙,越忙工資還不見提升的惡性循環。


性格越好,掙得越少: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3

如何才能有效的去拒絕?


一、通過暗示別人的方法來加以拒絕

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身體的姿態或者是一些間接的語言來表達我們的想法。

比如說:我們可以動一下脖子,或者是用手按一下太陽穴等方式來向別人傳達我現在比較勞累或我的身體不太舒服的信息,這樣別人自然是會明白你的意思。

二、適當的轉移話題

我們初入職場時,對於別人提出的一些很無理的要求你在第一時間沒有辦法拒絕的時候,你就要學會有意識的加以迴避並把話題引導到別的事情上去。

這樣,一方面,你可以及時的擺脫這個問題對你的干擾;

另一方面,你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來削弱對方強硬的態度,從而達到委婉拒絕對方的目的。


性格越好,掙得越少:拒絕做職場“老好人”



三、先肯定別人的觀點,再找合適的時機加以否定

當別人提出一些很不合理的要求或建議的時候,我們就不要在第一時間一開口就說不行,我們首先要對別人的想法和觀點加以肯定。

然後,我們可以再借助一些實際的案例來加以說明和引導。

通過我們潛移默化的陳述和推理,別人自然會從我們的話語之中感覺到他們說剛才說的不對,慢慢的他們便會知道該怎麼去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