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名讳有多“忌讳”?此人起名接连冒犯两位皇帝,还拒绝改名

中国自古以来就极其讲究名字的传统,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民百姓,他们都很重视自己的名字,取名时除了要寄予对被取名之人的美好期望,富有意义,同时也要避讳某些字音,提防因为字音或者字义造成的歧义,免得让一些统治者认为自己被冒犯,要让他们进行相应的改名,或者是接受处罚。

古代人取名最重要的避讳就是要与皇帝离得远远的,一旦冒犯了皇帝,那可是大事,轻则改名惩罚,重则杀头处斩。取名要避讳的传统不能确定是什么时候开创的,大多数人认为是从周朝起源的,那时候的避讳还不严重,后来经过历朝历代所传,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被一次次确认,那么为了维护皇权的至高无上,只要是涉及到皇帝的重要的字,那么这个字就要被忌讳,全天下的人都需要讲究这种忌讳,不得违反。

皇帝的名讳有多“忌讳”?此人起名接连冒犯两位皇帝,还拒绝改名

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他曾经做过和尚,又算是反贼,对“僧”和“贼”是很忌讳的,他厌恶别人提到这两个字,有一次,杭州学府教授给他写了一份贺表,有“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可朱元璋却认为这是在羞辱他,因为“生者僧也,则字音接近于贼,杀!”如此这位教授就被处死了。

到了清朝,皇帝都不准别人直呼其名,乾隆时期的巡抚海成发现江西举人王锡侯写的一本书《字贯》众提到了康熙、雍正、乾隆这几个字眼,所以他便将此事上报给皇帝,谁料乾隆将王锡侯和他的子孙全都处斩,就连海成也被下令罢官,判了死缓。

虽说明清两代盛行重视名字的风气,就连处于社会底层的市井小民也会在自己的名字上花心思,可无论何时,真正有权有势的人是不会愿意自己的名字跟别人一样,他们会认为自己被冒犯了。比如西汉时因为避汉文帝刘恒的忌讳而将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姮娥改称嫦娥,又作常娥。还有唐朝的开国功臣徐世绩,被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可等到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他改名为李绩。

皇帝的名讳有多“忌讳”?此人起名接连冒犯两位皇帝,还拒绝改名

唐朝时期,还有一个人的名字,他同时冒犯了两位皇帝,“世隆”,大家单看这两个字,都会想到这个人冒犯的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和唐宣宗李隆基了,但这个人的身份也不一般,他是南诏国的第八代国王,此人并不愿意改自己的名字,甚至是挑衅大唐,最终惹得大唐王朝派出军队讨伐,给了南诏国沉重的打击。

公元859年,唐宣宗驾崩,同年南诏王劝丰佑也因病去世。唐朝有新皇登基,长子李漼继位,是为懿宗,南诏国有新王即位,权臣嵯巅立其长子十六岁的世隆为南诏王。曾经南诏国依附唐朝,统一了六诏,期间也判唐自立国家,公元794年,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如此南诏国只是唐朝的一个附属国而已。

皇帝的名讳有多“忌讳”?此人起名接连冒犯两位皇帝,还拒绝改名

按照《新唐书·南诏传》的记载,"会宣宗崩,使者告哀,是时丰佑亦死。坦绰(指嵯巅)立酋龙(世隆),恚朝廷不吊恤,又诏书乃赐故王。以草具进使者而遣,遂僭称皇帝,建元建极,自号大礼国。懿宗以其名近玄宗嫌讳,绝朝贡。"世隆即位后,南诏国再次叛乱,改国号为“大礼”,即大理。

由此看来,造成南诏王叛乱的导火索正是因为他的名字,世隆。当年他继承王位之时,需要派遣使者向唐朝通报父王去世的消息并获得皇帝册封,这样他才能成为正式的南诏国王。等到诏书被唐懿宗打开的时候,皇帝瞬间变了脸色,因为“世隆”两个字不但触犯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也触犯了唐宣宗李隆基的名讳,而且宣宗驾崩之时,世隆也没有派遣使者吊祭。

皇帝的名讳有多“忌讳”?此人起名接连冒犯两位皇帝,还拒绝改名

这些原因让唐懿宗一时冲动,决定拒绝册封世隆为南诏国王,还想着要以大不敬的名由攻打南诏,但幸好被宰相杜悰劝说下来了,他说,南诏远离中原,有可能不知道中原的传统,为了体现上邦大国的恩德,只需让他改名即可,无需大动干戈。

冷静下来的唐懿宗决定下令让世隆改名,再册封他为南诏国王,经过和群臣商议之后,定下了“骠信”这个名字,可当诏书到达南诏的时候,世隆不接受这个名字,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会改名字,这样一来他就无法得到正式的册封,索性就叛唐自立,改元建极,还遣兵攻陷唐播州。

皇帝的名讳有多“忌讳”?此人起名接连冒犯两位皇帝,还拒绝改名

唐懿宗得知世隆叛唐后,直接派出五万大军进攻南诏,但此时的唐朝已经没有了往日的强盛,已经经历过“安史之乱“的唐朝始终没有恢复元气,军事实力衰弱,和南诏大军交战数年也没能取得胜利,期间还有几次大败。南诏这边也不好过,公元877年,世隆出兵进攻四川黎、雅二州后大败,多年长途征战的他怒气急上,因病去世,至死他的名字也没有改过,死后,世隆之子隆舜即位。

皇帝的名讳有多“忌讳”?此人起名接连冒犯两位皇帝,还拒绝改名

因为一个名字闹出来的数年战争落寞收场,双方都没有讨得好处,反而是落得两败俱伤,南诏"屡覆众,国耗虚",最终被汉人权臣郑买嗣灭亡南诏,而唐朝实力更加衰弱,藩镇势力日渐坐大,根本顾不上南诏小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