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中國恥辱”楊振寧曾問民族英雄鄧稼先:研發原子彈、氫彈得了多少獎金?

鄧稼先說:原子彈10元,氫彈10元。

10塊錢,曾經是原子彈、氫彈研發計劃參與者的最高獎勵。

當時國家經濟十分困難,整個科研組獲得的總獎金才一萬元,分為10元、5元、3元的級別發下去,鄧稼先得到了最高獎金——10元。

楊振寧聽後十分吃驚,原子彈、氫彈研發計劃參與者的最高獎勵竟然如此可憐,自己隨便一個小項目的研製獎金也是這個的數十倍,百倍!

1

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於安徽懷寧縣的一個書香世家。

他的先祖鄧石如是清代書法金石學家和文壇泰斗、經學宿儒;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他的父親鄧以蟄當時是北京醫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校哲學系教授,與朱光潛先生齊名的美學學者;與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共享"南宗北鄧"之美譽的“北鄧”,並且與楊振寧父親楊武之相交甚好。

母親王淑蠲平日裡主要負責照顧鄧稼先和其他三個孩子。

鄧稼先5歲的時候,就上私塾,念《爾雅》、《詩經》等,各種文學經典張口就來。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1936年,鄧稼先考入北平崇德中學,並與比他高兩級、同在清華園內生活的鄰居楊振寧成為了最要好的朋友。機智靈巧的楊振寧,人稱“機靈鬼”。忠厚老實的鄧稼先,綽號“鄧老憨”。

抗戰爆發,後來北平淪陷,日軍大肆慶功。

由於父親鄧以哲身患肺病,無法長途跋涉,因此他們一家滯留於北平。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崇德中學是英國人開辦的,侵佔北平的日本鬼子,也沒有阻止其繼續上課。

終於還是在1940年出事了,鄧稼先公開反對日偽“北平市政府”強迫學生參加“慶祝日本皇軍”的活動,還當眾撕碎日本國旗,還在旗上狠狠地踩了一腳。

鄧稼先的老師看到此情此景,擔心會給鄧稼先招來殺身之禍,

急忙找到鄧父:你還是讓孩子儘早離開北平吧!

在這緊要關頭,楊振寧的親筆信也從昆明託付同學捎來。信中,楊振寧督促鄧稼先儘快離北平,到昆明報考西南大學,以做抗日救國的長遠之計。

1940年5月夏,鄧稼先在父親安排下,未讀完高二大,便跟隨大姐途徑上海、香港和越南的海防、老街,到達抗日的大後方雲南昆明。

在臨別的時候,鄧以蟄叮囑自己的兒子:“稼兒,以後你一定要學科學,不要學文。科學對國家有用。”

2

1941年,鄧稼先考入西南聯大,選擇了物理系,潛心求學,無問西東,就此做好了為國奉獻一生的準備。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西南聯大雖然深處大後方,相對的安全一些,那也只是相對而言。

那裡的生活條件不是一般艱苦:簡易的學生宿舍四處漏風,吃摻著沙子的碎米。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日軍的飛機還經常對學校,進行狂轟濫炸!

有一次,防空警報拉響了,大家都跑進了防空洞,楊振寧遲遲不見鄧稼先的蹤影。

於是又跑出來找,原來鄧稼先仍然坐在學校門口附近的露天木凳上著迷的看著書,楊振寧趕緊把他拖進防空洞。沒過多久,剛剛鄧稼先看書的地方,已被炸成了坑。

第三次救他,是在1971年,楊振寧受邀回國時,把他從批鬥會上的死亡邊緣拉回來的!

事後,鄧稼先還幽默地向楊振寧開玩笑說:“常言道: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振寧兄堪稱在我身邊建造‘浮屠’的專門家了。”

在西南聯大,原本年少氣盛、血氣方剛的鄧稼先,多了隱忍和內斂。

他憋足了一股勁,發瘋了一樣刻苦學習!本就天資聰穎,再加後天的刻苦努力。

都說選擇大於努力!

而鄧稼先選擇聯大,選擇物理系,使其具備了很大的優勢:

一、物理系超豪華的師資陣容:葉企孫、吳有訓、趙忠堯、饒毓泰、周培源、吳大猷、王竹溪等這些大師、名師指點迷津,少走了多少彎路;

二、大姐夫、光譜學家、物理教育家後來做了物理系主任的鄭華熾教授,有了教授姐夫的經常指導,鄧稼先獲益良多。

三、摯友楊振寧早已入學西南聯大,在學習生活上給予他很多幫助。

在這裡,鄧稼先潛心學習,為畢生所從事的研究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抗戰勝利後,順利畢業,後回北平,受聘擔任於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並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京大學教職工聯合會主席。

3

也許,這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吧。

當鄧稼先在為北京大學醫學院的物理課擔任助教時,18歲的許鹿希也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併成為他的學生。

鄧稼先身材高大,很年輕,很熱心,學識淵博,親切和善,物理課講解的非常好,對同學們有問必答;

而許鹿希學得認真,成績優異。

兩人不僅對彼此的印象都非常好,而且還也看也眼熟,似曾相識。

原來這就是童年時候的鄧家小哥哥。

此時的鄧稼先想的是科學救國的志向:要到科學水平更高的美國去,學習更先進的知識,掌握更先進的知識後,報效祖國。

而許鹿希也深受母親的影響,以成為有知識的獨立女性為目標。

所以兩人並未確立戀愛關係。

在北大,鄧稼先還認識了一位是物理系大二學生於敏,兩人卻相見恨晚,一見如故

時隔二十年之後,兩人再度相逢,從未留過洋的于敏,與鄧稼先一起為中國的氫彈研製立下汗馬功勞!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1947年,鄧稼先考取了留美研究生。出發之前,他徵求楊振寧的意見,到哪所大學就讀較為合適。

楊振寧回信,建議他到普渡大學去,因為普渡大學收費低廉而理工科水平很高,離芝加哥又近。楊振寧幫助鄧稼先申請到了該校博士研究生的入學許可。

1948年10月,鄧稼先與楊振寧的弟弟楊振平結伴從上海乘船前往美國。鄧稼先順利地進入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讀物理系。

臨行前,鄧稼先只留下一句:“將來國家建設需要人才,我學成以後一定回來。”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一般物理系的碩博連讀4、5年都不一定能畢業,而鄧稼先1948年10月入學,到完成了題為《氘核的光致蛻變》的博士畢業論文,稼先僅僅只用了22個月,於1950年8月20日獲得博士學位。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這一年,他26歲,被人們親切的稱之為“娃娃博士”。

鄧稼先在物理學上的出色表現,令美國教授刮目相看,

教授不無讚許地說:“假以時日,你一定能摘取諾貝爾獎!”

可是,誰也沒想到,在取得學位後的第9天,鄧稼先馬上做了一個令人吃驚的決定:

他要放棄美國科研的優越環境,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威爾遜總統號輪船,回到正百廢待興的新中國!

美國的優越相比中國的清貧,哪條路會通向榮華富貴顯而易見,

可這個只知救國的“傻小子”,竟然直接選擇了回國,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1950年9月,從美國乘威爾遜總統號輪船回國的中國留學生,合影於甲板上。鄧稼先(末排右二)


4

回國後,他就和老師王淦昌教授、彭恆武教授一道,投入中國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設工作。

有人問他帶了些什麼回國,他說帶了幾雙當時中國還不生產的尼龍襪子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於原子核的知識。

他在中國科學院任助理研究員,之後發表多篇原子核論文,填補了我國原子核理論的空白。

1953年,他們才正式結婚,主婚人是吳有訓先生。

那年,鄧稼先29歲,許鹿希25歲。鄧稼先是中科院數理化部的副學術秘書,許鹿希是北京醫學院的老師。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婚後,兩人琴瑟和鳴,相親相愛,一起度過了五年的幸福時光。

鄧稼先雖然是理工男,但骨子裡卻有著文人的浪漫多情。儘管工作繁忙,卻依然盡最大努力為家人創造一些浪漫的時光。

許鹿希後來回憶說:“鄧稼先總能有意無意地為家人創造一種幸福感。”

有一次,頤和園有一個菊花展。鄧稼先與許鹿希都是資深花卉愛好者。不巧的是,當天,鄧稼先有個很重要的會。

4點鐘會開才完了,他又趕緊叫上許鹿希直奔頤和園,拼命地往頤和園趕。可惜,等他們趕到那兒,菊花展覽室剛好要關門。

許鹿希很失望。鄧稼先為了滿足愛妻的願望,去找展覽處的管理人員求情。一番軟語相求下,管理人員竟然被鄧稼先打動,同意他們進去了。

那天,菊花展覽破例為他們延長了一小時。

他們都喜歡在月光下漫步,有一次,他們在沐著月光,聞著花香,鄧稼先說:“我們如果永遠這樣多好。”這句話,許鹿希直到80歲的時候也仍然記得。

幸福接踵而至,1954年女兒典典出生了,大名鄧志典。兩年後兒子平平出生了,大名鄧志平,四口之家,其樂融融。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鄧稼先全家

5

1958年8月的一天,時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所長的錢三強錢三強把34歲的鄧稼先叫到辦公室,進行了一次秘密的談話。

錢三強用略有幽默感的語調說:

“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你去做這項工作怎麼樣?”

從事核物理研究的鄧稼先稍一沉吟,馬上明白——國家要研製原子彈。

這項工作之艱鉅、自己後半生將為此付出的代價,一切的一切,在當時他都不得而知。

那天夜裡夜,他的事業、家庭的生活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回到家,稼先告訴妻子鹿希:

“我要調動工作了。”

“調到哪?!”

“這不能說。”

“做什麼工作?!”

“這也不能說。”

“你把信箱的號碼告訴我,我給你寫信。”

“不能通信。”

這一年,鄧稼先34歲,妻子許鹿希30歲,兩個孩子大的4歲,小的只有2歲,

那一晚,他們倆徹夜難眠。

臨走時,稼先只對妻子只說了兩段話:

“我今後恐怕照顧不了這個家了,這些全靠你了。”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當時聊到了十幾年前,國家備受侵略者蹂躪、日本的飛機肆無忌憚轟炸的情景。往日的情景或許觸發了鄧稼先。過了一會兒,他突然說:

“我的生命從此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生就過得很有意義,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

“我支持你”

從此,鄧稼先“消失”了,就連親朋好友都不知他是死是活。

我支持你,這4個字,說來容易做來難,為了這4個字,苦苦等待28年;在他去世後,為了完成《鄧稼先傳》,苦苦走遍大江南北,尋訪一百多位丈夫的同路人,最終才完成這本書的出版,正好又經歷了整整28年!

兩彈元勳鄧稼先:生前,苦等28年;逝後,追尋28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