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第一次吃挂面是上小学的时候,家里穷,买不起碱水面,所以我妈每次都会买一大把挂面放在家里。

清晨从中间抽出一小撮挂面,快速煮两碗面就是我们的早餐,她吸溜溜吃完就出门了。

而一把挂面大概有一公斤重,至少能吃一个星期,我却一点也不喜欢吃面,倒不是觉得我妈打的佐料不好吃,只是挂面吃起来十分清淡,口感又很生硬,让我难以下咽。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有一次,我实在忍无可忍,便告诉我妈:“我不要汤,没得盐味儿,吃不下去!”于是,我在碗里放了更多的酱油与油辣子,在阴差阳错之下,我“发明”了干馏。

一直到我上了中学,才发现有很多人与我的吃法相同,“干馏”并不是我的原创,它属于每一个吃小面的人,是我太无知了。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如今,干馏更是成为了一种潮流,外地游客来到重庆吃小面更是会选择干馏。

那么,干馏是怎么来的呢?像这种小事物,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历史,但我却觉得这个问题还是非常值得探讨。

干馏讲的是吃面,那就要从重庆小面说起。

在宣统年间的《成都通览》中,记载了甜水面、炉桥面、攒丝面、杂酱面、白提面、卫生面共六种面条,麻辣小面还不曾存在。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小面的前身是担担面

而最先出现在重庆的应该是四川担担面,担担面并不是面条的种类,而是一种售卖的方式。

肩抗一根扁担,扁担又挑起两个箩筐,里面放着各式佐料和工具,沿街叫卖,当时的小贩大多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做生意。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担担面的佐料极其讲究,只有干馏的,吃起来鲜香麻辣,成为了许多高端人士的小吃。

随着担担面的流行,渐渐地,重庆的各大餐馆为了竞争便开始加料,放点鸡丝、鸡血、蹄花等码子,使面条逐渐变得高档化。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而麻辣小面的出现,则为那些经济不富裕的人们提供了便捷。

小面之小,在于没有码子,顶多有几根青菜,它的小在于用了十几种调料来打底,却极其低调。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当然,此时的小面依然是干馏的。

江浙面馆迁入重庆

抗战时期,三六九面馆从江浙地带迁入重庆,为了适应当地人的口味,将汤面进行了改良,加入了大量的花椒辣椒,成为了重庆最受欢迎的面馆。

抗战胜利后,三六九面馆又搬回了南京,而麻辣汤面却一直留在了重庆,广为流传。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所以,重庆小面基本上默认是汤面,也可以选择吃干馏,则需要单独跟挑面师傅注明。

由此看来,说重庆小面是“江浙化”的担担面也不为过。

如今的小面虽然不再是挑着担子叫卖,搬进了街边的店铺,但吃小面的食客却如从前那般不拘一格,坐在马路边的矮板凳上,就着一个方凳吃小面的人比比皆是。

重庆小面的前身是四川担担面?只有干馏,却因江浙口味发展成汤面

至此,我更加佩服前人的智慧,也许有人和我一样阴差阳错“发明”了许多美食,虽没得到明确的记载,却在当今社会中得到了无形地传承。

大家更喜欢吃有汤的还是干馏的小面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