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動車續航都突破600km了,合資車怎麼反而追不上了?

在人們心中,合資車在檔次和品質方面向來都比自主品牌高出一籌,如果預算充足的話,他們也更願意選擇一臺合資車,然而,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我們會發現,那些所謂續航突破500、600km甚至更高數字的新車,基本都來源於自主品牌,而合資品牌發佈新品時,續航里程總會讓人大跌眼鏡,不到300km的大有車在,這的確讓很多人感到詫異。那麼今天,插座君就來和大家聊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國產電動車續航都突破600km了,合資車怎麼反而追不上了?

我們都知道,國人非常喜歡蘋果手機,每次蘋果發佈新品時,都能引得一大批人趨之若鶩,但如果細心的人關注過國內手機市場的份額,就會發現蘋果手機其實佔比極其低,僅僅只有個位數百分比,而更多的人則選擇了國產品牌,理由很簡單,便宜,那便宜的理由呢?更簡單,因為成本低。合資品牌在售價方面向來是"高人一等"的,同定位的車型下比國產品牌要貴出好幾萬不止。而各車企都開始轉向新能源後,電池成本同樣成了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也許對於這些國際知名車企來說,要研發出自身的三電技術也許只是時間問題,但成本卻是整個行業共同的難題。於是,將電池容量降低來節約成本,成為了大部分合資車企的選擇。畢竟如果都能做到和特斯拉一樣,那顯然不可能再控制成本並且走量了。

國產電動車續航都突破600km了,合資車怎麼反而追不上了?

當然了,目前更多的合資車企推出新能源車是為了滿足積分政策,這裡解釋一下雙積分政策,大概就是"平均燃油消耗量積分+新能源汽車積分",過去,車企只要拿到了足夠的前者積分,就可以生產各個型號的燃油車型,否則就要面臨處罰或是停售大排量車型。雙積分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新能源車輛生產數目的要求,當然也可以花錢向別的車企購買積分,這也是很多合資車企開始跟國內車企聯手的原因。因此,更多的合資車企選擇推出"油改電"車型,既不用投入大量研發新車的成本,可以採用既有平臺,省時省錢,同樣也可以彌補積分的不足,當然如果面對這樣低的續航里程還下得去手的話,也足以說明消費者是真愛粉了。

國產電動車續航都突破600km了,合資車怎麼反而追不上了?

不過,似乎對於國外車企來說,他們並沒有把續航里程看得那麼重,只要滿足日常通勤即可,大約也就是2-300km這樣的數值。其實,國外地廣人稀,充電樁行業已經非常發達,基本不會出現像國內這樣車位和充電設施都很難找的情況,因此在製造產品的時候無法顧及到這一點也很正常。

國產電動車續航都突破600km了,合資車怎麼反而追不上了?

就目前的信息來看,無論是大眾新推出的朗逸、寶來、高爾夫純電,日產軒逸純電還是奧迪的Q2Le-tron,他們之中續航里程最高的還不到350km,當然像沒有進口的日產聆風等車型則更甚,具體要不要選擇,還得看消費者的個人需求,就目前的狀況而言,如果真的想選擇一款新能源車,還是續航里程高一點比較省心。插座君個人經驗,當你開著一款綜合續航不到300km的車型,每走幾步就要緊張地盯著電量表的時候,實在是苦不堪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