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聰明又貪吃的錢穆,一生只做一件事

錢穆,江蘇無錫人, 字賓四,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因為在建國初期曾被點名批評,成為反動學術權威,很長一段時間在大陸幾乎無人知曉。

十年前就讀的大學歷史學院在全國也算是數一數二,竟沒有一個老師在課堂上提起過錢穆,實屬可惜。

工作後,偶然看到錢穆的《人生十論》,文章說理清晰,讓人無可辯駁,對先生的文筆十分佩服。但心裡卻想,寫這樣條理清晰的文章的歷史學家,估計會很迂腐,便沒有興趣再看其他著作了。

後來,偶然認識一個朋友,是錢穆鐵粉,力推《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我心想,這是一本人生回憶錄?反正病中無聊,抱著八卦先生日常生活的不良動機,便開始讀起來。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聰明又貪吃的錢穆,一生只做一件事

錢穆:《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

1. 聰明、愛玩又貪吃

錢穆很小的時候就非常聰慧,卓爾不群。因為喜歡水滸,十多歲時便能當眾背誦。入學時比哥哥就讀的年級低,但因為寫的一手好文章,和哥哥同時畢業。家境貧寒,畢業後就到中學任教。最讓人稱道的是,先生被顧頡剛請到北京大學任教時,他那會的身份是一個小學老師。錢穆能夠在歷史學界取得這樣高的學術成就和學術地位,遠非一般死讀書的迂腐之人可以做得到的。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聰明又貪吃的錢穆,一生只做一件事

既然是歷史學家,就該做冷板凳,你或許會以為先生每天的生活就是看書、寫書、講學,必定很無聊!其實不是。先生喜歡爬山,喜歡靜坐,喜歡下棋,愛好與人閒談,而且是一個十足的吃貨。

有一次。錢穆跟友人到包頭遊玩,人人到這裡都要去市區品嚐有名的黃河鯉魚。友人向錢穆建議:“乾脆直接去漁埠吃,這樣更新鮮,更有味道!”

穆聽完拍手稱讚:“果是行家!”

結果兩人去到漁埠,除了沙灘與漁船之外什麼也沒有!只好折回。

到了火車上聽到那些去市區吃鯉魚回來的人都在誇魚味之佳,兩人心有不甘,竟然冒著趕不上火車的危險又跑回市區吃了一次黃河鯉魚,差點因此誤了火車。

不僅如此,錢穆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時,並沒有住在昆明市區,而是住在宜良。宜良烤鴨酥香滑嫩,天下聞名。先生每週回昆明講課一次,路途中必得去吃一隻烤鴨,泡一次溫泉。

先生不只是會吃,還特別會享受人生啊!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聰明又貪吃的錢穆,一生只做一件事

年輕時的錢穆在講課

2.一生只做一件事

錢穆說:“東西文化孰得孰失,孰優孰劣,此一問題困擾住近百年來之全中國人,餘之一生亦被困在此一問題內。而年方十齡,伯圭師即耳提面令,揭示此一問題,如巨雷轟頂,使餘全身心震撼。從此七十四年來,腦中所疑,心中所計,全屬此一問題。餘之用心,亦全在此一問題上。餘之畢生從事學問,實屬伯圭師此一番話有以啟之。”

先生一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這件事情上,為了驗證自己一直思考的問題,而放棄中學教師的職位,轉而主動邀請了一群朋友去小學教書,看似往低出走,實際上確實在思考最深層的問題。

反觀我自己,作為一線教師卻日日為職稱苦惱不已,反而不去思考如何教好學生,更別提思考中國教育的發展,實在是慚愧。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聰明又貪吃的錢穆,一生只做一件事

錢穆題字“樂讀軒”

3.下定決心,就會堅持到底

先生在常州府中學堂讀書時,剛好讀到曾國藩《求闕齋記》:“常念當自求己闕。因此每晨起,必立一意,竟日不違。”

當天,錢穆就下了一個決心:去以前學校找老同學但絕不留宿。

結果,當夜狂風暴雨,他被淋成了落湯雞,只能投宿旅店,又請旅店的人跟同學借衣服來換,狼狽不堪,吃盡了苦頭。可是,先生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此後,先生“遇一決定,即不肯輕易轉變,每念及此夜事。”

看到這裡我非常汗顏,自己每次看書都看不完一本,下了幾次決心,還是不斷地“斬書頭”。此後,一定的把一本書看完,再看新的,就從這本《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開始。

《八十憶雙親.師友雜憶》我從頭到尾都看了。

後來,跟朋友說起看書的感受:“如果以後我能每做出一個決定,都能夠堅決執行。那讀這本書就值了!”

錢穆學問深厚,被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一生專著有80多種。

顧頡剛評價錢穆:“學識淵博,議論宏通,極得學生歡迎。其著作亦均縝密謹嚴,蜚聲學圃,實為今日國史界之第一人。”

嚴耕望則盛讚:“近六十年來,中國史壇甚為興盛,名家大師輩出。論根底深厚,著作宏富,不只先生一人;但先生才氣磅礴,識力深透,文筆勁悍,幾無可倫比。”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我輩自當虛心學習。


作者簡介:青隅,在平凡的世界裡收藏美好的中年少女,愛花、愛書、愛電影,願和你分享有料、有趣、有價值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