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lo裙

2019年10月16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下發了題為《警惕“炒鞋”熱潮 防範金融風險》的金融簡報。

對諸多「炒鞋」平臺,提出點名敲打。

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lo裙

能被央行點名批評,「炒鞋」正式進入大眾視野,宣告已成新浪潮。


在「炒鞋」行業的宣傳通稿中,26個熱門款單日成交額已達4.5億元,超過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的總成交量;發售價格1千多塊錢的新款球鞋,能在短短几天內漲到5、6千,甚至上萬元。

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lo裙

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lo裙

網友紛紛表示,這些人是不是失了智?一雙鞋能值好幾萬??

說這話的網友天真了。

一雙鞋當然不值好幾萬。


現在入場炒鞋的人,誰都知道這是一場博傻遊戲。


每個玩家,都是想搏一把「一夜暴富」。只要自己不是最後一個傻子就好。


他們的風險偏好或與你我不同,但絕對沒有失智。

01 中國人怎麼回事?


一句順口溜現已廣為流傳——「70後炒房、80後炒股、90後炒幣、00後炒鞋」。


炒,怎麼一直是時代的主題?


有人追溯到北宋時就有人炒作鍾繇、王羲之、顧愷之和陸探微的書畫,說「炒」是中國「國粹」,源自中國人的劣根性。


炒,即市場價格大大超出商品價值的現象,確實是經常存在的。


但這與中國人的脾性沒什麼關係,和世間一切價格的決定機制一樣,「炒」之市場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供給與需求的錯位——


北宋長年的亂印紙幣,至其末期已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大量「遊資」無所適從,才去追高購買名人書畫。

鬱金香狂熱也同樣發生於荷蘭剛剛對抗西班牙成功,又因中歐長年戰事一躍成為歐洲商業活動中心、物質快速豐富之時。

中國近代的炒市也是一樣。


其根源在於我們一直處於貨幣超發和經濟繁榮的大環境下。


大家手中多餘的錢,總要有個出口。


借用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中的規範表述來說,這是「我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的一種表現形式。

理解了宏觀環境,你就應該意識到——

「炒」,總會存在。

也就永遠有人可以借「炒」生財。

02 什麼當「炒」?

什麼東西當「炒」?

讓我們迴歸供給與需求。

首先,供給必須可控。

想做莊家的人,這點道理通常都能明白。

溫州炒房團標準操作手法的第一步,就是瞄準有漲價潛力的樓盤,集中資金以掃貨的方式控制局部流通市場。

然後他們再散佈房價即將大漲的消息,聯合中介一起抬價,最後高位套現。

香港創業板的「圍飛」手法是另一個典型例子。

公司上市前,先把絕大多數股份分配給一小部分代理,這些代理再將股份配售給少數相熟的買方。


如此集中股權,就可以在上市後就可以輕易坐莊抬價,高位套現。

一個可以控制供給的東西,當「炒」;

一個很多人都可以自由供給的東西,不當「炒」。

這個道理不言自明。

而決定一個「炒市」天花板的,是需求端。

用通俗的語言講,就是最終有多少資金,能進入這個炒市?

這由兩方面決定。

一是這種商品可以觸達的受眾有多少。

誠然,為了在某種程度上塑造「價值」假象,莊家總要為炒市中的商品進行一定的邏輯包裝——這個房子坐北朝南、那隻股票成長性極佳、這雙鞋是特殊版型。

但是如果這個邏輯設計得太過複雜,無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概括說明,就會限制其受眾。

炒幣的,就過於包裝其技術屬性,因此吸引的多是做VC的、創業的、做金融的,大大限制了其韭菜範圍。

也因此,炒幣的莊家們不得不拉出一系列明星投資人和創業家站臺造勢,利用明星效應制造流量、獲取曝光。

這也是為什麼,在在乎reputation的大咖都不願再為炒幣站臺之後,幣圈暴富的孫宇晨要用天價拍下巴菲特午餐的極端方式,造勢宣傳。

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lo裙

從這個角度講,炒鞋天然擁有更廣闊的受眾群體。

即使你根本不看體育比賽,也一定知道耐克、知道喬丹。

炒鞋知識,如中底科技、版型、膠水等,也都是普通人通過簡單學習,就可以直觀理解的範疇。

二是這些受眾能撬動多少資金。

通常說來,就是能不能加槓桿。

加槓桿,就是借錢。

一加槓,事情就變得極端起來——

房地產之所以炒得猛,多虧了低利率放貸的助推;金融一去槓桿,股市就扛不住。

說實話我真的為相關從業者的創造力嘖嘖稱奇。

21世紀的新發明「消費貸」來了之後,他們就選中了可以分期付款的日常消費品——

鞋。

當資金藉著「鞋」的商品屬性、以「消費貸」的形式進入炒市,炒鞋生意就煥發出無窮的生命力。

03 何時進場?

有人講,鞋不一樣,有很多真的愛鞋、對鞋有感情的玩家。

但是,大多炒市都是從一小部分「出於熱愛」的買家開始,太陽底下並無新事。

鬱金香狂熱也是始於一群手頭寬裕的鬱金香愛好者。

體育愛好者中,一直也多的是從喬丹囤到科比的玩家,怎麼鞋今年剛炒起來?

世間因為熱愛而價高的小眾市場千千萬,能形成炒市,少不得的,是投機資本的進入。

節奏永遠是三步走——先形成有自洽邏輯的小眾市場,然後莊家進場,最後全民炒x。


對莊家來說,主要工作在於尋找當「炒」的品類。

舉例來說,現在許多人把lo裙看作下一個「鞋市」。

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lo裙

炒房、炒股、炒幣、炒鞋、炒lo裙

(博主:夫人不吃魚)

兩者確實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消費品、主要購買者都是年輕人、初期主力都是「因為熱愛」、商品單價在小圈子裡可以炒到很高。

這時,想做莊的你應該問自己3個問題——

1. lo裙的供給能不能控制?未來對山寨和其他替代品如何應對。

2. lo裙文化能不能出圈?大眾是否能接受這樣的商品價值。

3. lo裙能不能加槓?能不能為買家們提供消費貸或其他貸款形式。


對於高風險偏好的普通人來說,你應該做的,首先是認清這是一場博傻遊戲,最賺錢的永遠是莊家。

但就像看清趨勢(價值投資)和琢磨其他玩家心理(投機)做到極致,股票都炒得特別好一樣,投機賺錢雖不光榮,但也是一種途徑。

如果你依然執意入場,你應該先判斷的,是這個炒市的天花板,也就是受眾+槓桿決定的資金量。

然後問自己,當前時點,這個炒市是否還能繼續吸納資金進入?


其實,只從供需角度來看,「炒鞋」確實比「炒幣」要理想很多。如果不是莊家們貪心到非要讓群眾加槓,央行不會出手管你區區的炒鞋市場。

就好像張三騙了李四3萬塊錢,也就算你一個民事詐騙。

但是,當你試圖將鞋「證券化」,可能帶來巨大的負面社會影響時,相關部門一定會強力介入。

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簡報中提到的的風險,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槓桿服務,槓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基於此,普通玩家在選品和擇時以外,還必須關注的,就是政策指引。

當莊家的運作觸及「社會影響」的紅線,必須及時收手,不要戀戰。

04 賺錢又留名


當我們用更長的時間軸來看,為什麼當年炒房的現在都很有錢,炒股的富了一些,炒幣的開始進監獄了?


因為長期一定是看價值。


更高一層的投資邏輯,自然是迴歸價值。

去「炒」真正有價值的商品,才是賺錢又留名的康莊大道。

所以中長期投資應該看中的,是什麼商品的價值是大趨勢向上。


或者簡單粗暴地想,國家希望看到的資金流向是哪裡,國家大力發展的產業是什麼。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指出「房住不炒」、控制貨幣發行的央行明確表示「鞋穿不炒」,必須旗幟鮮明地表示,應該響應國家的號召。

但是那錢應該投向哪兒呢?


看看我們在美貿易戰進程中高科技產業表現出的羸弱,再想想國家不久前極速推出的資產板塊。


你知道中長期看來,應該把錢投到哪兒了嗎?


冪冪碼字:探究財富的底層邏輯


延展思考:為什麼藝術品市場一直存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