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个人总结(减肥\读书\工作)

2017年个人总结
(减肥\\读书\\工作)

2017年个人总结(减肥\\读书\\工作)

马上就到2108年的农历新年了。总结一下我2017年全年经历,我想有以下几个关键字:减肥,读书,工作


减肥

本人属于天生就容易胖的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就是基因决定的吧。不得不承认,人生来就是差异很大的。有些人天生胃口就小,吃不了多少东西。有些人就是爱吃。想想自己人生中最轻的时候就是在高中复读时的70公斤(本人身高是175厘米)。从大学开始体重就没有低于过80公斤。工作后体重从85公斤,逐年增长到了2016年的94公斤。由于从事外贸业务这个岗位并且不断的换产品,经常需要看英文资料和不断与客户和工厂沟通和推进项目的进度,所以工作的压力一直很大。第一、就是工作时间长,操心重,没有太多时间去运动,有时即使有时间,也不太想运动。第二、由于需要大量看产品资料和邮件,所以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样脑部就特别容易疲劳,每次在集中注意力看完资料后,总是感觉很饿,这样就很想吃东西。第三、由于长期从小养成的不好的饮食习惯,喜欢吃重油重盐的食物。这里特别想说的就是从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小孩慢慢吃饭。因为吃饭快的话,都是很容易胖的。而且对胃也特别不好。我就是由于小时候父母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导致我吃饭一直很快。我现在正在努力的去改变这个不好的坏习惯。

到了2016年的12月,自己也感觉到了身体的极限了。当时体重就是94公斤。身体负担很重,很容易疲劳,颈椎痛,胃病,呼吸暂停综合症,痔疮等等。我个人当时的想法就是先把肥减下来,然后再去看是不是身体有其他的问题。就这样,我在2016年12月初就把工作辞了,开始全力减肥。我先是开始看跟运动和饮食有关的书籍,增加一些身体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以下是我当时看过的书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手册》

《私人健身教练》

《运动营养学》

《颈椎病可防可治》

《名医解惑亚健康疲劳症》

《活力养生堂》

《肠胃病》

《睡眠革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不要再上癌症的当!》

在看书的同时我也开始了运动,由于12月冬季室外比较寒冷,所以我就办了一张健身卡,这样就可以在室内开始运动。由于开始时自己减肥比较艰难,我买了20节的私教课程。就这样从2016年12月10日到2017年3月10日的三个月我从94公斤减到了80公斤。从3月20日我开始新工作,我的体重也是一直维持在81公斤左右。等体重降下来后,我发现以前的那些不适症状都不同程度的减轻了。我高兴的是通过这一年我已经养成了运动和健康饮食的良好习惯了。只要在国内我基本上就能保持这种健康的生活。如果要长期出差的话,可能会有些问题。

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减肥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让自己的身心达到健康的状态。让身心达到健康的状态需要从饮食,运动,睡眠三个方面入手。饮食的总体方针是按时定量吃,多吃各种蔬菜水果,一定比例摄入杂粮,少吃肉,少油,少盐。严格按照身体每日所需的热量来进食。不能多吃。尤其是高脂肪和高热量的食物不能多吃。有兴趣的人可以自己去看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运动营养学》。这两本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饮食方面的指导。运动的方式是至少保证每两天运动一次,一周运动不能少于三次,也不能多于五次。运动太少没有效果,运动的太多会对身体有一定的损伤。每次运动需要有氧和无氧结合。当然也可以一天做有氧,一天做无氧。运动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运动还可以起到抑制食欲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运动的强度也要适时的变大。睡眠是最重要的,如果你第一天没有休息好,那么第二天你运动的效果就不能得到保证。最好是能让自己每天在10点半左右睡觉。这个习惯我也是花了很大力气才做到的。千万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这样是非常影响自己的睡眠效果的。睡觉的房间也最好是不要有灯光。具体的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可以参考《睡眠革命》这本书。

其实我想说的是,要长期维持健康的身体,不是那么容易的。减肥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我自己的经验为例,从94公斤到80公斤很快,只用了三个月,但是想从80公斤到75公斤,那就非常的难。我估计需要花至少一年的时间去做。我的BMI指数(身体质量指数)的健康体重就是在75公斤左右。就算减到了75公斤,要想长期维持,那也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需要把整个生活习惯都调整过来。


读书

其实在我看来什么叫读书?看微信,看杂志,看一些工具方法的书,那个不叫读书。充其量叫学知识。其实碎片化的阅读对自己并有太多的好处,不会让人对一个课题或是具体的知识点有详细全面的了解。所以我比较看重针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或是项目去找相关的的书籍做比较全面的整体对比阅读。我现在就对先秦的经史比较感兴趣。在这一年中我看了以下的书:

《中国人应知的古代军事常识》

《春秋史与春秋文明》

《话说中国:诗经里的世界》

《创世在东方》

《西周史》

《诗经》

《孟子与离娄》

《历史的经验》

《孟子与尽心篇》

《孟子旁通》

《易经杂说》

《左传》

《原本大学微言》

《道可道》

《论语别裁》

其实很多人觉得奇怪,怎么一个做外贸的年轻人会喜欢看中国的传统哲学和历史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能实际能解决当下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上遇到的问题。开阔自己的视野和加深自己兑具体事务的深度理解。说白了就是能让人更好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就是这么现实的理由。读了后,往往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人一直想抽时间好好的把先秦的经史大概的看一遍。不过越是看得深入,越是觉得还有很多没有看到。


工作

说起今年的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收获。第一,了解了不锈钢水槽这个行业。第二,了解了美国市场里做五金的批发渠道。第三,了解越南工厂的情况。

不锈钢水槽这个行业,跟家电比较起来是一个比较小众的行业。但是他的门槛会比小家电高很多。如果大家没有做过小家电和不锈钢水槽这两个行业的话,可能比较难理解。传统的想法是家电行业是电器类,不锈钢水槽属于五金加工行业。带电的行业应该会比五金加工这个行业技术含量要高点。其实不是的。小家电行业的工厂说白了就是一个组装厂,一般好点的就是卖几条组装线就可以,如果资金不够,甚至都可以不用组装线,直接在一个空旷平整的场地里就可以安装的。所有小家电的组件都不是家电厂自己做的,都是从外面采购的,以风扇为例,从电机,风叶,电源线,机壳到开关,底座等所有的配件都是可以在周边地区的配套厂找到的。所有的风扇厂都可以从市面上采购回来这些配件然后自己动手把它们组装起来就可以了。行业里都知道,要开一个小家电厂投入是很小的,只要有个地方就可以了。因为所有的配件都有公模,直接采购回来安装就可以了。一般就是租个地方,就可以开厂了。当然如果家电厂做大了后,为了方便自己控制成本和提高规模效应,工厂老板会开始自己买相关设备去生产局部的配件。这样大家就能理解为什么现在国内小家电卖得是越来越便宜,就是这个道理,基本没有门槛,谁都能做。你赚15点的利润,我只要10个点,甚至有人会说我只要5个点利润。举个例子吧,我周边很多做家电工程师的朋友或是前同事都是自己出来开厂,出来后,直接联系在以前工作过单位的供应商,然后自己花个几千块租个厂房,叫上自己的几亲戚朋友来帮助组装一下产品,这个厂就可以开起来了。但是不锈钢水槽这个行业不同,水槽厂需要买大型的油压冲压机,而且冲压机需要提供1000吨以上的冲力。所以设备投入是不小的。投入设备以后,就是打磨,金属打磨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技术。可以是手工也可以用机器。但是都必须要有很长的行业打磨经验才可以。而且不同金属材质的五金打磨工艺还不一样。304不锈钢的加工工艺和201的就差别很大。所以一般做304材质不锈钢水槽的工厂就不太能做201材质的不锈钢。并且每个市场需求的水槽的外观和材质也不一样。比如美国水槽的款式,就和欧洲各国的款式差别很大。而水槽只要款式稍微有点变化,不管是外观上的还是尺寸上的,就得重新开模。而一个市场基本上有几十上百种的水槽款式。所以每个市场的开模成本是很高的。由于水槽整体销售规模比家电要小很多,所以这个行业也不太会吸引很大的外部资本投入。这样就决定了水槽这个行业基本上不会有外部行业的资本投入,基本上就是行业里几个大的玩家来搞。算是一个比较稳定又有一定门槛的行业。当然稳定的话,也就意味着不会有太多的机会。大家就按部就班的搞,就可以了。所以这个行业里的创新力是不够的。

以前做小家电的时候在美国市场的线下渠道一般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大卖场,一种就是大品牌商。因为小家电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太激烈了,本来利润就很少,所以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中间环节。但是不锈钢水槽这个行业除了大卖场,大品牌商外,在美国还有区域批发商这个传统的很大的一个渠道。主要是由于产品第一需要售后去安装,而且基本上都是搭配着厨房台面去卖;第二整个产品去到终端消费者后的利润比较高,所以还有很多利润空间给中间商去倒腾。所以水槽这个行业需要严格定义客户的销售渠道,批发商,品牌商,卖场的销售模式和价格都是完全不一样的。需要用不同品质和外观的产品去服务好每个销售渠道的客户。这样才不会引起恶性竞争。

我以前的工作经历中所有的工厂都是在中国的,今年的工作单位的工厂是在越南。为什么我们把工厂从中国搬到了越南,很多人会认为是越南的人工成本低,这个确实是。但是主要原因还是由于美国对中国不锈钢拉伸水槽这个品类征收很高的反倾销税。其实工厂搬到了越南后。劳动力的成本确实是低了。但是当地工人的劳动效率也是随之而降低了很多。而且有些材料和设备还需要从中国进口过去。这样一算下来,其实在国外开厂的成本并不比在中国底多少。最重要原因还是反倾销税。今年的工作经历就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国家政策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绝对作用。美国只要就那个产品对中国发起反倾销,那么那个行业在国内就肯定做不下去。就得想办法把工厂搬到其他国家去避免这个反倾销税。

下一篇文章就写写我对外贸行业中销售人员的英文邮件的几点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