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汽車進入三國爭霸時代:豐田、日產、本田各顯神通!

日系汽車進入三國爭霸時代:豐田、日產、本田各顯神通!

豐田汽車一直處於日系汽車的霸主地位,實屬難以撼動。日產汽車主打人車技術生活理念,將環保汽車作為本命,先行推出EV(電動汽車)。本田從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汽車入手,同時研發EV,做好了全方位出擊的準備。日產本田緊跟豐田腳步,能否在現在的大競爭時代生存?!當然並非簡要幾句話就可概括,各大日系車廠都加大研發,合縱連橫,準備應對接下來的時代大潮流。

日產首次瞄準世界銷售臺數第一的寶座

日本在2017年9月,受到成品車檢查問題的影響,一度召回120萬臺汽車。但是在此之前日產一直將EV汽車作為重中之重進行發展,為了讓各位讀者更好的理解各個公司的規模大小,筆者先拿出下圖一起來看一下各個企業實力規模。

日系汽車進入三國爭霸時代:豐田、日產、本田各顯神通!

▲上圖是去年3月份的各個公司決算值的對比

豐田汽車的銷售額是日產、三菱、本田的總和,營業利潤最高,純利潤已經超過三家之和,三菱是負數即便不算日產和本田也無法趕上。子公司和關聯公司更是不用多說,豐田一家獨大!眾所周知,雷諾出資日產,日產出資三菱,三家已經合為一體。(詳細內容可以參考筆者文章: )提出2022年三家合計在世界範圍內銷量突破1400萬臺的目標,而三家聯合銷售數量最終目標是超越大眾和豐田,銷售臺數劍指世界第一。

從數據上來看,本田的情況要好於日產,那是因為本田還有摩托事業,所以從銷售額上來看,高於其他兩家,但是即便這樣,依然未能達到豐田的一半,純利潤更是隻是豐田的三分之一。

實力雄厚選手處於競爭優勢地位

簡單的來說,現在日產和本田的規模是豐田的4成和6成的水準,日產加上三菱汽車,可以和本田一決高下。現在能夠超越豐田的,那估計是隻有日產社長卡洛斯的工資了吧。(日產前任社長卡洛斯戈恩,待遇十分優厚)。本田現在其實也有一個秘密手段,那就是“本田飛機”,2017年上半期已經交貨24臺本田小飛機,目前本田的商務小型飛機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可以看做其下一個利潤增加的引擎。

很多人很好奇在日本究竟哪個品牌的車輛最多?毋庸置疑,豐田車。日本國內的售賣臺數以及生產數量,豐田佔據了日本國內的25%~35%,日產和豐田佔據10%左右。雖然在日本國內豐田份額無法撼動,但是國際市場日產和豐田還是能夠和豐田扳一扳手腕。下面我們在看一個數據,該數據是大家比較關心的,究竟日系的車廠賣一臺車能夠掙多少錢?

日系汽車進入三國爭霸時代:豐田、日產、本田各顯神通!

日系汽車進入三國爭霸時代:豐田、日產、本田各顯神通!

1臺的販賣價格日產和本田都在300萬日元以內,但是本田較日產高出20~30萬日元,三菱則是在200萬日元左右徘徊。每賣一臺車的利潤來看,多則在10萬日元左右,少則在幾萬日元,甚至三菱只有4000日元,因為三菱在日本國內受到燃油不正問題的影響,導致其原價142萬日元的車輛只賣172萬日元。

在汽車業界另外一個重要而且競爭十分激烈的領域就是--環保汽車。

日系汽車進入三國爭霸時代:豐田、日產、本田各顯神通!

簡單來分,豐田先行發佈普銳斯油電混合(1997年),本田緊跟推出Insight(1999年)。燃料電池汽車豐田和本田也是走在世界前言,因此日產和三菱著重開發EV汽車。日產的聆風EV汽車是在2010年開始售賣,當時任日產CEO的戈恩在同年的決算會上說道:我司較他社先行推出價格適當的量產型電動汽車,作為實力雄厚的領跑者處於競爭優勢地位。當其他公司推出獨自開發的電動汽車時,日產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就能憑藉著這些經驗繼續擴展版圖,保持與其他公司的差距。這樣的宣傳,也可以說成為了現實,2017年10月,日產推出充電1次,可以行走400公里的新版聆風EV汽車。

豐田、日產、本田三國爭霸

日系汽車進入三國爭霸時代:豐田、日產、本田各顯神通!

日產策略十分明顯,規避豐田較大優勢的混合動力汽車,將經營資源投入EV汽車研發,不將競爭重點放在豐田的領跑領域,而是專攻其他較為薄弱的一環,但是在某種意義上講,這又是一種“豪賭”。雷諾在2012年推出純電動汽車ZOE,也正是代表著日產陣營大力發展EV的理念。

2016年10月,日產斥資2373億日元,取得三菱34%的股權。三菱汽車組合在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的三菱商社以及雙日商社,打算利用其銷售網絡實現擴大銷路的目的。三菱商事公司在當時也出資1400億日元,現在還保有三菱汽車的9%的股份。其有增加EV參與公司的目的,在2009年三菱汽車發佈i-MiEV電動車。

日產雷諾三菱的三社聯合公司,同德國Daimler AG以及中國東風汽車結成戰略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推進EV汽車以及自動駕駛的研發。而日產從NEC的鋰電池生產項目中推出(之前日產和NEC共同開發),改為採購方式。是否標誌進入了新階段,還未可知。

日系汽車進入三國爭霸時代:豐田、日產、本田各顯神通!

本田則是和豐田相同,先行推出混合動力以及燃料電池汽車,但是現在也在著手EV開發,就如同筆者前文所講,本田是打算全方位作戰。本田給筆者的印象是對於業界重組以及戰略合作敬而遠之的企業,但是在現在的大潮流之下,也已經按捺不住。同美國GM成立合併公司,共同開發燃料電池系統;與日立製造所共同開發EV專用馬達。在2017年10月更是發表了重組四輪車生產體制的決議,為了對應電動化趨勢,關閉從1964年開始投入生產的狹山工廠,將產線向2013年開始運營的寄居工廠轉移,寄居工廠可謂是集結了本田最新最前沿技術的工廠,本田打算將在寄居工廠的生產經驗帶到各個海外工廠。

結束語

圍繞著新能源汽車的開發與生產,少不了的是鉅額研究費用以及設備投資費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課題需要一一攻克,比如充電樁的設置、電池價格、續航里程等。在日本國內,包含輕汽車,各大日系廠家的競爭更是十分激烈。日本的乘用車市場在事實上分為下面三個陣營:豐田、Daihatsu工業、斯巴魯、馬自達、鈴木陣營;日產、三菱陣營;本田陣營。混合動力汽車是由豐田和本田領航,而EV的開發是由日產、三菱領跑,但是如今市場已經不再是隻有一國資本進行競爭,國際市場瞬息萬變,勝負著實難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