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房子,是什麼讓成為父母的80後90後如此焦慮?

現在80後90後相繼都成為人父母,小孩在讀幼兒園或小學。在這個年齡段的父母們是焦慮最多的,原因是什麼呢?

首先90後從結婚買房開始已經進入焦慮期,學校就已經進入他們的考慮範圍,會著重考慮小區規劃自帶私人幼兒園和學校的樓盤。之後是有孩子之後,孩子上學。我一直認為這個時期是父母最焦慮的時期。首先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平衡不同教育觀念,如何讓孩子在課業負擔中快樂的成長等,都成為當下年輕父母的熱議話題,一旦上學。就會想孩子會不會生病? 會不會憋大小便?會不會尿褲子? 吃得飽不飽、吃得好不好? 會不會被大孩子無意或有意地“欺負”? 語言表達不夠完整準確,敢不敢和別人說話? 年齡最小倍受照顧,會不會以自我為中心? 年齡最小總是“技不如人”,會不會自卑?而且這個信息化開放的年代也經常看到學校校車安全隱患,幼兒園老師打孩子等等問題。導致80後90的家長已經從焦慮發展為“變態”的情況。

除了房子,是什麼讓成為父母的80後90後如此焦慮?

除了房子,是什麼讓成為父母的80後90後如此焦慮?

教師的職業光榮而辛苦,家長正常表達謝意很正常。當正常的感謝演變成某種赤裸裸的“站隊”“拍馬”的表演,其實已不再有什麼實質的意義,也希望現在老師心裡要一杆秤。

80,90後家長們心裡也非常脆弱,孩子一發愁,他們會跟著一起愁,甚至,家長比孩子焦慮得還厲害。家長對教師的沒有的底線的諂媚從根本來說也是對學校教師的不信任,就像一位幼兒教師說的:有一天 一個家長突然來學校罵我,和校長反映 說我看她的孩子的時候用針扎他們孩子了,強調她家孩子晚上睡覺突然哭醒,說全身疼。說不想去幼兒園,家長直接問孩子是不是老師打你了,孩子說:是。根本就沒這麼回事,當時整個人都懵了,委屈得想哭。後來去園長那調監控證明了清白,所以只要我們問心無愧,因為,你跟家長和孩子是說不清理的!最後家長也帶著孩子辦理退學去了別的學校。一直在群裡說幼兒園肯定背後有勢力,這事兒不會這麼算了。從這件事兒可以看出來家長的心裡焦慮已經到了無法理解的地步。對任何事兒都會聯想到現在認知的所有壞的方面。其實可能只是孩子剛上幼兒園不想去跟著家長說的話順下來而已呢。

除了房子,是什麼讓成為父母的80後90後如此焦慮?

80後、90後的上一代,好歹還對小孩有些嚴格管教。我見過很多本身很市井、很低俗、甚至很小人的父母,真是按照理想化的道德要求規範孩子,教出的孩子在道德水平上比父母高很大的一個層次。當孩子遇到事情時,幾乎不相信其他所有人。生活中的高房價、工作壓力大已經壓著這代人步步艱辛,有了孩子之後我們可能會更有動力的去奮鬥。但也是試著去相信現在社會上的一些美好的東西。對於我們的孩子,我們應該慢慢控制自己的情緒,父母是孩子最大的老師,西安的一位媽媽,面對孩子因嘔吐而害怕吃東西的時候,不斷同理孩子,結果是孩子慢慢地從恐懼中走出來開始吃東西。作為父母更應該的在孩子還懵懂無知的時候做一個正能量的保護傘,孩子是單純的。

所以,焦慮不是洪水猛獸,焦慮是在被壓抑後才會成為洪水猛獸,不要因為我們對負向的情緒充滿了評判和投射,而對孩子有了錯誤的表達和情緒影響,給孩子樹立正能量才是我們對孩子最好的呵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