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雕版印刷最早是民間對印章探索,發展到符咒的大批量印製,後被唐朝官方印製畫像和曆法,且嚴禁民間私自印刷,且不印諸子經典。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故凡有唐代古籍傳世,必是官方行為。唐亡後,五代始有經典印刷,至於宋代,為立漢家正統,官方、民間大量印書,開始了中國文獻的盛世。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刻本的鑑別字體,是決定版刻時代的主要依據。漢字是方塊字,不同時代寫字用的筆和寫法有所演變,刻工的操作方法與技術水平也隨時代有所發展,在字體結構等方面形成時代特點與差異。除時代特徵外,刻版印刷發展的地區還形成獨有的地方風格。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俞氏木刻雕版的宋體字

唐刻本

Tang dynasty

現存最早的唐代刻本,除了敦煌所出乾符四年(877)與中和二年(822)兩種唐歷和刻於鹹通九年(868)卷本《金剛經》已流散異國以外,未見其他傳本留存。所以說,唐代古書都是傳說級別的東西。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唐代僅存古籍《金剛經》上的字

宋刻本

Song dynasty

前面說到,宋時刻書印書事業繁盛,兩浙、四川與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成了刻書的中心,刻書單位有監司、州學、書院、家塾、書坊等。但為何到今天宋版書寥若晨星呢?因為即使排除戰火、天災的因素,一般紙的壽命也只不過千年而已。像唐代遺留下來僅存的那幾本書,若不是紙張在溼度為零、幾乎真空的敦煌戈壁灘的洞窟中存放,絕無保全的可能。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每一冊宋版書都是藝術品,彌足珍貴,因此現代按頁賣,且每頁都在萬元以上。其實早在明末崇禎年間,著名的刻書和藏書家毛晉,為搜求宋版書,就按頁購宋版書了。他在藏書樓汲古閣門前懸掛徵求啟事謂:“有以宋槧本至者,門內主人計葉酬錢,每葉出二百……有以時下善本至者,別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宋代官刻書多在卷末鐫校勘人銜名,私刻和坊刻本多在卷末鐫刻書題記或牌記。由工於刻書前要請書法大家繕寫上版,字體既美,校刻亦精,字體大都採顏、柳、歐陽筆法,其風格北宋質樸,南宋挺秀。所謂“紙堅刻軟,字畫如寫”(明高濂《遵生八箋》)則是宋刻本的共同特色。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遵生八箋》

元刻本

Yuan dynasty

元代初期刻書承南宋遺風,字體也接近,常把元刻本誤為宋刻本,後流行趙體字。元浙本多由士大夫經手,流風所及,自然流行趙體,漸有顏體字,字瘦一些、圓勁一些,不像南宋建本字那樣橫細豎粗。元代俗文化發達,故刻本中多簡體字和俗字,許多簡體字跟現代一致。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1924年,《新聞報》“驥制半夏”、“冠生園”,報紙廣告

官刻、家刻中較少,經史文集中較少,坊刻和話本類書中較多。元本墨色稍淡,刀法也顯軟弱無力。早期用紙,白麻紙、黃麻紙兼而有之,中期以後,則多用黃麻紙。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元朝皇帝為蒙古族。人名漢字都是音譯、無法避諱也不用避諱。元人禮制觀念淡薄,查禁的也不嚴,元刻本中幾乎沒有諱字。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顏氏家訓》

明刻本

Ming dynasty

明代刻書情況,大致可分三個時期:明初至正德一百餘年間,刻書風格繼承元代餘韻,無論官刻私雕,概括起來講,那就是“黑口、趙字、繼元”。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嘉靖(1522—1566)至萬曆(1573—1620)時期,近百年間,由於前後七子文學復古運動的影響,反映在刻書風格上,一洗前期舊式版式、行款、字體,全面仿宋。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正德《大學衍義補》 字體

這一時期所刻的書,除了司禮監刻一遵舊式少有變化外,其餘無論官雕私刻,完全變為另外一種風格,即“白口、方字、仿宋”。頗有宋版遺風。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嘉靖《六家文選》字體

萬曆後期至崇禎(1628-1644)時期,刻書風氣又一變,字形由方變長,字畫橫輕豎重,更顯死板,諱字也較以前為嚴。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 萬曆《文心雕龍》字體

清刻本

Qing dynasty

清代刻本繁多,綜而觀之,大致有如下特點:清代刻本以康熙為界,其字體變化分作兩個時期,康熙以前是明萬曆後的風格,字體長方,橫細豎粗。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石印技術

我國最早的旬刊畫報《點石齋畫報》就採用石印技術。自晚清起,上海陸續開出上百家石印書局,延續至20世紀30年代。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順治《管窺輯要》字體

康熙後盛行兩種字體:一種是正楷書寫體,稱為“軟體”,風格獨特,優美多姿,為世所稱。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雍正《漁洋詩集》字體

另一種是硬體字,亦稱仿宋字,特徵是橫輕豎重,撇長而尖,捺拙而肥,右折橫筆粗肥,與明中期盛行的仿宋字相比,更顯硬直呆板。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乾隆《楚辭評註》字體

嘉道以後,字體更扁,團頭團腦,比較呆板。

古籍鑑別不求人,如何通過字體鑑定古籍年代?

▲道光《杜詩集》字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