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炒房誤區,最好的解藥就是認清資產和負債

走出炒房誤區,最好的解藥就是認清資產和負債

為什麼人們要炒房呢?不是說好了“房住不炒”的嗎?因為,在人們普遍的認識中,房子是可以賺錢的。其實很多人並非專業意義、或者嚴格意義上的炒房團,他們既不會清樓盤,也不會拿著100多個身份證去掃街,他們只是想買幾套房,形成自己的資產規模,對抗一下通脹。

很多人的算盤打得很好,然而方向根本就錯了。房子一定是資產嗎?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資產。資產就是能帶來正向現金流的東西,而如果房子每個月逼著你付貸款,逼著你交物業,還租不出去,那麼這種房子就叫做“負債”—負債,就是把你的錢從口袋裡掏走的,而且要多掏一點點,因為還有利息;此外,負債還會讓投資者喪失機會成本。

之所以房子之前不被認為是負債,那是因為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很奇特;作為不動產,在西方成熟市場中,投資房地產要麼為了增值再抵押,要麼為了負扣稅,直接收入是租金;而在中國,房子的流動性成了房產牟利的主要形式,那就是快進快出快倒手,一買一賣就賺了錢。

走出炒房誤區,最好的解藥就是認清資產和負債

但現在這種模式正在終結。

比如,很多城市限購,但遠郊不限購,也不用搖號,去了就能買。問題是,距離市中心幾十公里的房子,買入後自住很尷尬,出租沒人租,有價無市賣不出去,還得每個月還著貸款……這種房子,早晚會掏空你的現金流,帶不來一點收益。有人會反駁說,一二手房倒掛,搶到就是賺到——問題是你能搶到嗎?從茶水費到搖號,從千萬存款證明作為資質,到全樓盤只接待全款客戶;這種房子是資產,只不過跟普通投資者沒有什麼關係。

而且,目前房貸收緊、房地產無法套現的情況,不僅僅侷限在限購的一線城市,今年6月,根據監測的25座城市,全國房貸利率連續18個月上漲。當月全國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為5.64%,相當於基準利率1.151倍。100萬的貸款,按照等額本息來還,30年大概要多還16.7萬的利息。

走出炒房誤區,最好的解藥就是認清資產和負債

​開發商那邊也是“壓力山大”,前陣子傳言某房企拼命銷售,以求回款,雖然事後闢謠,但誰也不是傻子,現在房地產市場火不火,不需要專業數據,街上走一走看一看,售樓處裡面轉一轉,就能感受到開發商看似淡定的臉上,寫滿了焦慮。為什麼?眾所周知,開發商須不停拿地,換取更多的抵押,從而是資金有效流轉;然而,現在收緊信貸,不僅僅針對購房者,也對於開發商下手了。據透露,金融管理機構近期嚴查,強調銀行貸款、轉貸、股東借款和私募資金都不能用於支付土地出讓金,對於以企業應付賬為基礎的供應鏈ABN融資資金等結構複雜的非自有資金,也將聯合央行大數據進行穿透、禁止。

總而言之,就是錢不能無休止的拿給你們去炒地炒房了。現在還說“房住不炒”只是個口號嗎?我們總說“溫水煮青蛙”,現在是“冰水凍樓市”;不會一下子冰封,有時候成交量和價格甚至還會反彈,但即便反彈,其行不遠,致遠恐泥。

也不是說房地產就此over,下一次機會,還要等到社會經濟總量上去,還要等到國內真正落實了“科技創新”,還要看高端人士的睿智發揮到何種地步,還要有良好的國內外環境支撐……總之,這一切都不具備的當下,收緊口袋,重配資產,拋棄負債,砥礪前行,才是投資者最應該做的。買房入手前,仔細考慮,再三比較,可多多利用安居客房產軟件瞭解房價趨勢,分析利弊,讓你買房事半功陪。

本文原創,作者劉磊,福布斯金融理財師評審委員、遠見財訊特邀地產評論員,《房產投資鍊金術》課程導師,多家媒體房地產專欄作者、作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