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健康到猝死只有一瞬間,早預防早知道!

近日,一位名叫謝小婷的作品刷爆了朋友圈,內容竟是丈夫因過度勞累致猝死,讓很多人感到同情。

從亞健康到猝死只有一瞬間,早預防早知道!

的丈夫是一位工程師,平常開車上下班。為了能賺更多的錢,讓家人能過上更好的生活,她丈夫也就是齊先生選擇了常駐國外的高薪工作,事發當天,她丈夫在開完會開車返回的路上,突然頭痛,嘔吐不止,被急救送醫後,醫生足足搶救了十二個小時,依然沒能挽回他的性命。悲劇的背後,藏著幾多不為人知的酸楚。從2017年1月到2018年10月,齊智勇連續22個月一直在國外工作,沒有回國休息過一次。即便是當地的節假日,他也全天留在客戶處值守。直到去世前,他還有多達33天的年假沒休,可是再也沒有機會用了。去世前一週,他曾經發微信給妻子說:自己可能挺不過了……可出事前2天,他仍舊還在通宵工作。當時齊先生如果能夠稍稍重視一下自己的健康,或許這樣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很多朋友存在著僥倖心理,心裡想著:沒事,我再努努力,再撐一陣子……還可以賺更多的錢。可命沒了,什麼房子車子存款股票,一切都沒了。

猝死的發生總是讓人措手不及,開車猝死、運動猝死、洗澡猝死、打遊戲等等、、、中青年猝死時有發生,有些猝死源於過勞或者運動,本質都是透支了身體機能的極限。而大多數的猝死源於心腦血管疾病,如大面積的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主動脈瘤破裂、腦梗塞和腦出血等。

從亞健康到猝死只有一瞬間,早預防早知道!

關於猝死,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定義是:突然發生的,未能預料到的死亡,從發生不適到死亡,間隔不足6小時。猝死最大問題並不是疾病有多麼難治,而是這些疾病以突襲的方式出現,讓人措手不及。一個人體弱多病,三天兩頭不舒服,吃藥、跑醫院,這類人群的猝死發生率反而比較低,因為這類患者往往對自己的身體比較在意,不可能讓身體透支;另外,由於常去醫院檢查,在此期間發現一些可能引發猝死的原因,醫生會當即就給出治療方案。相反,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平時很少看病、吃藥,這類人更容易成為“猝死”的對象,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身上揹著“定時炸彈”,也不會在意身體發出的某些疾病信號。所以說,“猝死”並不一定猝不及防,更多的原因在於我們對自己的健康情況關注和了解不夠。

從亞健康到猝死只有一瞬間,早預防早知道!

猝死很可怕,在平時應該怎麼預防猝死?1、堅持治療: 要堅持心臟基礎疾病的治療,平時就要多與家庭醫生或正規醫院的專科醫生溝通聯繫,及時反映自己的身體健康,獲得專業的建議或治療。2、防寒保暖:在秋冬季節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工作,最好是削減外出運動的時間和頻率。. 但是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準備好藥物,在火車上應按時吃藥並適當休息,以防勞累導致病情發作。3、 藥物治療:有基礎性疾病的人群,應該要加強藥物治療,並且還要隨身攜帶一些預防突發疾病的藥物,以免發病時找不到藥來控制病情的發作。4、 定期體檢:要重視定期體檢,在平時的體檢中要有意識地檢查血糖、血脂、尿酸、心電圖以及心臟彩超等項目,如果出現異常,就要及時尋求專科醫生的建議與治療。5、 及時求醫:如果發生胸痛持續且不緩解、呼吸困難、胸痛背痛、大汗淋漓等症狀時,就要第一時間撥打110,以求及時得到專業且權威的救治。

最後:希望所有的為了家庭奮鬥在工作崗位上的朋友們,珍愛身體,人可以沒有錢,但沒有好的身體是萬萬不能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請珍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