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花神、媒神、保育神——中國人的慾望之神

朱大可:花神、媒神、保育神——中國人的慾望之神

張大千:十二花神

中國植物神體系中的花神崇拜,是愛神崇拜的一種變體。無論在東方或西方文化中,花都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因此,中國農村普遍喜愛以花的名稱來命名女孩,像“菊花”,“牡丹”、“紅梅”之類,而男孩的名字,則往往指涉男性生殖器的形態,就像“玉柱”,“福根”,“鐵蛋”等等。

但是,花神崇拜的出現較為晚近,直到明朝,才開始出現“百花神”的稱呼,不過也僅僅是一種語詞遊戲而已。最典型的例子,是長篇傳奇小說《鏡花緣》,它一開篇就說,蓬萊島上的百花仙子為給王母娘娘做壽,動員全體花仙子,策劃了一場百花齊放的超級花秀,甚至還把百花按品質分成了三個等級。但這只是小說家的私人想象,而非民間文化中的共同信仰1。

朱大可:花神、媒神、保育神——中國人的慾望之神

張大千:荷花仕女

直到清代中期,天津楊柳青年畫裡才出現了真正的“花神”形象,並把祂們跟不同的男女人物對應起來,分別代表十二個月,共二十四位花神。在女性花神的名單上,都是一些著名的美人,像楊貴妃、西施、貂蟬和王昭君,而在男性花神的名單上,則是一些大名鼎鼎的詩人墨客,像屈原、陶淵明、蘇東坡以及歐陽修等等,他們以採花者的身份,充當了愛慾與浪漫情懷的代表。花神,毫無疑問就是愛神的別名,只是因為打著花神而非愛神的旗號,更容易避開衛道士的攻擊。

戀愛先於結婚,這是現代人的基本生活邏輯。但在古代社會,大多數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結果,毫無情感可言。與這樣的制度相對應,就出現了一類比較特別的神靈,稱為媒神,祂們是專門為沒有情感的男女牽線搭橋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月老。關於這位老先生的來歷,我們並不是特別清楚。祂最早現身於唐代小說中,可能只是一個虛構人物2,但也可能有著更深遠的神話背景,因為在蘇美爾和阿卡德神話裡,月神就是一位老人,名叫南納,長著天青色的鬍子,每天乘坐祂的新月船巡遊夜空。

跟南納相比,中國月老的頭髮和鬍子都是銀白色的,祂也沒有乘坐自己的新月小船,而是坐在大地的臺階上,背靠一個大布袋,在月光下翻閱圖書,其實更像聖誕老人的模樣。祂手上的那本《幽冥之書》,可能來自冥府,記錄著有緣眾生的黑白名單;那個布袋裡裝的,也不是尋常的聖誕禮物,而是一些紅色繩子,用來綁住那些有緣人的雙腳。一旦被它拴住,哪怕兩人出身世仇之家,門第懸殊,媸妍不等,甚至相隔千山萬水,最終也一定會結為夫婦。對於眾多的大齡單身青年而言,這看起來是比聖誕老人的饋贈更加美妙的禮物。

朱大可:花神、媒神、保育神——中國人的慾望之神

波提切利:《春》裡的花神

在中國神話譜系中,媒神往往是一些不太起眼的小神,祂們在神界的地位,比愛神和植物神更低。由於月老缺乏權威,所以人們又請出了上古大神女媧,由她來擔任人間的媒神。這也完全符合邏輯:當初,女媧嫌造人的工作過於勞累,於是把人分成男女,讓他們彼此婚配,生兒育女,這樣,她就再也不必費力勞神地造人了3。

這個策略果然一舉奏效,女媧就這樣成了神話裡的首席媒神,人們還專門修建了女媧娘娘廟,用最高級的豬、牛、羊三牲來祭祀她,希望能夠婚姻美滿和多子多福。女媧的神力當然不容置疑,在她離開人間之後,人類非但沒有迅速消亡,反而由於拼命繁殖,而弄得大地上擠滿了人類。這種狀況大概是女媧所萬沒有料及的。

媒神完成任務之後,婚姻神就粉墨登場了,祂們的使命是保證人們婚後生活的幸福美滿。其中比較有名的,是“和合二仙”。這對小神常見於年畫和門神畫中,形象是兩個扎丫角髻的胖男孩,打著赤腳,一副嬉皮笑臉的樣子,一個身穿紅緞衣服,手舉綻開的荷花,另一個穿著綠緞衣服,手中捧著一個盒子。據說,祂們是寒山和拾得這兩位唐代高僧的化身,象徵著婚姻美滿與家庭和睦4。

朱大可:花神、媒神、保育神——中國人的慾望之神

蘇美爾圓柱印章拓片:月神南納(最右坐者)

再下一個環節,就是懷孕和分娩。在這個階段,希臘神話有一位著名的分娩女神,她就是阿耳忒彌斯,羅馬神話裡的名字是狄安娜,她主管豐產、孕育、以及接生和新生兒。中國神話沒有如此細緻的分工。上古時代,曾經有一個名叫女岐的女神,她從未與男人交合過,卻生下了九個孩子,因此一度被當作生育女神,但後來卻被人漸漸遺忘了,以至於在分娩生育的這個重大環節上,中國人卻缺乏專職神靈的庇護5。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人們只好請出床神——床母,後來又請出觀世音菩薩的分身——送子觀音,來祝福婦女懷孕,也順便保佑產婦和嬰兒的生命安全。

最後一個環節是如何養育孩子,保證他們健康成長。南宋以後,主要是在明清兩朝,主管這個領域的保育神,出現在南方沿海地區,她們的名字叫做“七星娘娘”。什麼是七星娘娘呢?就是七位來自古希臘的美麗女神,她們專門保佑孩子從嬰兒到十六歲期間的成長。

在七夕那天的黃昏,母親會帶著孩子前往七星娘娘廟,獻上名叫“七味碗”的供品,祈求女神的保佑。這種“七味碗”就是七碗不同款式的糕點,例如湯圓、米糕、油飯、桂圓、紅蛋、蓮子、花生等等,分別獻給這七位充滿愛心的女神。而到了孩子十六歲時,父母會再次備好豐盛的供品,帶著子女前往七娘娘娘廟祈福,讓孩子在供桌下面爬三圈,站起來之後,這個孩子就算是成人了。嚴格來說,七夕節就是婦女兒童節,並且也是成年禮的紀念日,而不是現代中國人所謂的“情人節”。

注:

1.見《鏡花緣》,第一章,《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賜芳筵》。

2.《續幽怪錄》:“韋固遇老人向月檢書,問曰:‘君何主?’曰:‘主天下之婚姻耳。’”

3.《太平御覽》引《風俗通》:“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繩於緪泥中於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也,貧賤凡庸者緪人也。”《繹史》引《風俗通》:“女媧禱神祠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參看魯迅,《故事新編》,《補天》中對此的生動描寫。

4.《通俗編》引《遊覽志餘》:“和合神即萬回哥哥。”按:《太平廣記》引《談賓錄》及《兩京記》:“萬回姓張氏,弘農閿鄉人也。其兄戍役安西,父母遣其問訊,朝齎所備往,夕返其家。弘農抵安西萬餘里,因號‘萬回’。”今和合以二神並祀,而萬回僅一人,不可以當之矣。國朝雍正十一年封天台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

5.《天問》:“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金開誠,《屈原集校注》:“女岐:本為星名,即尾星,其星有九,又稱九子星。九子星又演變為九子母的神話故事,進而又演變為女岐的神話。按聞一多《天問·釋天》說:‘女岐即九子母,本是星名也。’餘友遊國恩引《史記·天官書》‘尾為九子’以釋此文,最為特識。”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大可:花神、媒神、保育神——中國人的慾望之神

首部中篇小說集《字造》《神鏡》《麒麟》

朱大可:花神、媒神、保育神——中國人的慾望之神

首部長篇小說《長生弈》

朱大可:花神、媒神、保育神——中國人的慾望之神

一個東方式情愛解構文本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