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可:《山海經》的腦洞從何而來?

朱大可:《山海經》的腦洞從何而來?

今天,我們要就《山海經》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怪書做一次深入探究。我對這本書的基本定義是:它是一本歷史上最古老的全球博物志。這個說法對不對呢?讓我們來看一看。

《山海經》的成書的年代到今天一直爭論不休,有人說它在西周就已經出現了,有人說它是漢代出現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區間。另外,它記載了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五百五十座山,三百多條水道,還有一百多個歷史人物,四百多種神奇動物或者精靈怪獸。可以看出,它毫無疑問是一部那個時代的博物志,因為它對世間萬物進行了一種百科全書式的記錄,它不但詳細的描寫了那些生物或者是非生物,它們的形態、產地、用途,還記錄下它們被人類所附加的那些意義還有文本,比如說傳說和神話。

有意思的是,古羅馬帝國作家老普林尼,他也撰寫了一本叫做《博物志》的鉅著。這兩部書年代相仿,遙相呼應,成為我們認識古代世界的非常重要的指南。

但是,《山海經》在被古人歸類時就發生了很大的分歧,不只是現在有分歧。在《漢書·藝文志》裡面,它是作為數術類放進去的。後來到了隋代,在《隋志》裡它是作為中國最早的地理學著作。到了《宋史》,在《藝文志》裡再一次把它放回了五行類,跟數術差不多。在清代《四庫提要》裡面,就把它放到了虛構性的也就是小說類裡面去了。

基本上可以看到,對《山海經》出現過三種定義:一種是史書,一種是地理書,一種是巫術類的圖書,基本上就是這些類型。但是這種簡單的劃分,其實每一種劃分都是有問題的,我們今天把它當作博物志,是更加全面地展示了它的多種屬性。至少我們現在發現,它概括了四個方面的主題:

第一,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個蛇典。什麼叫蛇典?整個《山海經》裡面到處都是蛇,那些神他們通常都是跟蛇一起出現的。

比如說,它出現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叫珥蛇,也就是蛇掛在神的耳朵邊上。還有一種叫踐蛇,腳上踩的蛇。還有一種操蛇,就是手裡面拿著蛇。三種形態,不管哪一種形態,都跟蛇密切相關.

但是,珥蛇真的是掛在耳朵邊上嗎?這就有一個分歧。從神話學的角度來講,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我們在西方電影裡經常看到古代的長老或者那些巫師,他們耳邊掛著蛇,頭上盤著蛇,身上纏著蛇,這很正常。但是在歷史學和考古學的比較理性的立場出發,這個情況就不一樣。

有人根據紅山文化在2012年的考古發現推測,因為在墓主人的右耳邊上發現了一個蛇形的玉耳墜。因此有人就推斷,這是珥蛇的真正含義:所謂珥蛇,實際上是帶著蛇形耳墜,這叫珥蛇。確實,那個珥字是有王字旁的,它確實跟玉有關係。

踐蛇就不太一樣,踐蛇,它描寫的是腳上踩著蛇,當然也有可能根據剛才那種思路,認為有可能是穿著鑲有蛇形玉飾的鞋子。

第三種叫操蛇,當然也會出現完全不同的這種解釋,要麼是手裡拿著活蛇,要麼是手持蛇形玉器。所以到今天為止還是有分歧。但不管怎麼樣,蛇都代表著神的神力的強大性。

順便說一下,跟蛇的參數有點相似的,是那些神靈或者妖獸,它們的頭和尾的數量同樣決定了他們擁有的神力的等級。比如說開明獸,它有九個頭,還有那個財神陸吾,它是老虎的身子,九條尾巴。九尾狐就更厲害了,它跟一般的狐狸最大的不同是它法力高強,因為它有九條尾巴。這個數量是很有意思的,它標誌著的神性高低。總之,《山海經》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視為一部蛇典。

朱大可:《山海經》的腦洞從何而來?

第二,它是巫典,它跟巫術有密切的關係。上一回我們就講到,《山海經》每一段山系的結束,都描寫如何去祭拜山神,用什麼樣的東西和方式去祭拜。同時,《山海經》裡又大量描寫巫師,比如說,最有名的就是靈山上的十大巫師,是《大荒西經》裡描寫的。還有《海內西經》裡,開明之東有六大巫師。《海外西經》還描寫了一個巫咸國,群巫在那個山上,上下天地等等。

有意思的是,遠古時代的“巫”,它的發音叫ma或者me,不像現在的發音。實際上就是祭司階層,他們專門負責溝通人和神的信息,主持各種祭祀祈禱,然後占卜算卦,同時也從事醫療,治病,採藥,煉丹。在宗教祭拜上面,他們也是儀式的設計者和表演者。有學者就認為,巫具有科學、文化、歷史和藝術的知識,所以他們是知識分子的前身。在西方神秘學裡,巫師往往具有非常崇高的地位。在古波斯語裡,他們叫做magi或者是mago。當時最偉大的mago,或者叫magi,就是拜火教的創始教主,瑣羅亞斯德,又叫查拉圖斯特拉。後來他受到了大哲學家尼采的無限崇拜,這個大家都知道。

現在正在上映的《神奇動物在哪裡》裡描寫了一個魔法部,實際上是一個嚴密的國際巫師組織。但是J.K.羅琳很有趣,我也不懂她為什麼這樣寫,她故意顛倒了mago、magi在古代語言中的意思,中文譯成麻瓜和麻雞。她把這兩個稱謂送給了那些不會巫術的廣大人民群眾,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其實magi和mago就是巫師的名字,就是古老的巫師的稱謂。而且,中國人跟他們的叫法是一模一樣的,他只是把那個go的發音ji的發音去掉,留下了一個ma,這個ma今天轉變成了巫,弄得大家都不認識它了。

通過《山海經》我們就瞭解到,巫這種職業曾經廣泛地存在於中國西南部和亞洲西南部的廣大地區。後來它在東北,在通古斯族中也有很強悍的表現,在印第安地區——這個以後我們有機會會再說起。

第三,它實際上是藥典。《山海經》表現出了那種藥典或者本草一類的文獻特徵。那個時候巫和醫是不分的。所以,醫藥同樣是薩滿或者巫術實踐體系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分成這幾種效用:

一是對身體有作用。比如說人吃了鮭魚不會浮腫,人吃了一種叫赤鱬的人面魚身的怪獸,身上不會長疥瘡。人吃了一種槐木以後,力氣變得很大。有一種草叫萆荔的草,吃了以後可以治療心痛的毛病。另外,他對性情也會發生作用。你假如吃了一種叫做像狐狸一樣的,有雌雄同體的這種特點的怪物叫類,就是類型的類字,可以治療善於嫉妒的毛病,這很好玩。

二,它又能改變個人能力和命運。比如說,有一種天狗,可以抵禦兇險,上次講過的那種叫鵸鵌的笑鳥,吃了它以後可以不做噩夢。還有一種大家都知道的九尾狐,也是可以吃的,吃了以後“食者不蠱”,就是說吃了它以後不會被巫術所魅惑。

三就是對外部世界的作用。比如說,鳳凰,一看見它,那麼就天下太平。還有一種蛇叫肥遺的,見了它,天下大旱。有一種野獸,像猿猴一樣的,名字叫朱厭,見了就有戰爭的災禍。

朱大可:《山海經》的腦洞從何而來?

第四,它的功能是礦典。也就是它記錄了各個山系的礦物分佈情況,尤其是對於種類豐富的玉石又做了一個詳細的注錄。這些玉石是用於滿足當時宗教儀式的需要,也就是說,玉石可以作為一種通神之物,在祭祀上大規模地使用。周穆王西征的一個主要目的,很有可能就是到西方去尋求更多的高級玉石資源。

這裡很多山都有參與,比如說,《西山經》描寫的槐江之山,藏著各種各樣的美玉還有黃金,天山也是這樣,右山也是這樣,到處都有各種帶有紋彩的玉石,或者黃金和玉石混合的那種狀態等等,這個太多,不再舉例。

總而言之,《山海經》具有非常明顯的四大特徵,又是蛇典,又是巫典,又是藥典,又是礦典等等。因為時間關係,我們只能對它的這個博物志屬性做一次初步掃描,下一次,我們還要跟大家說說《山海經》的意識形態:它到底要想跟我們傳播什麼樣的價值觀?這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話題,期待你跟我一起繼續探索深藏在《山海經》裡的千古秘密。

本文圖片皆來自互聯網

上傳與管理:傑夫

————————————————————————————————————

朱大可:《山海經》的腦洞從何而來?

首部中篇小說集《字造》《神鏡》《麒麟》七月底已上市

朱大可:《山海經》的腦洞從何而來?

首部長篇小說《長生弈》五月底已上市

歡迎各位網友訂閱《文化先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