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豐田的“人財”機制才明白,豐田為什麼這麼牛

豐田汽車的創始人豐田喜一郎在創立豐田的時候,就有一個志向——打敗美國汽車巨頭。為此,他認真研究美國與日本在汽車製造之間的差別。他發現,美國的生產效率比日本高8倍。

看了豐田的“人財”機制才明白,豐田為什麼這麼牛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日本比美國的生產效率差了8倍?回答是,日本人用的是體力,而美國人用的是科技與設備,也就是智慧。那為什麼日本公司要用體力呢,是因為日本人文化程度低,就要用蠻力?

可豐田喜一郎的父親豐田佐吉也沒有多少文化,不也是日本著名的發明家嗎?他發明的紡織機械還出口到英國呢!可見,像美國那樣用專家,是一種使用智慧的工作方法,而用普通員工的智慧,同樣是一種使用智慧的工作方法。

這就是豐田模式的起點:豐田模式把自己定義成一種智力(Thinking)生產方式,豐田生產模式是通過開發人的潛力來贏得競爭的戰略模式。不過,與美國式智慧使用方法不同的是,美國用的是專家精英的智慧,而日本豐田更強調員工智慧,也就是全員智慧。

看了豐田的“人財”機制才明白,豐田為什麼這麼牛

豐田有一個口號,叫做“不要擔心員工不夠素質,要擔心的是管理者習慣對智慧的浪費”。也就是說,如果企業競爭力不夠,生產效率不高,那就意味著員工的智慧被浪費了,而員工智慧被浪費,並不是因為員工的素質問題,而是因為管理者對浪費的麻木。

看了豐田的“人財”機制才明白,豐田為什麼這麼牛

對比一下中國的情況,豐田的這種思維對中國企業家習慣的思維是一種挑戰。我們相當一部分企業家有一個難受的事,那就是覺得中國整體勞動力素質低,於是,就把管理粗放的原因歸於員工素質低。可在豐田,管理人員告訴我們,豐田也有很多文化水平並不高的員工,特別是臨時工,但豐田並不認為文憑是製造優質產品的障礙,因為豐田找到了開發人的潛力的法寶:人財。

人財機制在豐田的含義是很明確的,那就是,永遠把探索“人財”置於任何其它經營行為之上。如果一個管理人員能夠做到一點,即培育員工所花出去的時間和精力都能夠獲得回報,那麼,豐田就擁有了最強大的核心競爭力——每一個員工都成了“人財”!

看了豐田的“人財”機制才明白,豐田為什麼這麼牛

在豐田,每個管理人員都會對一個很有價值的詞特別在意,這個詞叫“人財育成”。企業造產品只是表象,造產品的真正價值在於“造人”,或者叫育人。不能夠產生效益的學習不是真正的學習,如果你把製造產品的過程作為把員工智慧轉化為創造價值的過程,員工就成了“人財”。

“人財”這兩個字,是豐田對發展中國家企業管理顛覆式的革命。想想吧,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日本與現在的中國、印度、越南、俄羅斯等等有多相像。現在的中國、印度、越南、俄羅斯的公司與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差距,與當年日本豐田與美國通用、福特的差距差不多。所以,學豐田對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特別是成長型企業有特殊意義。

看了豐田的“人財”機制才明白,豐田為什麼這麼牛

當豐田對勞動力素質用“人財”來重新定義,所謂的企業管理就有了全新的含義。管理人員最重要的工作不是製造產品,而是“製造人”——對員工能力的任何一點投資,都可以N多倍地轉化為產品價值或客戶價值。

這樣一來,豐田的每一個員工都會把智慧花在產品價值與客戶價值上,從而就形成了一個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浪費的“團隊場”。在這個“場”中,管理人員致力於把每個員工的智慧激發出來,而每一個員工也發揮自己的才能去為企業作貢獻,並把此當成自己最大的成就。

這種帶有東方文化色彩的管理方式,是很多習慣於 “美歐式管理體系”的人所難以想象的。但在豐田,這的確是現實,也是豐田管理體系的基本入口之一。

看了豐田的“人財”機制才明白,豐田為什麼這麼牛

對比一下我們國內的不少公司,企業家兩極分化:一極是完全西化,言必稱制度流程,把標準流程當成解決問題的唯一出口,但他們面對的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國人與強大的中國文化,結果很快在現實中敗下陣來。另一極的企業家其實更像政治家,他們把“人才是企業的根本”當成口號喊,然後大大方方地把培訓當成福利,只追求形式,不追求“人財”效果,這浪費了企業的多少錢?

更重要的是,員工的智慧在企業就完全成了多餘的。當智慧成為擺設的時候,企業家也就成了“政治家”。

看了豐田的“人財”機制才明白,豐田為什麼這麼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