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记忆

12月22日,冬至。

按照嘉兴的习俗,冬至前夜是要煮一碗甜甜的桂圆蛋汤的。我作为新居民,对于嘉兴这样的习俗因何而起,并不知道。单从朋友圈晒出来的图,却也能感受得到快要溢出屏幕的温暖。

其实,“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真的。随着年龄渐长,越发容易怀念起各种节日。慢慢地,一个个节日,就成了停留在舌尖的记忆。


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记忆

01-外婆的汤圆

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去外婆家。外婆和我家,虽然隔着一座山,也阻止不了我们这些孩子“跋山涉水”地去。尤其到了各个节日,外婆家真的像是现在的“外婆家”餐厅,召唤着我们:外婆喊你吃饭啦……

到了外婆家,外婆总是忙不迭地起身,系上围裙,生起火。叮叮当当地锅碗瓢盆响了一会儿,端上桌的,有时候是一碗桂圆汤,卧了两个晶莹的鸡蛋。有的时候是一碗面条,褐色的香菇丝、金色的鸡蛋丝,绿色的青菜丝,再加几个蛤蜊,鲜得不得了。

外婆喜欢做面食,除了皮薄馅儿多的麦饼,最拿手的应该要数汤圆了。到了冬至的时候,家家户户必定是会吃“冬至圆的”。

老家的汤圆,不同于市面上常见的汤圆。超市里卖的汤圆,是圆圆的,芝麻馅儿,豆沙馅儿,或者猪肉馅儿。

而外婆做的汤圆,是椭圆色的带个收口的尖儿,鹅蛋大小。打开锅盖的刹那间,一个个汤圆白白胖胖地,躺在竹编的蒸架上,冒着热气。外婆眼疾手快地把汤圆,倒到台面,用炒好的面粉,挨个儿拍在汤圆上。这样,抓起汤圆吃的时候,就不会粘手了。我们这些孩子,哪里顾得上粘不粘手,总是心急火燎地一口咬下去,把汤圆咬开一个大口子,对着里面满满当当地肉末咸菜粉丝馅儿,呼呼得吹气,又是一口……

冬至的汤圆,就这样停留在了我们小时候的记忆里。

而这种欢欣雀跃地吃着“美食"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记忆

老妈复刻了外婆做的汤圆。

02-老师的饺子

在上海读书的时候,总是很讨厌上海的秋冬。虽然距离老家才400多公里,但是总觉得上海街头的风是肃杀的,雨是阴冷的,天是阴霾的。一年两个冬天,都让我饱受了不能畅快呼吸的鼻炎之苦。两只手,本就胖,手指头还要变成红彤彤的萝卜,又痛又痒,都要被抓裂了。

那时候的我,还并不太会呼朋唤友地结交朋友凑热闹。就算是节假日,也是和室友如往常去学校吃碗杂酱面。

语文老师是上海人,讲起课来声音总不够大声。我就会坐在前排听课。有次,老师招呼我们几个同学去吃家里饺子。我们自然是欣然前往,要知道,老师不止一次地在课间休息时夸师母的饺子做得好。

吃饺子的时候,老师说:今天是冬至。那时候我们在东北插队,师母在冬至那天,做了一碗饺子,于是我们在一起了。

吃完饺子回宿舍的晚上,我感觉冬日里的风似乎也并不是那么冷了。

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记忆


03-老妈的老酒煮螃蟹

时光的脚步匆匆。去年深秋的一个夜晚,我忍受了十几个小时的疼痛,终于晋升为妈妈了。

从产房出来回到病房后,大家乐呵呵地围着宝宝。老妹朝我使了个颜色,我顺着她的目光,看到了背对着我的老妈,正抬手抹着眼泪……

因为生娃历程过于艰辛,加上孩子夜奶频繁,我的腰痛在产后数月仍然没有好转。每天早上醒来的僵硬,真是让睡觉休息也成了折磨。

去年的冬至前后,特别地冷,房间里的空调整天开着。冬至那天,老妈去菜场买了许多菜菜回来,少不了我们又是一顿大餐。我和家人不一样的待遇是,我的眼前是满满的一碗螃蟹煮黄酒。

黄酒温热活血,螃蟹香味四溢。我问老妈,为什么要这样的吃法。老妈也说不上来,只是将老一辈的做法,也应用到我这里,只希望我的腰痛能早点恢复。


冬至:停留在舌尖的记忆

红糖蛋花黄酒


今年转眼又到了冬至。

老妈说是暂时过来帮我带一阵孩子,结果,一带就是一年多。

今年的冬至,我们不仅喝到了香甜的红糖蛋花老酒,还尝到了小时候的美味——冬至汤圆。

这个汤圆的味道,是我味蕾上我外婆的记忆,也将会是我的孩子记忆里他外婆的味道。


作者简介:潇潇不雨,看书看人看世界,写你写我写故事。愿用文字作一苇,连接更多的人生岛屿。喜欢请关注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