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焦慮,已經成了這個時代的流行病。

之前有網友說,焦慮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時代正在淘汰不會焦慮的人。

但焦慮不是今天才有的,從古到今,不管是皇后還是素人,若論焦慮,誰也比不過媽媽們。

前段時間重新刷了遍《如懿傳》,發現尊貴的皇后娘娘,也不過一個被焦慮裹挾的母親。

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一年只敢給孩子放5天假。讓孩子起早貪黑的讀書,放學了還有各種興趣班。用"嫡子"的身份將孩子的死死綁住,導致孩子最後被"累死"。

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part1】

其實,女性從懷孕開始,焦慮就一天比一天強烈:

孩子沒出生時,產檢怕不過關、吃的怕不營養;

孩子出生後,啟蒙怕落後,發育怕遲緩。

多少媽媽當初立下flag說要讓孩子自由成長,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結果看到朋友圈裡有人曬孩子彈鋼琴、練書法的照片/視頻,自己就剋制不住急火攻心,想趕緊給孩子報個同款的興趣班。

不僅如此,從孩子啟蒙開始,手機裡數量最多的微信群當屬各種興趣班。

職場媽媽更慘,上班應對老闆,下班死磕作業,週末還要趕跑各種興趣班、補習班,一天48小時也不夠媽媽們用。

除了在學習成長方面,就連孩子的衣食住行,都是充滿了媽媽們焦慮的愛,就連孩子長成大小夥也不放過。

在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中,朱媽媽的奇葩母愛,引發了關於“媽寶男”的全民熱議。

連續十年,凌晨四點起床給兒子熬梨汁;年逾古稀,幹家務,一個人頂兩個菲傭;兒子拍戲,全程跟組,不管到哪,一定要讓兒子吃上自己做的飯;

第一次吃到兒子做的飯,心疼(注意,不是欣慰)哭了:可憐的寶寶,他不過是個40歲的孩子……


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這一切,用朱媽媽自己的話總結就是:“我是用整個生命去對待我的兒子的。”

幾年前,在《非常靜距離》的採訪中,朱雨辰曾說過:“媽媽不僅控制自己的衣食住行,還干涉了自己的工作。”

小時候的朱雨辰,曾經被這霸道的母愛壓得透不過來氣。他甚至以自殘來表示過反抗,遺憾的是,媽媽對此無動於衷。

反而更加強勢地“關愛”兒子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以致於,現在的朱雨辰都不敢輕易發微博。

因為據說朱媽媽曾準備了一個厚厚的本子,把兒子發的每條微博都抄了下來!這樣的母愛,令人髮指。

要知道,媽媽對子女的愛就應該是一種純粹的愛,它不應該跟別的任何東西摻雜在一起。

我們對孩子的愛,無關孩子的長相、無關孩子乖不乖,也無關孩子學習或者以後工作好不好,只因為他們是我們的孩子,只因為愛而愛

【part2】

究竟做"貓媽"還是"虎媽",恐怕是絕大多數媽媽每天都會糾結無數遍的問題。

這個週末剛想讓孩子休息一下,轉眼看到同班的小孩已經在去補習的路上;

小長假本想帶孩子出去玩,無意間看到朋友孩子得的獎;

反覆勸說自己,成績不重要,下一秒被家長群裡各種隱形的攀比曬娃,打擊的體無完膚。

但是,報的班越多,焦慮也越來越多。種類繁多的輔導班,有多少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又有多少是家長用來緩解焦慮的。

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前段時間,某學校校園活動上,學生的標語刷屏。視頻中,學生們高喊"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

讓人笑噴的口號,背後卻是媽媽們焦慮在孩子身上的投射。一句"我媽快樂,全家快樂",映射出媽媽情緒對親子關係、夫妻關係的影響。因孩子教育問題而產生的焦慮,正在蔓延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輕則寢食難安,重則情緒分分鐘暴走,集中爆發時段為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

當我們花費大把錢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不惜代價送孩子上好學校時,這種中國式焦慮的背後,究竟是孩子輸不起,還是父母怕輸?

【part3】

其實當媽以後,說不焦慮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但焦慮的程度是我們可以選擇的。

當然,我也見過一位很佛系的媽媽——海清。

當初看《嚮往的生活》,有一期,海清睡前給兒子打電話,問道兒子的作業。本以為她會像其他媽媽一樣催催催!!!沒想到人家對孩子說:"沒寫完就算了,還有英語的啊?那英語的明天寫吧,沒關係的!"

這是什麼畫風啊?

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全民焦慮的時代,多少媽媽被焦慮鞭撻著?

很多人認為這是為了節目效果在作秀。但其實,海清日常生活也是催著兒子玩玩玩,主動帶著兒子挑遊戲、打棒球,對於孩子的分數,管它是100分還是85分,只要兒子說一句"挺好的",就OK了!

她說,"我要做這樣的母親,哪怕他不開花,哪怕他永遠在土裡面,不出來,都不會減少一絲一毫我對他的愛。"

是啊,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愛不會因為他的成績、獎狀而有所改變。那又為什麼要因為這些去傷害孩子?

北京大學曾發佈《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

中國每5箇中學生中就有1人曾考慮過自殺。

哪怕考上大學後,跳樓、臥軌、跳河的慘劇也是接二連三發生。

因為焦慮而用力過猛,很可能會毀掉孩子原本光明燦爛的一生。

誠然,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優秀,將來能有一份好的工作,過上理想的生活。這個願望是最普遍的,也是人之常情。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當然能夠理解,但現實是:

大多數孩子最終會成為一個普通人,過著平凡的一生。畢竟,在社會中,普通人還是佔絕大多數的,特別優秀的人只佔一小部分。

可是很多家長接受不了這個現實。當孩子學業不出色時,他們就覺得孩子這輩子都完了。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終點要到達,有自己的方向要選擇。

成為一個普通人比不代表失敗,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和快樂,也有屬於自己的高光時刻。

有句老話,人生是場馬拉松。既然如此,重要的是耐力,不是速度,別用自己的焦慮裹挾了孩子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