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年前,豐田汽車CEO豐田章男講道“一場至關重要的戰鬥開始了,無關輸贏,而是涉及生死存亡”。究竟是怎樣的戰鬥讓這個一流汽車集團如此惶恐?這就要說回當今的科技圈了,智能在新時代已經被賦予新的代名詞——AI,AI也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之中,不再是躲在手機裡面那個蠢鈍、只會講笑話的語音助手。

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AI的智能化在汽車界則轉變成自動駕駛(Autonomous),以及它所具備的互聯化基礎(Connected),在加上共享化(sharing)以及電動化(Electric),一同構成了這個生死攸關的CASE戰鬥。這則成為未來汽車發展的方向,對我們買車用車以及生活產生超乎想象的變化,就像是“蝴蝶效應”一般。

對於政策而言

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在CASE戰鬥中,政策無疑是最大影響因素。作為積極的一面,新能源補貼、送牌等政策真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開放股比、允許合資企業超兩家限制,這些是為技術引入作準備,並且也讓它們在華設立更多工廠以及移動出行公司,這對我國經濟無疑是有有益作用。不過在教授看來,如今新能源汽車卻完全依賴於政策支持,在補貼幅度下坡之下,新能源銷量也逐漸下降。

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作為消極的一方,政策也成了某些無良汽車斂財的保護傘。我國已經暫停發放新能源生產資質,這對於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來說無疑是一大痛點,每個省份只允許一個新能源生產廠家,作為資源監控而言這是有益的,但資質被滯留在某些廠家中則是萬般可惜。可以說,某些打著壞主意的企業,真毒害著真正想通過汽車改變中國的企業。

對於汽車廠家而言

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撇除政策這一宏觀要素,汽車廠家如今正迫切地想要轉型。豐田在年初就表示要轉型為“移動出行解決方案廠家”,除此還有大眾、沃爾沃等等品牌,我國則是有長安、東風、北汽為代表。它們正正看中了CASE這個契機,傳統汽車製造商必須轉型到新興移動出行解決方案商。而近些年來,越發激烈的新興品牌們也逐漸威脅到它們未來的地位。

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所以我們能看到汽車製造商正“不務正業”,福特與眾泰合資建立移動出行公司、沃爾沃推出“M”移動出行品牌、德國大眾推出WEE共享出行服務等等。又甚至是如比亞迪想要做各品牌背後的“支持者”,全面開放業務,其中電池將成為重中之重,以及寄望於“雲軌”業務。同樣看法的還有寶馬,華晨寶馬述求持股如今國內最大電池提供廠商——寧德時代。也有的傳統車企想要新興化,其中的代表就是推出了MARVEL X的榮威。變化,就是它們不變的要求。

對於我們用車而言

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CASE對我們用車而言,也是革命性的。試想一下,路上沒有各種新手、粗心大意司機,只有規規矩矩行車的自動駕駛汽車,而且自己不需要買車了,路上隨便掃個二維碼就可以用車,還不用保險費,不用愁停車位以及停車費的問題,這般使用是否很革命性?未來的汽車品牌,正是讓你從“有車”變成“無車”。但就是積極地說,要實現這一層次,可能需要不止十年時間。

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在這十年中,教授認為靜觀其變,堅持燃油車為主,主動安全配置是必須,但放棄當今雞肋一般的L2甚至更低級別的“駕駛輔助”則是明智選擇,燃油車們也展示最後的“生存慾望”,油耗越發低下。最重要的是,燃油車相比電動車“加註燃油”依然方便很多,續航焦慮依然是消費者拒絕電動車的原因。畢竟對於我們消費者而言,便捷出行是重要的。

豐田都慌了,我們天天用的技術能讓國產車逆襲合資車?

CASE戰鬥正迅速刮過整個汽車行業,即使豐田這般行業大頭也不禁擔心自身安危,誰能成功應對這場革命,那麼誰就能在下一個百年獲得優勢。所以,教授欣賞那些有行業前瞻的品牌,積極應對革命。反觀那些安於現狀的品牌,或許如今還在埋頭解決自己的1.5T發動機來源問題,這差距正是體現了一二流汽車企業的實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