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顛沛流離的蘇東坡,究竟遊遍全國幾個地方?

在不少文學作品中看過對蘇東坡的解讀,總是零零碎碎,這個深受文人志士敬重的東坡大哥厲害在哪裡?寒窗十二年,課本有不少東坡的詩詞,就是留下了一個不斷被貶,不斷到處浪的壯志難酬又豪放的詩人印象。為何杭州有西湖,惠州又有西湖,為何在交通不便利的古代,東坡的足跡卻幾乎遍佈全國遊了那麼多大好河山?

懷著崇敬、嘆惜的心情,花了半個多月讀完林語堂的《蘇東坡傳》,越讀越有意思,本文斷斷續續寫了近一個星期,就當作讀完此書後為自己整理的讀書筆記,以便理清書思路便於理解記憶。不當之處,歡迎批評指正。本文的“浪”有兩層意思,包括東坡一生的浪蕩不羈和一生的波浪起伏。

“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的鳳毛麟角,不可多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

01

1036年,蘇東坡出生在四川,老爸一生為仕途奮鬥,三番四次進京應考但不隨人願。自幼天賦過人的兩兄弟學有所成,終於也開始踏上仕途之路。當地風俗原因,他們擔心兩兄弟考中之後就被京都的大戶人家把他兩拐走,所以上京趕考之前,十八歲的東坡娶了十五歲的王弗小姐,十六歲的蘇澈娶了十四歲的妻子。1056年,蘇東坡20歲,三父子從四川成都自旱路穿過劍閣,越過秦嶺,歷時兩個月到達當時宋朝的東都,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蘇家父子在此安頓等待應考。“開封是中國首都大城,保有皇都的雄偉壯麗,財富之厚,人才之廣,聲色之美,皆集於朝廷之上。城外有護城河圍繞,河寬百尺,河的兩岸種有榆樹楊柳,朱門白牆掩映於樹木的翠綠之間。”蘇氏兄弟不僅見到了久聞大名的歐陽修大教授,還開始遊逛華美的街市,吃有名的飯館子,站在寒冷的露天之下,以一副羨慕的心情注視大官在街上乘坐馬車而過。

此為“第一浪”。


02

1057年,蘇東坡兩兄弟進京應試,結果兩兄弟都以優等高中,父親蘇洵也謀得官位。才氣縱橫的蘇東坡一鳴驚人,也就有了後來的傳聞,歐陽修讀到東坡應考的文章以為是朋友曾鞏的作品,為了避嫌而把他列為第二。後來,才二十一歲的蘇東坡高中進士,不小心成了網紅,以全國第一流的學者知名於天下,不禁讓人想起了當年的萌芽文學大賽。就在準備仕途大展的時候,突然傳來母親病故的消息。蘇家三父子又急忙從河南趕回了四川,按照當時的規矩,蘇家三父子需要守喪兩年三個月才能回去接受官職任命。守喪期滿後,蘇家決定舉家遷移,父子三人和兩個兒媳決定走七百里水路出三峽,再走四百里旱路到河南開封,十月啟程,第二年二月才能到達。兩兄弟官職已定,愛人在身邊,可謂是一次富有希望的水路旅行,有興致熱情、有前途信心。真是“故鄉飄已遠,往意浩無邊”。“他們儘可從容自在,在船上飲酒玩牌,玩賞沿途美景。一路上兄弟二人時常吟詩。那時所有讀書人都會作詩,藉以寫景抒情,就如同今天我們寫信一樣。”

此為第二“浪”。


一生顛沛流離的蘇東坡,究竟遊遍全國幾個地方?

03

1061年,蘇東坡被授任鳳翔府判官,於是從河南飛往陝西的鳳翔。因為陝西為中國文化的發源地,有太多古蹟名勝,自然而然,東坡大哥又可以浪起來了。安定下來之後,他就開始出外旅遊,到南部東部山中游歷,動輒數日。時不時還因公出差,遊遊太白山和黑水谷一帶的寺院,以及周文王的故里。或者跑到附近有名的終南山,看看朋友的吳道子畫像。“有時難免感覺寂寞,但也有時舉杯在手,月影婆娑,又感覺欣喜振奮。”期間還認識了好朋友章惇,蘇章二人去遊黑水谷的時候,章惇向蘇東坡提出從木板上走湍急的河水,在對面岩石的峭壁上提一行字,古代遊客是常在名勝之地題詞的。就像現在我們每到一處都會發個朋友圈發個微博,所以古代那麼多大詩人的詩詞都刻在石頭上就被民間流傳下來了,可以想象作為當朝名人的蘇東坡每刻一次石頭就像現在的明星發一次微博。然而當時河水太危險,勇莽的章惇冒著生命危險就跳到對面,在岩石上題了“蘇軾章惇遊此”六個大字。

此為第三“浪”。

04

1065年蘇軾三十歲,從陝西鳳翔回到河南開封,判登聞鼓院,直史館。在史館任職的官員,要輪流在宮中圖書館工作,而蘇東坡正好藉此機會飽讀珍藏書籍、名人手稿、觀賞名家繪畫。不幸的是這年五月,東坡的妻子王弗病逝於京都。後來在妻子死後的第十週年,蘇東坡寫了名垂千古的《江城子》,讓人讀來哀傷不絕,但應該很多人都不知道這首詞是寫給他妻子的。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妻子死後,次年(1066)四月父親病逝。兄弟二人立即辭去官職,經過迢迢的旱路水路,把父親和東坡妻子的靈柩運回四川眉州故里。兩兄弟不惜多費時日,用以滿足沿途暢遊之願,所以到1067年四月才安抵四川眉山。居喪期滿後,蘇東坡娶了前妻的堂妹閔之,然後兩兄弟乃攜眷自陸路返回京都。此後兄弟二人誰也沒再回過四川。1069年,他們到達河南開封,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開始。從那年起,這一政治波浪所引起的衝擊震盪不絕,直到北宋滅亡。

此為第四“浪”。

05

1071年,蘇東坡上書皇帝談論新法的弊病。激怒新黨派,王安石便在皇帝跟前彈劾蘇東坡的過失。蘇軾於是主動請求出京任職,前往杭州任通判。蘇東坡攜眷離京,往富有湖山之美的杭州上任。杭州,從古至今,都是一個美妙難言的都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他弟弟子由住在離他不遠處,他隨後幾年都常常利用機會到弟弟家盤桓小住,有時會住幾個月。那段時間,兄弟二人和家人悠閒團聚,共度時光,常到柳湖去划船,或是在城郊漫步,談論政治、家事、前途等等。東坡還經常去找同住一個城的老朋友張方平、歐陽修,把酒吟詩。期間,東坡常常到杭州附近的上海、嘉興、常州、靖江遊玩,這些地方在宋朝時都屬於浙江省。這段時間,他作詩甚多,流傳甚廣。他的好友王詵駙馬把這些詩刊印出來,蘇東坡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大明星,他的詩在文人雅集時流傳歌誦。東坡不知道的是,從那時起直到他去世,都沒有再在一個地方安穩度過三年以上。

此為第五“浪”。


一生顛沛流離的蘇東坡,究竟遊遍全國幾個地方?

06

1074年,蘇東坡在杭州的任期屆滿。他弟弟子蘇澈那時正在山東濟州任職,蘇東坡請求調到山東,1076年則升任密州太守,密州離青島很近。在山東密州任職時,因中秋想起弟弟和家人,他寫出了流傳千古的中秋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他在山東密州只有兩年,然後又繼續升官到江蘇徐州任太守,1077年正月,他路經濟南入京,因為當時蘇澈及其家室正在濟南。濟南是一大城市,比起密州,新鮮有趣,東坡停留了約一個月左右。到了徐州,他開始忙於做事,興建工程,忙於公眾活動,在當地為抗洪治水成功而修建了“黃樓”。後來“黃樓”一詞成了蘇東坡在徐州所作詩歌總集的名稱,正如他在密州建築的“超然臺”,成了他在密州所寫詩集的名稱一樣。歐陽修去世之後,文壇盟主之名即降到蘇東坡頭上。各地文人志士爭相拜訪圍繞身邊,也就有了出名的“蘇門四學士”,包括我們熟知的秦觀和黃庭堅。

此為第六浪。


一生顛沛流離的蘇東坡,究竟遊遍全國幾個地方?

07

蘇東坡只任江蘇徐州知州兩年,1079年,四十三歲的蘇東坡被調江蘇任湖州知州。由於蘇東坡之前一直有給皇帝呈遞奏章,不斷向皇帝表明民生疾苦與諫防奸臣,被王安石等人看在眼裡。上任才三個月,就被逮捕,押回河南,凡是和蘇東坡通信的朋友都受到了牽連,達三十多人,也就是北宋著名的“烏臺詩案”。蘇東坡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也就是從這時起,東坡開始了動盪流離的官場生涯。

此為第七“浪”。

08

出獄以後,蘇軾被降職為湖北黃州團練副使。這個職位相當低微,並無實權。蘇軾到任後,心情鬱悶,曾多次到黃州城外的赤壁山遊覽,寫下了《赤壁賦》、《後赤壁賦》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等千古名作,以此來寄託他謫居時的思想感情。著名的“河東獅吼”也開始流傳民間。1081年,45歲的蘇東坡真正開始務農,自比陶淵明。他開始在東坡一片帶著家人開始種田幫補生計。“東坡居士”的別號就是他在這時起的。期間還發明瞭“東坡湯”蘇東坡現在過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小鎮裡的閒暇、美好的風景、詩人敏感的想象、對月夜的傾心、對美酒的迷戀——這些合而為一,便強而有力,激發詩人無窮的靈感。有一群朋友始終陪伴著蘇東坡,而且非常忠實可靠,也有他成名時的粉絲團追隨蘇東坡二十年,非常信任他、崇拜他,來到黃州幫他幹活或請教,有的特意來做東坡孩子的塾師。大約在此時,東坡收朝雲為妾,1083年,朝雲生了一個兒子,後來東坡晚年流放在外,始終隨侍左右的便是朝雲。

此為第八“浪”。

09

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奉詔赴河南汝州就任。由於長途跋涉,旅途勞頓,朝雲的幼兒不幸夭折。蘇軾便上書朝廷,請求暫時不去汝州,先到江蘇常州居住,後被批准。當他準備要南返常州時,宋神宗駕崩。江蘇常州風景優美。他決定在常州居住,既無飢寒之憂,又可享美景之樂,而且遠離了京城政治的紛爭,能與家人、眾多朋友朝夕相處。

此為第九“浪”。

10

1085年,年幼的宋哲宗即位,一直賞識蘇東坡的高太后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副宰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東坡復職為山東登州的知州。蘇東坡從江蘇常州啟程四個月後才到達登州,剛到登州幾天他又應召進京。全家又開始行動起來,將近兩個月,才到達河南京都。升職禮部郎中,八個月內連續三次升職至“翰林學士知制誥”,這個職位永遠是名氣最高的學者擔任,在蘇東坡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期間,他擬了約有八百道聖旨,現在都收錄在他的全集中。太后跟他說,他之所以升職如此之快,是神宗皇帝的遺詔。先王在世吃不下飯睡不著時,臣僕們便知道是看他寫的文字。先帝常說起他的天才並想任用他,但不幸未能如願便崩逝了。然而他對等舊黨執政後暴露出的腐敗現象進行了抨擊,引起了保守勢力的極力反對,於是又遭誣告陷害。因而東坡再度請求調離京都。

此為第十“浪”。

11

1089年,蘇軾被調往杭州任知州,這是他已經53歲,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修整西湖,動用民工20餘萬,並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即三潭映月)作為標誌。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築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6橋相接,風景美不勝收,後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成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蘇堤春曉”。在指揮修整西湖,築蘇堤時。杭州百姓感謝他。過年時,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東坡指點家人將豬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然後分送給大家吃,這就是聞名全國的“東坡肉”的由來。東坡在杭州經常走訪高僧,結識歌妓,在以美酒美景美女盛名的杭州,東坡過得甚是快活。

此為第十一“浪”。


一生顛沛流離的蘇東坡,究竟遊遍全國幾個地方?

12

好景不長,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不久又因為政見不合遭到彈劾,當年八月調往安徽阜陽任知州,為抗洪在阜陽潁州修建了西湖,在這期間東坡見到了各地因為王安石新政而深受饑荒折磨的災民,痛心疾首氣憤難平,但做了不夠半年又在1092年二月被調往江蘇揚州任知州,從安徽出發到達江蘇揚州後,八月份又被調離,應召回到河南京都先做了兩個月的兵部尚書,十個月的禮部尚書。1094年,有兩個女人逝世,東坡的妻子和當政的皇太后,兩個幾乎都是東坡的守護神。與之極度不和的新黨再度執政,東坡離開京都到達河北任定州知州,一個號稱難治的地方。他奉命統領河北西部,並指揮該地區的步兵騎兵。

此為第十二“浪”。

13

1094年章惇官拜相位,這位曾與東坡遊山玩水的好友,曾在皇太后攝政期間身遭監禁的人當權,他開始召集當年和王安石一起推行變法的奸臣小人掌控朝廷,開始瘋狂地進行復仇。蘇澈與另外三十人遭到湛江海南等地方流放。司馬光碑文被磨平了,耗時幾十年的歷史鉅著《資治通鑑》差點被毀,差點被開棺鞭屍。他首先拿蘇東坡開刀,東坡成為被貶謫到廣東高山以南(韶關南雄)的第一個人,他被罷黜,剝奪了官階,做太守。正當年近6旬的東坡,日夜奔馳,攜妻帶兒在路上奔波之時,又收到指令改貶至廣東惠州的惠陽,低於太守一職。惠州很美,當地居民也對他很好,因為東坡早已聞名全國,所謂“雞犬識東坡”。所有鄰近地區的官員都利用此一難得的機會來與這位傑出的詩人相結交,不斷派人帶禮品、藥物等等。惠州東、西、北三面五縣的太守,不斷給他送酒送食物,惠州太守詹範和博羅縣令林抃變成了他最親密的朋友。每過幾天,太守詹範就派他的廚子帶著菜到蘇東坡家來做。過幾天,蘇東坡就到城西湖邊朋友家喝幾杯。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修建西湖,並修了一條長堤。這條蘇堤在惠州西湖入口處,像一條綠帶,橫穿湖心,把湖一分為二,右邊是平湖,左邊是豐湖。

此為第十三“浪”。

14

東坡在確認自己不可能再有機會返回河南京都時,決定以惠州為家,自己蓋房子住。蘇東坡以為可以晚年在惠州安居下去之際,不幸的是新房子尚未竣工,三十七歲的朝雲便得了瘟疫身亡。1097年,新居落成大約兩個月,62歲他又接到了流放海南島的命令,只有小兒子陪伴他啟程,路上探望了被流放雷州的蘇澈,十分淒涼。到了海南島,兩父子受到當地官員張中的款待,因為張中一直以來對蘇東坡這位詩人佩服得五體投地,他和蘇過後來成了莫逆之交。身體的折磨加之於老年人身上,這才是流放。那時候的海南島上要什麼沒有什麼。甚至於在如此地遠天偏的地方,那群政敵小人也不讓他安靜消停。所有款待幫助過東坡和蘇澈的官員全部被革職或調離。東坡被趕出張中的房子,村民幫助他自己蓋了幾間陋室,加上一些朋友的幫助,他算是舒服了一些。他在這裡辦學堂,介學風,宋代100多年裡,海南從沒有人進士及第,但蘇軾北歸不久,這裡的姜唐佐就中舉。

“人們一直把東坡看作是儋州文化的開拓者、播種人,對他懷有深深的崇敬。在儋州流傳至今的東坡村、東坡井、東坡田、東坡路、東坡橋、東坡帽等等,表達了人們的緬懷之情,連語言都有一種“東坡話”。”

此為第十四“浪”。

15

1100年,朝廷新皇太后攝政。那年四月,所有元祐老臣一律赦罪,在她執政之日,遭放逐的儒臣都蒙赦罪,或予升遷,或至少得到完全的行動自由。由那時起起,蘇東坡又接到了特赦令,復任朝奉郎,渡海到了雷州見了秦觀,剛到一個月,就接到命令要他去住在永州。改變路線,還在到永州的半途中,他又接到可以隨意到處居住的命令。東坡起程北上,在每一個他所經的城市,都受人招待,受人歡迎,大可以稱之為勝利歸來。1101年正月,蘇東坡穿越大庾嶺,在山江西停留了七十天。不久後,這位新皇太后不幸逝世,一切情形顯示政策又要全復舊觀。蘇東坡判斷恐怕又要有麻煩出現,所以不願住得近在京都。他只好定居在江蘇常州。1101年8月,東坡在江蘇常州去世,享年六十四歲,和他的妻子同葬於河南汝州。

此為第十五“浪”。

從《東坡傳》一書中很明顯可以感覺到林語堂就是蘇東坡的粉絲,書中凡是寫到與蘇東坡為敵的人物,都似乎帶上了林語堂的私人感情。書中花了不少筆墨抨擊貶低王安石等人,而梁啟超的《王荊公傳》又大力讚揚王安石,所以傳記往往也帶有作者個人情感,不一定真實可靠。不過這些都是題外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