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口苦、口氣重?2樣中藥泡水喝,祛溼排毒、清新口氣

冬天氣溫低、手腳冰冷,很多人都喜歡吃些高能量的食品,但是因其不易消化,所以很多人都會消化不良、口乾口苦,時間一久還會有口氣。嘴作為跟外界溝通的橋樑,有口氣不僅十分影響交流體驗,還會給工作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究其根源,其實口氣、消化不良這些症狀,都是因為體內溼氣過重造成,所以除口氣,還得先祛溼。那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體內溼氣過重?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口乾、口苦、口氣重?2樣中藥泡水喝,祛溼排毒、清新口氣

造成溼氣重的3大因素:

1、飲食不均衡:常吃辛辣、刺激、油膩甜膩食品

一到冬天,我們普遍都會食慾大增,喜歡吃些有味(甜膩、油炸、辛辣等食物),外加厚衣服遮擋住身上肉肉,吃起來更是肆無忌憚,但是可能好多人都不知道,這不僅會使身體變得肥胖,經常吃這些還會損傷脾胃,影響脾胃運化水溼的功能,從而導致體內溼氣重,出現頭昏、腹瀉、口氣等症狀。

2、環境因素:居住環境潮溼

一般居住環境較潮溼的人體內溼氣會較重,還有就是喜歡玩水、每天跟水打交道的人,體內溼氣都容易堆積。有些人經常涼水洗頭,洗完頭不吹乾的等,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都會導致身體溼氣加重。

口乾、口苦、口氣重?2樣中藥泡水喝,祛溼排毒、清新口氣

3、精神壓力大:思慮過重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很多人也會面臨生活、工作方方面面的壓力,尤其是男性精神壓力更大,長期思路過重都會損害身體的脾胃運化,脾一受損,無一運溼,體內溼氣自然就重了。

看中醫養生專家如何講溼氣?

中醫養生專家曾說,"溼氣乃萬病之源",對我們身體的傷害緩慢且隱蔽,十分容易被忽視,但是危害卻十分大,稍不留心就會疾病纏身。所以,一經發現體內有溼,還需及早治療。我們該如何除溼呢?專家建議我們這樣做。

2樣中藥內調,一副貼劑外敷,完美結合,輕鬆祛溼

1、內調之一:茯苓茶(利水滲溼)

原料:白茯苓100克,鮮牛奶50克,蜂蜜適量

口乾、口苦、口氣重?2樣中藥泡水喝,祛溼排毒、清新口氣

做法:

(1)將茯苓提前浸泡2個小時,放入鍋中開中火蒸約40分鐘,

(2)然後放入磨粉機中倒入牛奶,打碎,看不到顆粒即可,再放入鍋中,

(3)煮沸即可,待水溫合適,放入蜂蜜即可。

作用: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溼、寧心安神,且藥性平和。

注意:茯苓茶雖好卻不能經常使用,否則容易傷身體,腎虛的人不適合服用茯苓,此茶不能與米醋、濃茶同飲。

2、內調之二:陳皮茶(健脾祛溼)

原料:陳皮15g、幹荷葉10g、砂仁3g

做法:將上述原料,用清水洗淨、晾乾,放入杯中,倒入滾水,約泡5分鐘左右即可飲用,也可以用紗布包住,泡好拿出即可。

口乾、口苦、口氣重?2樣中藥泡水喝,祛溼排毒、清新口氣

用法:每天早晚各一次。

作用:祛溼排毒、健脾助運,化溼止瀉。

注意:舌赤少津內有溼熱者慎用,不可長期飲用,否則會損傷元氣。

3、外敷:恬香清溼帖(方便有效祛溼氣)

原料:有上述藥食同源食材加丁香、龍涎香、白朮等十多種中醫藥材萃取而成。

用法:每天睡前貼於肚臍眼處(神闕穴),藥效經穴位吸收,晨起揭掉即可。

原理:中醫認為,溼氣重主要是由於我們身體脾胃內分泌失衡,運化水溼功能受損導致的,所以祛溼還需健脾胃。

功效:健脾和胃、祛溼排毒、和胃理氣。利用上述原理,調整五臟平衡,補脾肺腎,從而有效祛除溼氣。

適用症狀:大便粘黏,口乾、口臭,陽虛、胃寒、怕冷、手腳冰冷、溼氣重引起的肥胖、小肚子大,長斑長痘等症狀。

口乾、口苦、口氣重?2樣中藥泡水喝,祛溼排毒、清新口氣

小貼士:睡前泡個腳,養生祛溼少不了

白醋泡腳

做法:在提前準備好的泡腳水中加入適量白醋

作用:能增加皮膚彈性,調和經絡,護膚祛溼,還有殺菌之用,還有助眠之用,但是還需堅持使用。

注意:泡腳雖好,但是時間一定要控制好20分鐘即可,否則還會傷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