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欖,見過嗎?根舒筋活絡,祛風祛溼;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烏欖,見過嗎?根舒筋活絡,祛風祛溼;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烏欖

來源產地

橄欖科橄欖屬植物烏欖,以根、葉、果入藥。生於海拔540-1280m的平原、丘陵、山地雜木林中,常有栽培。分佈於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別名木威子、黑欖。

【原形態】

烏欖 常綠大喬木,高10-16m。有膠粘性芳香的樹脂。樹皮灰褐色,平滑;小枝褐綠色,無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30-65cm;小葉15-21枚,革質,長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5-15cm,寬3.5-7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偏斜,全緣,上面有光澤,無毛,下面平滑;網脈兩面均明顯。花兩性或單性花與兩性花共存;花序腋生,為疏散的聚傘圓錐花序,長於複葉;萼杯狀,3-5裂,在雄花中長約2.5mm,在雌花中長3.5-4mm;花瓣在雌花中長約8mm;雄蕊6,著生於花盤邊緣,長不超過花冠;雌蕊無毛,在雄花中不存在,子房上位,通常3室。核果卵形至橢圓形,略呈三角形,長3.5-4.5cm,寬1.5-2cm,成熟時紫黑色,表面平滑,核木質,兩端鈍,內有種子1-2顆;不肯定適度退化。花期4-5月,果期5-11月。

烏欖,見過嗎?根舒筋活絡,祛風祛溼;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根:淡,平。葉:微苦、微澀,涼。

:舒筋活絡,祛風祛溼。用於風溼腰腿痛,手足麻木。

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感冒,上呼吸道炎,肺炎,多發性癤腫。

《中藥大辭典》

烏欖的果實,性溫,味澀甘。止血,化痰,利水,消癰腫。

烏欖的。治內傷吐血、咳嗽,以之和豬精肉煎湯服。

烏欖的葉片。性溫,微澀。洗癍毒。

《中華本草》

烏欖的果實。酸;澀;性平。歸脾;肺經。止血;利水;解毒。主內傷吐血;咳嗽痰血;水腫;乳癰;外傷出血

烏欖的,淡;澀;平。歸肺經。止血;祛風溼;舒筋絡。主內傷吐血;風溼痺痛;腰腿疼痛;手足麻木

烏欖的葉片,微苦;澀;性涼。歸肝經。清熱解毒;止血。主感冒發熱;肺熱咳嗽;丹毒;癤腫;崩漏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研末撒。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水洗。

烏欖,見過嗎?根舒筋活絡,祛風祛溼;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內服:煎湯,15-30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