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本文为微信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授权转载。“地道风物”是来自《中国国家地理》旗下的原创内容公众号,这里汇聚了一群热爱山川美食的人,立志于“寻访最佳物产、捕捉匠心民艺、分享最本真的生活方式。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俯拍葑门横街水路,摄影/马耀明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水中八仙,从秋天吃到冬天

芡实丨秋日里的“咯咯哒”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天津鸭儿梨,不敌苏州大荸荠”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莲藕丨吃藕,可不会丑哦~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藕圆子。图/网络

莲藕为什么叫藕?答案也是很有趣,古代人看莲藕生长在烂泥里,以为它擅长耕泥,便取了耕种的“耦”字变成它的名字。藕常见,吃法花样更多,莲藕要怎样才最好吃?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牛魔王or流星锤?八仙“变身”!

菱角丨八仙里的“大魔王”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茨菰丨是茨菇还是慈姑,我太江“南”了!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水八仙,轻柔的水乡本味

莼菜丨“无味之味”才是姑苏至味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采摘好的新鲜莼菜,不易久存。图/图虫·创意

苏州水乡的生活,总是慢悠悠的。也许正是这种如水般曼柔的生活节奏,才能与细腻婉约的莼菜一拍而合。

莼菜在水八仙之中,对水质要求最高,稍有污染,就不会生长了,这似乎也应了苏州人精益求精的滋味追求,同样成为历代文人口口相传的佳撰。

在苏州,西晋名士张翰成为了逗娃吃饭的著名“工具人”。小囡(nān、江南方言,指小孩)们听到张翰为了一碗莼菜羹汤,连大官都不要做了,看着一碗似乎寡淡无味的莼菜汤,便也觉得它分外香甜,一个个都要伸手再来一碗。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清清白白的莼菜豆腐汤。图/《味道中国》

莼菜一名,来于它性纯而易生。莼菜在被采摘前,就像睡莲,只是花小,也是很美的。最好的莼菜,怕就是春季里,它刚长成的嫩梢了,嫩绿的芽头,外面裹满晶莹的胶质。而最好的吃法,也不过是精心调制一点汤羹,碧绿间配着细细的鸡丝与火腿,颜色交杂、滋味互补。陆游写到:“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羹”,想来那一口下去,是令人心醉的。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莼菜是睡莲科植物,食用部分是它的茎叶。图/图虫·创意

那一种滑脆中带着微微清苦的滋味,要问入口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描述,江南名士李渔叫它“清虚妙物”、苏州人叶圣陶称之为“无味之味”,有一个比喻叫“用舌头触碰丝绸”,也可以说是非常贴切了。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莼菜银鱼。图/汇图网

汤羹以外,莼菜与鱼是分不开的。莼菜汆塘鱼,用活塘鲤做成的去刺净鱼片,放在汆过的莼菜上,加入肉汤、火腿。菜滑嫩爽口,鱼洁白细嫩,汤碧绿清透。如果提到江南资深爱好者白居易的“饶有莼菜鲈鱼兴,来春或拟往江东”之中与鲈鱼的搭配,配出的就不仅是口舌之味了,还有那一份冷暖自知的情怀。

茭白丨油焖最香了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茭白是菰菜被真菌感染后特殊的肉质茎杆。图/图虫·创意

如果要说什么蔬菜最能代表苏州,那就是茭白了。别的不说,苏州生活的代表地——篈门片区的葑这一字,就有说法认为得名于茭白。

苏州葑门外的茭白,名气确实响亮,斜塘、娄葑、车坊等地地势低洼,水网密布,到处都是水田,最适合茭白等水生作物生长。常见的秋种茭白,一年两熟,配上其他品种,可以一路从年头吃到年尾。

“啥个小菜?茭白炒虾。”这也难怪茭白成为一种在苏州童谣里流传的家常风味了。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浓油赤酱好味道。图/图虫·创意

油焖,是茭白最常见的滋味。拿到初秋时节刚上市的新鲜茭白,轻剥去绿色叶鞘,亮出它白嫩嫩的肉质,滚刀切好下入热油锅,放入酱、糖翻炒,再少添些清水加盖焖上几分钟,一锅香喷喷、超下饭的油焖茭白就好了。那份清爽鲜甜的肥嫩肉质,在油、酱、糖的佐衬下真是叫人不得不大快朵颐一番。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茭白炒肉,下饭神器。图/图虫·创意

当然,在滋味精细打磨的苏帮菜中,茭白的风味远不止这一种,除了油焖之外,也有加入虾子或者糟制的做法,都能够发挥出它清甜的本味。按江南名士袁枚说法,茭白炒肉、炒鸡俱可”、“酱醋炙之,尤佳”,实在是苏州风味的一抹地道底色。

水芹丨无处不成“菜”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新鲜水灵的水芹菜。摄影/俞学友

水芹,该是水八仙里最常见的了,它也叫水英,白嫩的茎与翠绿的叶,生在那份纤细的身段上,怎么看都是副温婉可人、小家碧玉的模样。春节前后缺乏绿色蔬菜的时刻,正是水芹闪亮登场,在江南人家的饭桌上大显身手的时候。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水芹上岸后水灵灵的样子。摄影/张律堂

也正是因为它的常见,也出现在饮食里的方方面面,做汤时加一把水芹菜,腌菜时也可加一把水芹菜;水芹菜可以凉拌其他蔬菜、粉丝、花蛤,也可以

炒肉、炒莲藕、炒豆干……水芹的做法很多,就好像它虽身纤细,但心宽广——与大多食材都可搭配,多种手法烹制依旧清香。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极简画风的水八仙“灵魂”。图/乱室·Fish

虽然寻常,却并不平淡,这也正是水中八仙身后江南生活的真意吧。其实,不论古往今来有多少诗词曲赋、文学著作提到这八种水中的植物,要说最有诗意的,怕还是造出它们的自然与时令吧

当然,也不能少了那些会从中品啧的人们,尝出的不仅是清、甜、苦,那份水生水长的灵气,或许总还有一种苏州水乡的情怀、一段温软的时光、一处处水灵灵的故乡与他乡。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你最喜欢哪一位“仙”?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感谢你看到最后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本文综合整理自地道风物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来啦!

来学习吧!

缠缠绵绵甜甜,在苏州,吃出“仙”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