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給就哭就鬧?教你3招改掉孩子的臭毛病


不給就哭就鬧?教你3招改掉孩子的臭毛病

“要這個要那個”,大概是家長聽到寶寶說得最頻繁的話:


“媽媽,我要這個汽車。”


“不行,家裡已經有很多汽車了!每次都是買完就扔一邊。”


“我要,我要,我就要!”


“不行,不行,就不行!”


媽媽不肯就範,孩子開始邊哭邊鬧,媽媽的說話分貝也一陣高過一陣。


這樣孩子鬧,媽媽惱的情景隨處可見。


不給就哭就鬧?教你3招改掉孩子的臭毛病

身邊就有一個真實例子:


朋友的孩子只要一出門,就會鬧著要買這買那,要這個要那個。如果拿不到,就哭鬧不休。


朋友因為平時工作忙,也覺得虧欠了孩子,所以只要孩子說要,幾乎都會買。


偶爾幾次覺得有點過分,很煩,但最終會在孩子的眼淚中投降。


可是,隨著孩子長大,孩子想要的東西變本加厲,已經有點超出朋友的經濟能力了。


朋友嘗試拒絕,可孩子得不到想要的,脾氣越來越暴躁,不僅哭鬧,還學會了滿地打滾、犟嘴、打人。


如果對於孩子的“要這要那”,最初就嚴苛一些,絕對不滿足、不答應孩子,那麼結果會怎樣呢?


這就要說到小吳了,他的經歷和上面的孩子“恰恰相反”:


由於小時候家裡的經濟條件不好,所以小吳的爸媽對他非常嚴苛,並堅信一旦滿足一次就難養了!


因此,他從小很少有玩具,連衣服都是能省則省,更別提去遊樂園玩耍了。


小吳習慣了這樣的成長環境,在父母的管制下顯得很聽話。


直到畢業工作,開始獨立有收入,接觸到了曾經夢想的生活氛圍。於是,他的生活便一發不可收拾。


明明工資不高,和朋友借錢、貸款也要買奢侈品、出入各種高檔場所。


一年下來,工作能力沒提升,錢沒賺多少,還背了一身債務!


對於孩子的“我要我要我就要”,答應了,怕寵壞孩子;不答應,又捨不得孩子哭鬧,更怕孩子學壞。


不給就哭就鬧?教你3招改掉孩子的臭毛病

所以到底該怎麼做才是對孩子好呢?


✦第一招:冷靜


即使內心抓狂,也要冷靜,如果冷靜不了,請在內心默唸幾遍“親生的,親生的。”


✦第二招:接納


親子關係到位了,教育才有效。


即使不合理,也要先傾聽、接納孩子提出的要求,讓孩子覺得爸爸媽媽很懂我。


這恰恰是良好溝通的開始,讓他們願意說,願意聽。


✦第三招:看懂目的,才能搞定孩子

不給就哭就鬧?教你3招改掉孩子的臭毛病

孩子吵鬧、要求多,是孩子的某個需要未得到滿足,其目的無外乎以下四種:


① 尋求關注。孩子的目的是:操縱別人為自己奔忙或得到特殊服務。


② 尋求權力。孩子的目的是:我說了算。


③ 報復。孩子的目的是:以牙還牙。


④ 自暴自棄。孩子的目的是:放棄,且不願意別人介入。


● 要離開或不走


比如:3歲左右的孩子,突然聽到媽媽說要去奶奶家,死活不肯出門,不斷重複說要在家裡玩、要回家,哭得歇斯底里。


媽媽一開始還好言相勸,各種誘惑。可是孩子壓根不吃這套,依舊哭個不停。


最後媽媽火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抱起孩子就出發去奶奶家。


在這個案例中,孩子不肯去奶奶家,不斷重複說要在家裡玩。是因為他不知道去幹嘛?要去多久?什麼時候回?


這些問題媽媽都沒說明白,所以孩子才會死活不出門,不停地說要在家裡玩。


事先和孩子講清楚:


“今天下午要去奶奶家,因為奶奶生日,所以我們要去奶奶家慶祝生日,到時候表哥表妹們都在,他們會陪你玩。吃完飯,最遲8點多,我們就回家了。”


這樣一來,孩子就可以清晰地知道,今天要做什麼,要去哪裡,什麼時候回家。


孩子內心對安全感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就願意去奶奶家了。


不給就哭就鬧?教你3招改掉孩子的臭毛病

● 要玩具、要零食


① 剛開始,孩子不停地索要玩具,其實是在尋求媽媽的關注,希望通過索取玩具的方式,證明媽媽愛自己。


答應了就是愛,不答應就是不愛。


當孩子用要玩具尋求關注時,父母要做的不是買玩具,而是陪伴孩子,用行動告訴孩子,他是被愛、被重視的。


②最後,孩子已經不再是尋求關注,而是進展到尋求權力階段了。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玩具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是不是由我說了算。


你不同意是不是?我就哭,哭到你同意為止。至少目前為止,這招所向披靡。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需要退出權力的爭奪。


小孩子其實可以聽懂大道理!通過家庭會議,建立合理的限制,然後堅持到底。


注意:家庭會議的過程孩子要參與討論,結果也需要取得孩子同意。


比如每個月孩子擁有1次(頻率可根據家庭的具體情況來定)自由挑選玩具的機會。


當孩子不停地要買玩具時,就可以和善而堅定地告訴他:


① 如果一次都沒買,可以說:


“根據我們的約定,一個月你有一次自由挑選的機會。如果你確定要買,沒問題,但是直到下個月為止,(可在日曆具體的時間點做記號)不能再買玩具了。”


② 如果已經買了,可以說:


“根據我們的約定,一個月你有一次自由挑選的機會,但你已經用掉了。媽媽知道你真的很想要,但媽媽不能答應你。


如果你真的喜歡,可以下個月再買。


接下來我們要等到這個時間點才能再買。(翻開日曆,指著做了記號的時間點跟孩子說)”


不給就哭就鬧?教你3招改掉孩子的臭毛病

③ 最後,不管孩子如何哭鬧,始終和善而堅定地陪著他,不指責,不批判,也不說教,直到他哭鬧結束。


正如那句,聰明的父母都帶點“絕情”。


如果父母做到和善而堅定、言出必行,孩子會慢慢地明白,哭鬧是無用的,便會逐漸放棄耍賴哭鬧。


無論怎樣,父母得明白,孩子會出現問題,根源不在孩子,而在於父母。


所以需要反思:到底做了什麼,才讓孩子變成了這樣?


只有父母改變,孩子才能改變。


各家的娃都有“耍無賴”的時候,招數各不相同!你家娃是用哪一招呢?


不給就哭就鬧?教你3招改掉孩子的臭毛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