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降尿酸藥1個月,我的痛風發作了3次,這是為什麼?


患者故事

患者小劉患痛風3年了,每年痛風都會發作3-5次,血尿酸高達600μmol/L以上,但一直沒有治療。上個月他終於下定決心接受治療,自己購買了降尿酸藥。但在服藥的第一個月內,痛風竟然反覆發作了3次,部位也由平常發作的右腳轉移到左腳。他很不理解,為什麼服藥後痛風反而發作更頻繁了呢?

吃降尿酸藥1個月,我的痛風發作了3次,這是為什麼?

相信不少痛風患者都有與小劉相似的經歷,有的患者懷疑“藥不對症”,還有的患者認為發生了“藥物不良反應”。但如果告訴你這是開始服用降尿酸藥後的正常反應,你會相信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發生這種情況的具體原因。


我們知道,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作的基礎,在血液中幾乎都以尿酸鹽的形式存在。當人體血液中尿酸鹽水平長期大於420μmol/L時,過多的尿酸鹽會聚集成晶體,即尿酸鹽結晶,沉積在關節軟骨、滑膜、皮膚、肌肉、輸尿管、腎臟等各個部位。


如果將血液中的尿酸鹽比作北冰洋中一塊塊“浮冰”,始終處於漂浮運動中,那麼尿酸鹽結晶就是由浮冰組成的難以移動的“冰山”,位於關節、臟器等身體各部位。降尿酸藥的作用是溶解固定不動的“冰山”,使其由大變小,由多變少,轉化成四處移動的“浮冰”,從關節、臟器等身體進入血液,最終經過腎臟的作用排出體外。需要指出的是,“冰山”不會憑空消失,只能轉化成無數“浮冰”排出體外,但也正是這一過程導致了痛風的頻繁發作。


吃降尿酸藥1個月,我的痛風發作了3次,這是為什麼?

還是以患者小劉為例,在未服用降尿酸藥時,小劉血液中的尿酸鹽濃度與關節、臟器等部位的尿酸鹽結晶含量都是穩定的,即尿酸鹽形成結晶與結晶溶解成尿酸鹽始終處於動態平衡狀態。但開始口服降尿酸藥後,小劉的關節、臟器等部位的“冰山”溶解加速,尿酸結晶溶解幅度增大,導致大量尿酸鹽釋放入血液。我們身體為了應對這一變化,也會進行調整促使尿酸鹽提高合成晶體速度,即促使增多的“浮冰”重新形成“冰山”,這些“冰山”會沉積在其他關節、臟器處,從而誘發痛風發作。


吃降尿酸藥1個月,我的痛風發作了3次,這是為什麼?

雖然此時痛風發作是開始服用降尿酸藥後的常見現象,但畢竟會對身體造成病理影響,應該儘可能避免,患者應該如何做呢?


第一、降尿酸藥應從小劑量服起,使血尿酸平穩下降,而非驟降。如非布司他可以從半片口服起,別嘌醇可以選擇0.1g/片的小規格包裝。待服用一段時間後身體已經適應了降尿酸藥所帶來的尿酸水平變化,再逐漸增加降尿酸藥物劑量。


第二、提前進行預防用藥。目前臨床上對於初次服用尿酸藥的患者,可以配合小劑量消炎止痛藥或秋水仙鹼預防服藥期間痛風發作,一般服用一段時間即可,不用長期服用。


第三、加強飲食控制,多飲水。開始服用降尿酸藥初期,“冰山”溶解,“浮冰”擁堵“北冰洋”。此時我們更要嚴格控制飲食,不能額外增加“冰山”數量,同時還要多飲水,相當於為“北冰洋”擴容,減少“浮冰”聚集成“冰山”的幾率。


第四、痛風發作急性期不服降尿酸藥,急性期過後再開始降尿酸治療。痛風發作急性期服用降尿酸藥非但不能降低尿酸水平,還能導致短時間內痛風反覆發作,且關節腫痛更加劇烈。一般應該在急性期儘早使用消炎止痛藥控制炎症,待1-2周炎症完全消失,再考慮加用降尿酸藥物。


如有異議 聯繫刪除

吃降尿酸藥1個月,我的痛風發作了3次,這是為什麼?

大家好,我是韋尼醫生,希望我在這裡分享的所學所知可以為大家的健康提供幫助。請大家持續關注我,我會每週為大家分享一些健康知識。如有疑問,歡迎大家在後臺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