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111篇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第二卷之四 原文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性,必我非餘。我與如來,觀四天王勝藏寶殿,居日月宮,此見周圓,遍娑婆國。退歸精舍,只見伽藍。清心戶堂,但瞻簷廡。世尊。此見如是,其體本來周遍一界。今在室中,唯滿一室,為復此見縮大為小。為當牆宇夾令斷絕。我今不知斯義所在。願垂弘慈為我敷演。

佛告阿難:一切世間大小內外,諸所事業,各屬前塵,不應說言見有舒縮。譬如方器,中見方空。吾復問汝。此方器中所見方空,為復定方,為不定方。若定方者,別安圓器,空應不圓。若不定者,在方器中,應無方空。汝言不知斯義所在。義性如是。云何為在。阿難:若復欲令入無方圓。但除器方,空體無方。不應說言,更除虛空方相所在。若如汝問,入室之時,縮見令小。仰觀日時,汝豈挽見齊於日面。若築牆宇,能夾見斷。穿為小竇,寧無續跡。是義不然。一切眾生,從無始來,迷己為物,失於本心,為物所轉。故於是中,觀大觀小。若能轉物,則同如來,身心圓明,不動道場。於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國土。

阿難白佛言:世尊,若此見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現在我前,見必我真。我今身心,復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別有實。彼見無別分辨我身。若實我心,令我今見。見性實我,而身非我。何殊如來先所難言,物能見我。惟垂大慈,開發未悟。

佛告阿難:今汝所言,見在汝前,是義非實。若實汝前,汝實見者,則此見精,既有方所,非無指示。且今與汝坐只陀林,遍觀林渠,及與殿堂,上至日月,前對恆河。汝今於我師子座前,舉手指陳,是種種相。陰者是林。明者是日。礙者是壁。通者是空。如是乃至草樹纖毫,大小雖殊。但可有形,無不指著。若必其見,現在汝前。汝應以手確實指陳,何者是見。阿難當知。若空是見,既已成見,何者是空。若物是見,既已是見,何者為物。汝可微細披剝萬象,析出精明淨妙見元,指陳示我,同彼諸物,分明無惑。

阿難言:我今於此重閣講堂,遠洎恆河,上觀日月,舉手所指,縱目所觀,指皆是物,無是見者。世尊。如佛所說,況我有漏初學聲聞,乃至菩薩,亦不能於萬物象前,剖出精見,離一切物,別有自性。

佛言:如是如是。佛復告阿難。如汝所言。無有見精,離一切物,別有自性。則汝所指是物之中,無是見者。今復告汝。汝與如來,坐只陀林,更觀林苑,乃至日月,種種象殊,必無見精,受汝所指。汝又發明此諸物中,何者非見。阿難言:我實遍見此只陀林。不知是中何者非見。何以故。若樹非見,云何見樹。若樹即見,復云何樹。如是乃至若空非見,云何見空。若空即見。復云何空。我又思惟,是萬象中,微細發明,無非見者。

佛言:如是如是。於是大眾,非無學者,聞佛此言,茫然不知是義終始,一時惶悚,失其所守。如來知其魂慮變懾。心生憐愍。安慰阿難,及諸大眾。諸善男子。無上法王。是真實語,如所如說,不誑不妄。非末伽黎,四種不死矯亂論議。汝諦思惟,無忝哀慕。

(承網友“擱淺了沉默22”賜教,特附上對應的部分經文原本,一併致謝!)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第二卷之四 白話大意

阿難對佛說,世尊!如果這個見性是我自己的,不是其他的,當我憑藉著如來的神力,觀看四天王的“勝藏寶殿”,以及太陽宮和月亮宮,這個見性非常周遍圓滿,可以看到整個娑婆國土;當我回到祇洹精舍,只看到僧眾共住的伽藍,在這清心講堂上,只看到屋簷和屋簷下的走廊。世尊!這個見性,本來可以圓滿周到的看到一個世界,為什麼在講堂裡面,只能看到這一個房間?是這個見性由大縮小了,還是被四面的牆體夾斷了呢?我不明白這是什麼道理,惟願世尊大慈垂憐,為我敷陳開演其中的道理。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佛對阿難說,一切正覺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各有形貌、大小、內外,所有一切事物,都是眼前所見的色塵。不應該說這個能見的見性會漲大會縮小。比如說,一個方形的容器,裡面的空間是方形的,如來再問你,這個方形的容器裡,你看到的方形的空間,是固定的還是不固定的?如果是固定的,那麼另外換一個圓形的容器,裡面的空間應該還是方的、不會變成圓的;如果方形的空間不是固定的,那麼,在這個方形的容器中,空間就應該不是四方的。你說不明白“見大見小”,其實這和容器空間“固不固定”一樣,虛空哪裡有固定的方、圓之相呢?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阿難!如果你要讓虛空沒有方、圓之相,只要容器不是方或圓的就可以了,虛空的體性本沒有方、圓,不應該說,除了容器的方、圓外,還要除去虛空的方、圓之相。假設如你所說的,走進了房間,就把見性收縮讓它變小了,那麼,抬頭觀看日出的時候,你豈不是要把見性拉長了和太陽平齊?如果築起牆壁,就把見性夾斷了,那麼在牆壁上鑿一個小孔,見性怎麼沒有接續的痕跡呢?所以你說的是不對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一切眾生,從無始以來,迷惑顛倒,內執身心,外執器界,失去了本有的妙淨明心,被物所轉,所以才有觀大、觀小的分別。如果內不為身心所縛,外不為境界所轉,不被物所轉,反而能夠轉物,就和如來一樣了。身心圓滿光明,如如不動,隨處都是道場,即便在一根汗毛的尖端,都能完全容納十方一切國土。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阿難對佛說,世尊!如果說這個見精,必定就是我的妙淨明性,現在這個妙性,顯現在我的眼前,如果這個見精是我的真心,那我現在在跟佛問答的身心,又是什麼呢?現在我的身心,能分別身心之前的見性,而能見的見性,是沒有分別的。這個見性連我的身心都不能分辨,又怎麼分別身外之物呢?如果這個見性,就是我的真心,應該能夠看到現前的身心,為什麼見性不能看見我的身心,身心反而能看到這個見性呢?如果這個見性才是真的我,那麼,這個身體就不是我了。這和如來之前反問我“物體能見到我”這句話,不是一樣的道理嗎?希望如來慈悲垂憐,開示啟發我們沒明白的道理。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佛對阿難說,現在你說,見性顯現在你的面前,這個意思是不對的。如果見性真的顯現在你身前,你真的看到了,那麼這個見精,就有一個方位,既然有一定的方位和所在,就一定可以指示出它的位置。現在如來和你坐在祇陀林中,看到了整個林園水渠,和這裡的殿堂樓閣,向上看,一直可以看到日月,向前看,可以看到恆河,你現在在如來的師子座前,抬起手可以指出種種的形象,背陰的地方是樹林,光明的地方,有陽光照到,有阻礙的,是牆壁,通透的,就是虛空,像這樣看,一直到花草、樹木、纖塵、毫毛,大小雖然懸殊,但是隻要有形象的,都可以指出來。如果你一定要說你的見性,顯現在你的身前,你應該可以用手確確實實的指出它的位置,說哪一個就是你的見性。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阿難!你要知道,如果你身前的虛空是你的見性,既然虛空已經成了見性,那什麼是虛空呢?如果說你身前某個物體是你的見性,既然物體已經成了見性,那什麼是那個物體呢?你可以微密的披覽萬事萬物萬象,仔細的剖明、探尋,從中辨析出精明精妙的本來見性,指給如來看,見性和萬物一一分明,沒有疑惑。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阿難說,我現在在這個重樓高閣的講堂,遠處可以看到恆河,向上可以看到太陽月亮,極力用眼睛去觀察一切,所有可以用手指指出的都是物體,沒有一個是見精。世尊!別說我只是有漏的初學聲聞,即使是菩薩,也不能在眼前的萬物萬象之中,剖析出精見,也不能脫離了這一切萬物,另外有一個能見的見性。

佛說,是的,就是這樣!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佛又對阿難說,就像你說的,沒有見精,離開了一切萬物,還另有一個自性。所以你指出來的這些事物當中,沒有一個是能見的見精。現在再告訴你,你和如來坐在祇陀林中,再看看眼前的林園,直至太陽和月亮,種種的形象都是不一樣的,必定沒有見精,被你指出來,你再詳細觀察明白,在這些事物當中,哪一樣不是你的見性?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阿難說,這個祇陀林我仔細的都觀察到了,但是不知道這裡面的一切,哪個不是我的見性,為什麼呢?如果說樹不是我的見性,為什麼我能夠看見樹?如果樹就是見性,為什麼還叫做樹呢?以此類推,如果虛空不是見性,為什麼能看到虛空?如果這個虛空就是見性,虛空變成了見性,那什麼是虛空呢?我又仔細的思考琢磨,在一切萬物萬象中,微密細緻的考察明白,又沒有一樣不是見性。

佛說,是的,就是這樣!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這時候,法會大眾中一切沒有達到四果阿羅漢、無學位的人,聽了佛所說的,茫然不知到底是什麼意思,一時恐惶悚懼,若有所失。

如來知道他們神魂不安、思慮不定,心生悲憐哀愍,安慰阿難和大眾說,各位善男子!如來是無上的諸法之王,說的都是真言實理,依佛的修證而說,不欺瞞不虛妄,不是末伽黎等這些外道,說什麼四種不死等等矯飾錯亂的觀點。你們要好好的聽、認真的思惟,不要辜負了佛的哀憐和你們對佛的一片仰慕。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