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第九十段) 【阿難!汝今欲令,見、聞、覺、知,遠契如來,常、樂、我、淨。應當先責,死生根本,依不生滅,圓湛性成。以湛旋其,虛妄滅性,伏還元覺,得元明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如澄濁水,貯於靜器,靜而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盤,清淨妙德。第二義者:汝等必欲發菩提心,於菩薩乘生大勇猛,決定棄捐諸有為相,應當審祥,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阿難!汝修菩提,若不審觀,煩惱根本,則不能知,虛妄根塵,何處顛倒。處尚不知,云何降伏,取如來位?阿難!汝觀世間,

解結之人,不見所結,云何知解?不聞虛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無形相,無結解故。則汝現前,眼、耳、鼻、舌,及與身、心,六為賊媒,自劫家寶。由此無始,眾生世界,生纏縛故,於器世間,不能超越。】


《楞嚴經》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這篇講要想化濁為淨,合於涅盤四德,就必須要先找到障礙涅盤四德的結縛在那裡?這個結縛,其實就是自己的六根,這六根猶如賊的幫兇,與賊合謀偷走了自己本有的涅盤四德,才使自己在輪迴中,頭出頭沒,週而復始。佛說:阿難!你今天想讓自己的“見、聞、覺、知”契入到涅盤境界的“常、樂、我、淨”中來。“常、樂、我、淨”是指去除四顛倒之後得到的涅盤四德。所謂四顛倒指的是:凡夫不知自己與世界的真相本為“無常、苦、無我、不淨”而生四種謬誤見解,即:

1、常顛倒:不知物我都在無常中變化衰亡、以為人和世界將永遠存在。2、樂顛倒:不知生死煩惱是苦、以為人生是快樂的。3、我顛倒:不知性空本無我,認有生有滅的色身為真實之我。4、淨顛倒:不知精血之軀本不淨、煩惱之心多垢染,以為身心是清淨的。此名四顛倒。為對治這四種顛倒,佛教眾生修習止觀四念法,即:一、“觀身不淨;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以四念法對治四顛倒,可成就“常、樂、我、淨”四德,此四德又稱涅盤四德,即:

1、達到涅盤境界的覺悟為永遠不變的覺悟,稱之為“常”。2、其境界無苦而安樂,稱之為“樂”。3、自由自在毫無拘束,稱之為“我”。4、無煩惱之染汙、稱之為“淨”。可見,作為涅盤四德的“常、樂、我、淨”是佛的境界,也是去除了貪嗔痴習氣之後的無餘涅盤的境界。“常、樂、我、淨”簡言之:“常”指佛性常、“樂”指涅盤樂、“我”指大自在我、“淨”指法身淨。這四德是佛在果地的成就。


《楞嚴經》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佛對阿難說:你想得到常樂我淨,就應當先分別擇出死生的根本,依不生不滅的圓湛本性(如來藏)方能成就。以圓湛本性去旋轉因虛妄所起的生滅,將虛妄之生滅性伏住後,才能歸還到原來的自性本覺,然後以元明覺知,無生滅性為因地心,方可圓成果地修證。猶如要使渾濁的水澄清,就得先將水放入一個乾淨的容器裡,使其長時間的靜止不動,待沙土下澄後,清水才能現前。此意為用止觀法除見思惑,外離六塵諸緣、內離一切妄念,如此則能使覺心清淨,覺心清淨了,就是初步降伏了客塵煩惱。

去泥後的純水比喻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才能使心地清淨,心地清淨了,菩提就現前,菩提現前了,就能永斷根本無明。如此則光明相精純,在一切變化現象中,不再被煩惱所纏,一切都合於涅盤清淨妙德,由此入解脫道,終取大涅盤。以上從(八十八段)“發菩提心開無上乘”,棄小乘而就大乘,到此為止,是世尊開示的入佛知見第一義。

佛說第二義的意思是:如果你們必定想發菩提心,於菩薩大乘法中生大勇猛,決定捐棄一切有為相,就應當詳細的審察煩惱的根本,這煩惱之根,自無始劫以來,由於業因業果相互滋潤而延續相生,就有了世世不休的生死輪迴,如果想斷此生死輪迴,就應先明白這業因是誰在造?業果是誰在受?

佛說:阿難!你修菩提,如不審視觀察煩惱的根本,就不能知道虛妄之六根六塵在何處發生的顛倒,不知道在何處發生的顛倒,又怎麼能夠降伏煩惱而證取如來的無上正覺位呢?阿難!你觀察世間解“結”的人,如果不知道“結”在那裡,又怎麼能知道如何解“結”呢?找不到解“結”的地方,總不至於聽說虛空被你“隳(huī)裂”吧!“隳裂”指毀壞、敗壞、崩毀。意為你總不能將虛空崩毀了吧!為什麼呢?因虛空無毀壞、無形相,沒有“結”可解。如果是在虛空中去找“結”來解,那就是找錯了地方。


《楞嚴經》六為賊媒自劫家寶


其實這個“結”不在其它地方,就在你自己身上,就是你執以為真的色身所現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這六根就如同盜賊的媒體幫兇,專門劫持你自家的寶藏,你自家的寶藏如四禪八定、三三昧、八解脫、三身四智、十力四無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等等家財,都被你執著的這六根家賊所劫,由此而使你自無始劫以來都在“眾生世界”裡相互纏縛,煩惱不斷、生死無常。這裡說的“眾生世界”是由“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和合而成的眾生,依正報呈現不同分界,以菩薩界至地獄共九界為有情眾生世界。一切有情眾生實為五蘊假合之名,並無實體,故又作假名世間、有情世間、眾生世。

佛說:人們在眾生世界裡生出妄想,妄想與色身相互纏縛,在這些纏縛中,眾生始終不能超越自我,總認為這五蘊之身是真實的自我;由此妄見,自然也不能超越這虛幻的物質世界,總認為這本為虛幻的物質世界也是真實的。如果不能超越虛幻的自我和物質世界,就不可能解脫,更不可能證得涅盤四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