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105篇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阿難說,我曾經聽到佛這樣開示四眾弟子,“由於心的作用生起,有種種的境界生起,因為這種種境界的生起,又有種種的心生起”,我現在覺得,這個能思惟的體,就是我的能明瞭、能知覺的心,隨遇隨有,遇到什麼就生起什麼心,不在內、外、中間這三個地方。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佛對阿難說,你現在說,由於種種境界生起,有種種的心生起,隨便遇到什麼,就生起什麼心。如果這個心沒有體,就不能有所合。如果你說這個心沒有體,還能有所合,那麼,本來六根、六塵、六識共十八界,就會多出“無體而合”這第“十九界”,又因多了“心所合處”而多了一“塵”、成了“七塵”,這是不對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如果這個心有體,你用手捏自己的身體,這個知道捏痛的心,是從身體內部出來的,還是從身體外部進來的?如果是從身體內部出來的,應該能夠看到身體裡面,如果從外部來的,應該先看見你的臉。

阿難說,能看見的是眼睛,能知道是心,不是眼睛,這就是為什麼沒看到自己的臉。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佛說,如果能看見的是眼睛,那你在房子裡面,房子的門能不能看見東西呢?還有,已經死去的人,眼睛還在,應該都能看到東西,但是如果能看到東西,又怎麼說是死了呢?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阿難!你那個能知覺、明瞭的能知之心,你如果一定說有體的話,那麼是一個體,還是有多個體?現在在你的身上,是遍佈你的身體,還是沒有遍佈?如果是一個體,當你用手捏四肢的任何一肢,四肢都有感覺。全身都感覺到了,那被捏的就應該不只是一個地方,而是全都被捏到了;如果被捏的是一個地方,那應該只有這一個地方有感覺,那麼,你說的心有一個體,自然就不成立了。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如果這個心是多體的,那就成很多人了,哪一個體是你呢?

如果這個心遍佈身體,那和前面說的被捏是一個道理。

如果沒有遍佈整個身體,當你碰到頭,也碰到腳,頭部有察覺,腳就應該沒有察覺。但你現在不是這樣的。

所以,隨便遇到什麼,心就隨著生起,這是沒有道理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阿難對佛說,世尊!我曾經聽到佛和文殊菩薩等法王之子,談到實相的時候,世尊說過,心不在內,亦不在外。按照這個道理,我想啊,在內部又什麼都沒看見,所以不是在內部,在外部應該互不相知,但是身體和心又互相知道,所以在外部也不對。現在我想,既然相互都知道,在內部又看不到,應該在中間。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佛說,現在你說在中間,中間也不能迷糊,不是沒有一定的處所的。你說的中間在什麼地方呢,是在身體外部的什麼處所,還是在身體的什麼地方?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如果說在身上,身體的表層,不是在中間,身體的中間,那就等於是在身體內部了。如果說在另外一個處所,是有一個座標,還是沒有座標?沒有座標就跟沒有一樣,有座標,這個“中間”就沒有一定,為什麼呢?比如立了一個座標,說是“中間”,如果向東看,座標就在西邊了,向南看就成了北邊了,就不是“中間”了。這個座標既然混亂了,心也應該是雜亂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阿難說,我所說的中間,不是這兩種。像世尊您說的,“眼色為緣,生於眼識”,眼睛有分別,色塵沒有知覺,就產生了識,心就在這個地方。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佛說,你的心如果在根、塵之中,這個心的體,是兩個呢,還是一個?如果說兼有根、塵兩種,根是有知覺的,塵是沒有知覺的,兼有兩者的話,沒有知覺的,和有知覺的,就夾雜混亂了,就好像敵對的一樣、兩相對立,一半有知、一半無知,中間在哪裡呢?

兼有根、塵兩種是不成立的,那你的心既不是同根的有知,又不是同塵的沒有知覺,就沒有體性,怎麼有“中間”的相呢?

所以,你說應該在中間,這也是沒有道理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四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