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七處徵心(白話簡略版)

《楞嚴經》七處徵心(白話簡略版)

南懷瑾大士

佛告訴阿難:“你這次之所以會遭受摩登伽女之難,差點犯戒破了戒體,就是因為你的心出了問題,你出家修道的心用錯了,我們先來找一找你的識心在哪裡?”

佛問阿難:“你能看到我的這個心,是眼睛看見,心知道了嗎?既然如此,那你說說,你現在的心跟眼睛在哪裡?”

阿難回答:“世尊, 這個世界上一切的眾生都一樣, 同樣的都把這個能夠意識,思想的識心、認為是在自己的身體裡。”

“就算您老人家成佛了,那麼漂亮莊嚴的眼睛,也長在臉上啊。”

“我再進行觀察,眼耳鼻舌身體和意識,都能對外界進行感知, 這就說明我們意識能夠思想的心,實實在在就在身體裡頭。”

佛問阿難:“你現在坐在這個講堂裡面,你看外面那個樹林在哪裡?”

阿難回答:“講堂在園林裡,樹林在講堂外。”

佛問阿難:“你在講堂裡,先後看到了什麼?”

阿難回答:“先看到世尊您老人家,再看到大家那麼多人,再往外看到樹林。”

佛問阿難:“你是因為什麼條件才能看到外面的樹林的?”

阿難回答:“因為門窗都開著,所以我在堂內能看到外面的樹林。”

佛問阿難:“就像你說的,因為門窗開著,所以你能看到外面的樹林,那有沒有可能,有個人,看不到屋內的一切,卻能看到屋外的一切?”

阿難回答:“世尊,如果一個人,在屋裡的一切什麼都看不見,那一定是眼睛有毛病,眼睛有毛病,又怎麼會看到屋外的一切,沒有這個道理。”

佛對阿南說:“同樣的道理呀,你那個明明白白的識心,如果在身體裡頭,應該像我們坐在房間裡一樣,應該先把體內看得清清楚楚,然後再把外界看的明明瞭了。”

“假使識心在裡頭,為什麼一切病痛進來,我們卻不知道啊?既然不知道體內,又如何知道外頭呢?所以你說識心在體內,說的不對。”

………………………………此為第一次徵心………………………………

阿難向佛行了個禮,說:“我聽佛這樣說才明白了,原來我能看能想的這個識心,處在身外,不再身內。”

“就好像在室內點燃一盞燈,燈光必然是先照到室內,再透過門窗,照到外面。”

“一切眾生,看不到體內,只見到身外,說明這個心燈是在室外點燃,所以燈光照不到室內。”

佛問阿難:“阿南你看,在座的這麼多同修,找一個人來代表大家吃飯,他吃飽了,大家會不會飽啊?”

阿難回答:“這不可能啊,大家的身軀,性命不同,一人吃飯大家飽,這不可能的。”

佛對啊難說:“ 你剛才認為識心在身體外面,那麼身體跟心就分開成了兩個沒有關係的存在,就像兩個人一樣了。那樣的話,心在外面所瞭解的,身體就應該感覺不到。反過來說,既然你的感覺在身體上,你說心在外面,外面的心就不會知道你的感覺。”

佛把手一舉,說:“你眼睛看到我的手,你知道這是手嗎?”

阿難回答:“ 當然知道了,我眼睛一看到,心裡就曉得這是手啊!”

佛對啊難說:“ 你看,我這個手在外面一比,你的裡面心就知道這是手!你的身和心是相知的,可見你的心並不是在體外。”

………………………………此為第二次徵心………………………………

阿難對佛說:“世尊,如您所言,這個能夠感覺的、明瞭的、知道的、能夠看東西這個心,因為他看不到身內,所以他不在身內,因為他可以身心感通,所以也不在身外,我現在仔細一想,他在一個地方。”

佛問阿難:“那你說說在哪裡?”

阿難回答:“這個識心,既不知道體內,還能看到體外,那我想,他在眼睛的根裡頭。”

“就好像把玻璃碗扣在眼睛上,雖有障礙,但不妨礙視力,這個識心,既然往裡看不進去,往外又能透過眼睛看到外面,我想他剛好就在眼睛後面。”

佛對阿難說:“就像你說的,識心在眼睛的根根裡面,就好像把玻璃碗扣在眼睛上,那樣的話,當這個人看到外面的山河大地的時候,他是不是也會看到這個玻璃碗呢?”

阿難說:“對,是這樣的。”

佛對阿難說:“既然你的識心看外面,就像玻璃碗扣在眼睛上看東西,那為什麼你沒有看到自己的眼睛呢?”

“ 假使能看得到眼睛,那眼睛就同外界的東西一樣了,就不是我們臉上的眼睛了,眼睛成了外物,那就不能說識心在眼根上了”

“當你往外看,卻看不到自己的眼睛,那就說明玻璃碗扣在眼睛上這個比喻也不對呀,所以你說覺了能知之心在眼根上,也是錯的。”

………………………………此為第三次徵心………………………………

阿難這次更厲害了,他對佛說:“我想了想,體內臟腑都處在黑暗中,帶孔洞的都在體外,我睜開眼睛就把外面看的明明白白,閉上眼睛就看到裡面黑洞洞的,您老人家看我這個意思怎麼樣?”

佛問阿難:“你閉起眼睛的時候,看到黑暗,這個黑暗,是在你眼前呢?還是不在你眼前呢?”

“ 如果你說這個黑暗就在你的眼睛前面,就不能說黑暗是在你的身體裡面了。”

“ 如果你認為這個黑暗不在眼前,統統在內部。如果看不見的的黑暗就是內部,那麼當你晚上在一個房間,黑到一點光都沒有的時候,這個房間裡頭的東西也是你的內臟嗎?”

“ 再說了,如果黑暗不在你的面前,沒有面對面, 怎麼能說是看見呢?你說閉起眼睛來,黑洞洞的什麼都看不見,這就叫看到身體的內部。那當你張開來眼睛的時候,怎麼沒先不看到自己的面孔呢?如果不能看到自己的面孔,又怎麼說能看到自己的體內呢?”

“如果能看到自己的臉,那不就是說我們的識心是在跟臉相對的虛空中嗎? 識心在虛空看到了我們的臉,說明識心在外,就不能說我們見到的黑暗是體內。”

“說到這裡,如果你說識心在虛空,那我看到你,跟識心看到你,又有何區別,可我是我,我不是你的識心,也不是你的身體。”

佛又問阿難:“識心看內看外,從眼看,到心知,這個身的感覺和心的知覺,你說他是兩個作用?還是同時的一個作用呢?”

“ 如果你一定認為說身體是感覺,眼睛看、思想是知覺,那就說明有兩個覺性,那就是有兩個識心,也就是兩個自己,以後成佛都成兩個佛,這是不對的。”

“所以你要知道,你說睜眼是往外見明,閉眼是往內見暗,這是不對的。”

………………………………此為第四次徵心………………………………

阿難對佛說:“我現在想了一下,我曾聽您對我們講,一切因緣生,萬法唯心造。”

“我現在想,是我的心性被外境界一引動,這個識心馬上隨緣而生。所以他不是在內、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間。”

佛對阿難說:“如你所說,識心隨外境因緣而生,可是這個心本身無體性,他沒有東西啊,它拿什麼去配合別的東西呢?”

“ 假使我們這個心沒有一個東西,而能同外界配合起作用;那麼虛無飄渺、抽象的東西也同實質可以配合囉?”

“若心有體, 你手揪一下身體,你說這個痛的感覺是從身體內部出來的?還是從外面進來的呢?”

“ 如果是從裡面出來的話,就應該自己先了解內部,再瞭解外面;假如從外面來,外面進來先應該看見有個東西進來,再曉得自己裡頭的內部嘛!”

~~~~~~

這時阿難找到一個漏洞,對佛說:“世尊,您老人家這個比喻說的也不對!眼睛看見是眼睛,心裡頭那個感覺是感覺。感覺看不見,你說看得見,這也不合理啊!”

佛回答阿難:“ 你認為眼睛能夠看見,眼睛於身體,猶如門窗於房間,知道外面來人了,是門窗看到的嗎?”

“再說了,剛死之人,眼睛還好好的,可是卻不能看了,如果還能看,那就不是死人了,可見不是眼睛在見東西啊。”

佛又問阿難:“ 阿難我現在問你,你身體能夠感覺、心能夠知覺的這個識心,是一個體呢?還是多個體呢? 這個識心,在身體上面,是隻在身體某一部分,不是全身都有呢?還是遍滿這個身體?”

“ 如果說心是遍體的話,我一掐大腿,則全身都應該有感覺,如果全身都痛了,痛苦被分擔,我掐的地方,應該不痛了。”

“如果全身都不痛,只有掐的地方疼,那說你的身心是一個整體就不對了,你就不是一個單獨而整體的人了。你有多個識心,那你不就成了好幾個人了?眼耳鼻舌身意,他們可以同時各忙各的了。那樣的話,眼睛看的心,和耳朵聽的心,還有口在說的心,和手在動的心,到底哪個是你的心呢?如果你說整體一心,就像前面說的,掐一個地方,整個身體就都應該有感覺才對。”

“ 如果說心在身體一部分,不是身體上普遍存在的,當我們頭碰到東西、腳也碰到東西,頭痛了,腳就不應該痛了。你研究研究看,你的身體內部不是這個道理吧?所以你說識心是跟外界境緣和合而來,這是錯誤的。”

………………………………此為第五次徵心………………………………

阿難對佛說:“世尊,我曾聽聞您跟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交流實相無相的智慧的時候,你也說過,心不在內,也不在外。”

“我現在想想, 閉著眼睛向我內部找心,找不出來,所以在內是不對的。可是外面也看不到一個心,但是身體有感覺、心理就知道,身心兩個又彼此有關聯,我想了一下,在中間。”

佛就說了:“好,你說在中間,那中間必然是一個精確的地方,那中間在哪裡?是有一個地點叫做“中”嗎?還是指你身體的正中間呢?”

“ 如果你認為這個中在你身體內部,那就不叫做中了,叫做邊了;因為中跟邊兩個在邏輯上是相對位置,相對於邊,中間成了另一邊,標準應該叫做在身體裡邊,而不叫做在中間。所以如果你說是在身體中間,那不又成了在內了嘛,我們前面說過了,心不在內。”

“ 假使說也不在身體內部,在一個地方,那這個地方可以表示得出來嗎?你如果說表示不出來,表示不出來就沒有東西,成幻想了。”

“你要說本無實體的這個識心可以表示出來,那你身體,這裡也可以表示,那裡也可以表示,都可以表示,那就成了沒有標準,成了亂講了。”

“什麼原因呢?比如說我隨便在身體上指定說這是中間,那東邊的人看,在西邊,西邊的人看,就在東邊,南北上下也是這個道理,這就說明方向是人為的假定,世界上沒有一個真的東西是中心的,中心也是人為的假定。 那麼這個方位是亂了套的,沒有一個真正的標準。阿難你講中間是哪裡叫中啊?”

~~~~~~

阿難趕緊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的意思就像你講唯識的那個道理,”

“眼睛看到外界的事物,叫做眼根接觸色塵境界,產生了眼識,眼識就是識心的前奏投影,所以識心就在眼睛與所見色塵的中間,我是指這個中間。”

佛聽了阿難的辯論,回答說:“如你所說,識心在根塵之間,那當識心要起作用的時候,是同時看到根塵呢?還是隻看到色塵呢?”

“如果同時看到根塵,也就是說當你看東西的時候,你在看那個色塵,卻同時得到了根塵糅合在一起的信息,你看一個東西,卻得到了另一樣的信息,所見和所知成了兩個東西,那你就無法分清事物了。”

“如果看東西的時候,你的所見和接下來的所知成了不相干的兩個東西,等於是識心在你說的這個根塵中間,根本就起錯了作用,那就說明識心肯定不在這個地方,因為我們的見聞覺知不是這樣的,我們看什麼就知道什麼,沒有錯誤。”

“如果說識心只對一邊起作用,那就是對外可以看,對內不能知,但我們要曉得,識心無體,所以他只有在表現出作用來的時候,才證明他存在,不表現出作用來的時候,是無體性。比如睜開眼睛想事情,眼睛雖然在照射外物,可是你什麼都沒看到。”

“你說識心在根塵中間,當識心沒起用的時候,等於是無體性的空,根塵之間原本就是空,無體性的空在根塵之間,不還是空嗎?所以這個論點不對。”

………………………………此為第六次徵心………………………………

阿難對佛說:“世尊,我以前聽你跟大目連、須菩提、富樓那、舍利弗他們幾個首座大弟子討論佛法,你告訴他們,我們能夠感覺的、能夠知覺的這個心性的作用,也不在內,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間,本來空,一切沒有。 那這個一切無著,就是心之所在。”

佛對阿難說:“你說一切沒有,本來空,本來都空了,那就是空的,空沒有識心,有識心還能叫空嗎?”

“再說一切都沒有了,你還說個一切無著,沒有了還有什麼可著的,你說這話那不是多此一句!這一念無著心,本身就是有,那就不是空了。”

“假設一切無著,本來空是你的識心所在,那空中飛鳥,水上走船,也都是不留痕跡,也沒看著個心呀。”

“你這個論點前不成後,後不成前的,前後矛盾,所以也是錯的。”

………………………………此為第七次徵心………………………………

以上就是佛教有名的《楞嚴經》七處徵心。就是佛問阿難為什麼要出家?為什麼學佛?用什麼來修道?那麼當然是用心啦!他問他心在哪裡?那麼第一次他的答覆同我們大家一樣:心在我們的身體裡面。佛就把他辯了、批駁了,這個觀念錯了!

這一點,我們首先注意,我們現在唸佛、用心、修道等等,老實講,大家都是抱著在身體裡面做功夫的觀念,基本上這個問題就很大了。佛說這個不是的。

身體裡面找不到心,阿難聽了佛的話以後,說我明白了,心在體外。佛說:也不對!外面哪裡有個心?

那麼第三次阿難就說,也不在身體裡面、也不在外面,拿眼睛來講在眼根裡頭,就是說拿現在講“神經的組織”。那麼佛說也不是,也錯了。這是第三次。

第四次,阿難沒有辦法了,就拿眼睛來做比喻,說我張開眼睛看到東西、閉起眼睛看不到,張開眼睛看到光明、閉起眼睛看到黑暗。他說那個張開看光明、閉起看到黑暗那個是心。佛說也不是。

那麼第五次阿難就講,他說我們能夠想的、能夠思想的這個是心。佛說,也錯了!不是。拿現在講,思想是腦子的反應、腦神經的活動,也不是。

所以我們大家學佛修道,這個道理自己要研究清楚了,我們並沒有離開阿難所講的那個範圍。中國的佛學禪宗把身體叫做色殼子,這一個殼殼、一個軀殼,都在一個軀殼子裡頭在做功夫。乃至我們這一代的禪宗大師虛雲老和尚,叫這個身體三個字:“老凍膿”。他年紀大了、老了,他說這個是膿血凍攏來的,等於在冰箱裡頭凍過的,凍攏來這麼一個身體。所以他自己叫自己這個肉身叫做“老凍膿”,一包膿血那麼凍攏來的在那裡。所以這個裡頭沒有心,能夠思想的是腦的神經作用。

那麼阿難沒有辦法,第六次就講了:這個心在中間、在內外這個中間。那麼佛說中間是什麼地方啊?也批駁了。

最後阿難就講,根據佛說的話,佛講過的:“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所以一切唯心。那麼阿難根據,佛自己過去說過的話“一切唯心”。所謂“心生種種法生”是講心起的作用,不是講心的體。結果又讓佛給否定了。

那麼阿難第七次說,一切不著、一切不執著就是心。佛說也不是。他說如果一切不執著就是心,空中飛鳥、水上走船、也是不留痕跡,也沒見著有個心啊?七次都給佛批駁了。阿難所提出的,也就是我們所能想到的。

所謂七處徵心,也就是“心在哪裡”的問題。我們現在學佛也是這樣,學佛一切唯心,靠心去學。心究竟在哪裡?自己都沒有找到。然後閉起眼睛在那裡幻想,以為裡頭能夠思想就是心,同阿難第五次所說的一樣,根本就錯誤!

阿難是多聞第一,佛的小堂弟,很受佛的照顧,學佛沒把心整明白,尚且還會遭難,我們回頭看看自己,如果不能明心見性,那我們怎麼辦?

所以我們中國文化的一個成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們要作工,想把這一件事情做好,必須要具備那個作工用的很好的工具。譬如要開鎖,必須要一把對的、好的鑰匙。

我們修道也是這樣,修道一切唯心,心在哪裡?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這個工具都找不對,那搞了半天有什麼用啊?我們現在,問題就出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