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跟我讀藏經,白話寫大意 第114篇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唐中天竺沙門般剌密諦譯

烏萇國沙門彌伽釋迦譯語

羅浮山南樓寺沙門懷迪證譯

菩薩戒弟子前正議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清河房融筆受

第二卷之七 原文

阿難。吾今為汝。以此二事,進退合明。阿難。如彼眾生。別業妄見,矚燈光中所現圓影,雖現似境,終彼見者,目眚所成。眚即見勞,非色所造。然見眚者,終無見咎。例汝今日,以目觀見山河國土。及諸眾生,皆是無始見病所成。見與見緣,似現前境。元我覺明見所緣眚。覺見即眚。本覺明心,覺緣非眚。覺所覺眚,覺非眚中,此實見見,云何複名覺聞知見。是故汝今見我及汝,並諸世間十類眾生,皆即見眚。非見眚者,彼見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見。阿難。如彼眾生同分妄見,例彼妄見別業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國。彼見圓影,眚妄所生。此眾同分所見不祥,同見業中,瘴惡所起。俱是無始見妄所生。例閻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並洎十方諸有漏國,及諸眾生。同是覺明無漏妙心,見聞覺知虛妄病緣,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若能遠離諸和合緣,及不和合,則覆滅除諸生死因。圓滿菩提,不生滅性。清淨本心,本覺常住。

阿難。汝雖先悟本覺妙明,性非因緣,非自然性。而猶未明如是覺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阿難。吾今復以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妄想和合,諸因緣性,而自疑惑,證菩提心和合起者。則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和,為與暗和,為與通和,為與塞和。若明和者,且汝觀明,當明現前,何處雜見,見相可辨,雜何形像。若非見者,云何見明。若即見者,云何見見。必見圓滿,何處和明。若明圓滿,不合見和。見必異明。雜則失彼性明名字。雜失明性,和明非義。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複次阿難。又汝今者妙淨見精,為與明合,為與暗合,為與通合,為與塞合。若明合者,至於暗時,明相已滅,此見即不與諸暗合,云何見暗。若見暗時,不與暗合,與明合者,應非見明。既不見明,云何明合。了明非暗。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白佛言:世尊。如我思惟,此妙覺元,與諸緣塵,及心念慮,非和合耶。佛言:汝今又言覺非和合。吾復問汝。此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和,為非暗和,為非通和,為非塞和。若非明和,則見與明,必有邊畔。汝且諦觀,何處是明,何處是見,在見在明,自何為畔。阿難。若明際中必無見者,則不相及,自不知其明相所在,畔云何成。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又妙見精,非和合者,為非明合,為非暗合,為非通合,為非塞合。若非明合,則見與明,性相乖角。如耳與明,了不相觸。見且不知明相所在,云何甄明合非合理。彼暗與通,及諸群塞,亦復如是。

阿難。汝猶未明一切浮塵,諸幻化相,當處出生,隨處滅盡。幻妄稱相,其性真為妙覺明體。如是乃至五陰六入,從十二處,至十八界,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殊不能知生滅去來本如來藏。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於去來迷悟生死,了無所得。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第二卷之七 白話大意

阿難!如來現在把同分妄見、別業妄見這兩種道理來來回回的說一下,讓你明白。

阿難!眾生的別業妄見,就像之前說的看到燈光顯現的圓形光影,好像是現前的境界,追究到底,是看見的人他的眼睛長了紅翳。眼睛有了毛病,就是見的勞相,這個勞相不是燈的本色顯現的,但是,眼生紅翳人的的真見,是沒有毛病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就拿你今天看到的來舉例說明:你用眼睛看到的,一切山河大地、國土人民,甚至一切的眾生,都是無始以來的根本見病所呈現的!能見和見所緣之相,好像是現前的境界,推究它們的根源,都是本覺妙明真心。就像看見燈的圓影,是由於眼睛有毛病,知道眼睛看見圓影的那個“覺見”,也是有了毛病,而能夠覺悟到能緣、所緣都是由眼病而成的妄見,即你的本覺妙明真心,是沒有毛病的。真心覺悟到能緣所緣都有毛病,真覺就離眼病所起的妄見,不會墮入眼病所起的妄見之中了,這才是離了妄見的真見,怎麼還要把這個本覺妙明的真心,叫做六根的見、聞、覺、知呢?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所以呀,你現在看到如來和你自己,以及世間的一切虛空大地,除了無色、無想的十種類別的眾生,這都是妄見,不是能見到能見、所見都有毛病的真見。這個見是真精,離了妄見,是真,純一無雜,是精,它的本性沒有毛病的,既然沒有能見、所見的毛病,當然不是六根的妄見。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阿難!眾生同分妄見,和一個人的“別業妄見”的道理是一樣的。一個人眼睛有毛病,和一個國家的人有毛病是一樣的,眼睛有毛病的人看到了圓影,是眼睛的毛病顯現的虛妄,這個國家的人共同承擔的,都看到了種種不祥,是共同的惡業造成的瘴惡顯現的,都是無始以來、由無明生出的虛妄之見產生的境界。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比如閻浮提三千個大洲之中,及四大海、娑婆世界,以及所有十方一切的有漏的國土、一切眾生,都是本覺自具妙明的無漏真心,受無明而有見聞覺知的虛妄之病,都是隨著和合、不和合等惡業而虛妄受生,流轉生死苦海。如果能夠遠離一切和合、不和合兩種所緣之境,就能不起兩種顛倒、分別妄見,滅除生死之因,證圓滿菩提、不生不滅之性,本心清淨、本覺常住。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阿難!你雖然已經明白了本覺妙明的自性,不是因緣、不是自然,但是還沒有明白,本覺妙明不是和合而生,也不是不和合而生。

阿難!如來再拿之前的問題問你,你現在還在用世間的妄想,認為見性是和合而有的,你還在疑惑能證菩提的因地之心、真見是和合而生起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那麼,現在你這微妙清淨的見精,是和光明和、還是和黑暗和,是和通透和、還是和閉塞和?

如果見精與光明相和,那麼你看到光明,當光明顯現眼前,什麼地方夾雜著見精呢?見精和所見的相應該是可以分辨出來的,摻雜在一起又是什麼樣子呢?

如果說和在一起後,明多於見、明遮了見,就是非見,又怎麼能看見明呢?既然能看見明相,就說明見性還在;如果明小於見,明相被遮,見性又怎麼看見見性呢?既然看見了明相,就說明明相還在。既然明相、見性都在,又怎麼能說是和在一起了呢?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如果見性是圓滿無缺的,又怎麼能與明相和在一起呢?如果明相是圓滿的,也不應該與見性和在一起呀。見性和明相必然是不一樣的,如果摻雜、和在一起,就會失去彼此,本有的見性、光明的名字,更失去他們的本性,所以,見性與相明和在一起是沒有道理的。同樣,見性與黑暗、通透、閉塞等和在一起,也是沒有道理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還有啊,阿難!現在你的微妙而清淨的見性,是和光明合成一體,還是和黑暗合成一體?是和通透合成一體,還是和閉塞合成一體呢?如果和光明合成一體,那麼到了黑暗的時候,光明之相就會隱滅,這個見性既然不能與黑暗相合,又怎麼能看見黑暗呢?如果說看見黑暗的時候,不是與黑暗相合,是與光明相合的,應該不會看見光明,既然看不見光明,又怎麼能與光明合成一體,還能明瞭是光明不是黑暗呢?以此類推,與黑暗、通透、閉塞相合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阿難對佛說,世尊!我現在這樣想,這個本妙覺元的見性,和光明、黑暗、通透、閉塞等所緣塵境,以及六處識心是不和合的吧?

佛說,你現在又說,這個本妙覺元是不和合的,我再問你,見精是不與光明和、還是不與黑暗和?是不與通透和、還是不與閉塞和?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如果是不與光明相和,那麼見精和光明相之間,必然有個界限,你好好觀察一下,哪裡是光明相,哪裡是見精?是在見精的那一邊還是在光明相的那一邊,從什麼地方開始分界?阿難!如果是用光明相來劃分界限,光明和見精既然不相和、彼此就不會觸及,就不會知道光明在什麼地方,地方都不知道,怎麼劃分界限呢?那麼,你說的不與黑暗、通透、閉塞等相和,也是同樣的道理。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再說,本妙見精是不和合的,那麼,是不與光明合、還是不與黑暗合?是不與通透合、還是不與閉塞合呢?如果不與光明合,那麼見精和光明相,它們就是相互背離、對立的,就像耳朵是聽聞,和光明是相,這兩者是毫不相干的。見精都不知道光明相在什麼地方,又怎麼能夠甄別清楚,與光明能相合、不能相合的道理呢?以此類推,你說的與光明、黑暗、通透、閉塞不相合的道理,也是一樣的。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阿難!你還沒有明白,一切虛浮不實的塵境,都是忽有忽滅的幻化之相,生無來處,滅無去處,只有幻化妄想的名相,沒有實體可得,而這些幻相的相中之性,才是真正的妙覺明體,是一切法所依之體。

推而廣之,五陰、六入,從十二處到十八界,都是如此,心法、色法,不離因緣,因緣和合,虛妄就生,因緣別離,虛妄就滅了,你卻不知道,一切生滅、去來之相,本就是如來藏無去無來、非迷非悟、不生不滅、周遍圓滿的妙真如性,在這個真常的如來藏性中,尋求來、去、迷、悟、生、死等相,只會一無所得。

《楞嚴經》白話大意十三

南無阿彌陀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