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薪+提成”是慢性毒藥、弊端多!丨業務人員的薪資如何設計?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6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導讀

銷售崗位屬於經營性崗位,是企業向外盈利的中堅力量,對銷售額的影響巨大。因此,做好銷售人員的激勵,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針對銷售人員的激勵,從傳統模式弊端和創新激勵模式兩方面分析,以期幫讀者找到最創新、最有效、最落地的的激勵模式。

很多企業因薪酬模式使老闆和員工衝突不斷

員工認為的薪酬:

  1. 薪酬是我該得的,不管老闆發多少,一定只會少發,不會多發
  2. 給多少錢,就幹多少活
  3. 是工作積極性的來源
  4. 物價在上漲,加薪也是應該的

老闆認為的薪酬:

  1. 是資本也是成本
  2. 企業一定不能虧本,所以要想方設法讓員工剩餘價值得以發揮
  3. 如果在員工創造了更多利潤的前提下加薪,老闆是願意的,如果跟以前做的一樣,企業成本越來越高,到時又該如何生存?

“底薪+提成”

很多企業在考慮設計業務員薪酬的時候,一般都是走著(總收入=底薪+提成)線路,這方式還是特別單一、激勵性不夠豐富,對於業務而言,激勵性自然動力也是不夠級全面的。另外,這種底薪加提成,激勵性還是比較強,但是卻存在以下缺陷:

1、底薪高、提成低;

會滋生員工偷懶心裡,拿到底薪就行,根本就不去努力幹業績。底薪越高,員工越容易偷懶,正所謂高薪養懶。

2、底薪低、提成高;

偷懶是人的天性,每個人都會偷懶。在初始階段,業務員很勤奮,拼命幹業績,當收入達到他心裡價位的時候,他就會選擇偷懶,畢竟企業不是自己的,不會像老闆那樣拼命幹。因此員工和老闆沒有達成利益趨同思維統一。

首先看看某企業的業務部提成方案:業績提成分檔級,提成比例由低而高,具體見下表:

“底薪+提成”是慢性毒藥、弊端多!丨業務人員的薪資如何設計?

點評:這樣的設計有哪些漏洞和問題?

  1. 有的業務員因為達不到高業績指標,提成點數很低,內心存有諸多不滿,萌生離職念頭。
  2. 為了達到更高業務級別,有的銷售員不是在業績上做文章,而是鑽空子、搞關係。
  3. 有的業務員發現當月業績達不到高提成目標,將業績硬推到下個月。
  4. 有的業務員為了獲得當月的高提成,和其他業務員合拼業績,以達到表面上的高業績。

說明:在設計分配機制上,不要讓員工有漏洞可鑽,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要避免對企業文化的衝擊,失去公平分配的基礎。

銷售人員的薪酬該如何設計

KSF增值加薪法:

KSF模式是最能體現管理者和企業共贏的模式,它一般會給管理者開拓6-8個績效激勵渠道,並在每一個渠道上找到平衡點,超出平衡點即做出分配細節,這個模式分配的不是企業既有的利潤,而是一種超價值的分配,要求管理者拿出好的結果、效果與企業進行價值交易,企業贏得的是高績效、管理者員工贏得的是高收入。

在銷售業績之外,根據業務開發存在的問題及公司的工作需求,提出更高更多的要求,例如:

  • 高毛利產品銷售指標
  • 回款率指標
  • 新市場開發銷售指標
  • 客戶開發或服務成本指標
  • 新客戶開發銷售(數量或金額)指標
  • 客戶投訴率或數量指標
  • 客戶服務滿意度指標
  • 客戶有效服務數量指標
  • 協助開發產品指標

操作:以過去的實現值作為基點,超過這個基點(也可以建共識標準)就可以給予獎勵加薪!

具體方案:建立業務員等級體系,等級體系主要在以下維度進行設計

KSF設計思維


“底薪+提成”是慢性毒藥、弊端多!丨業務人員的薪資如何設計?

  • 將崗位原工資分解到核心K指標上;
  • 每個K指標從數據
  • 分析找到平衡點;
  • 每個指標超過平衡點即有獎勵,低於平衡點即有壓力;
  • 每一個K指標:對於企業,是利潤增長的渠道;對於員工,是工資增長的渠道;
  • “底薪+提成”是慢性毒藥、弊端多!丨業務人員的薪資如何設計?

    實行KSF薪酬模式之後:

    1. 店長對業績的關心空前增長,想盡各種辦法增加門店銷售利潤;

    2. 在想盡辦法增加銷售額的同時,也會更加註意節約成本;

    3. 店長與店員之間關係更加和諧;

    4. 員工流失率減少,老闆說實行KSF之後,門店只走了1個人;

    5. 員工工資拿的更多了,企業利潤也提升了,雙贏;

    總結

    實行KSF薪酬模式之後:

    1. 店長對業績的關心空前增長,想盡各種辦法增加門店銷售利潤;

    2. 在想盡辦法增加銷售額的同時,也會更加註意節約成本;

    3. 店長與店員之間關係更加和諧;

    4. 員工流失率減少,老闆說實行KSF之後,門店只走了1個人;

    5. 員工工資拿的更多了,企業利潤也提升了,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