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別在傻傻的不能區分了。

我國的美食文化歷史悠久,在做菜上講究色味俱全,所以就有了各種各樣的調料。有些調料不但名字很相近,而且在用途上有些人也是模稜兩可。到底該用那個?就象我們今天要說的雞精和味精它們都是用來增鮮的,能夠引發人們的食慾,提高人體對食物的消化率。但它們到底有何不同呢?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別在傻傻的不能區分了。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

味精的主要成份是谷安酸鈉,以糧食為基本原料,經微生物發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種粉末狀或結晶狀的一種調味品,並不是經過化工合成的。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別在傻傻的不能區分了。


雞精的包裝袋上都會有一隻雞,甚至有的還會寫著雞肉提煉,事實上根本就沒有雞。只是以味精為主的原料的基礎上,加入一些有助於提高鮮味的物質。食用雞精的成分會比味精的要複雜,並且在提鮮的時候效果也會更好一些。但是雞精卻是屬於人工合成的調味品。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別在傻傻的不能區分了。

總結:味精不是工業合成品,雞精並不是來源於雞。

  • 雞精和味精高溫含致癌物質?

雞精和味精緻癌的說法事實上是不正確的。雞精和味精超過了120℃的時候就會轉化成焦穀氨酸鈉,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是一種致癌物質。但事實上,經過許多的實驗證明焦穀氨酸鈉並不屬於致癌物質,同時經過大量的實驗結果表明味精也屬於安全食品。並且在做菜的時候通常都是在出鍋時才放味精和雞精,溫度也不會超過120℃。所以,只要正確並適量的食用雞精和味精,不會對人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別在傻傻的不能區分了。


  • 雞精和味精的正確使用方法:

1.不宜加入炒蛋中

雞蛋中含有氯化鈉和大量穀氨酸,這兩種成份加熱後成谷銨酸鈉,有鈍正的鮮味。再放入味精會破壞雞蛋本身的鮮味。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別在傻傻的不能區分了。


2.不宜在熗鍋時放入

因為味精中一些成分在高溫下會產生焦谷銨酸鈉,雖然不至於致癌,但也會影響人體健康,所以熗鍋時油溫較高,一定不能放入味精,也不能長時間加熱味精,最好在食物出鍋前放入。

3.不宜過量食用味精

過量食用味精會使血液中谷銨酸含量升高,限制了人體必需鈣和鎂的利用,造成一時性頭痛、頭暈、心慌、胸悶、噁心不適等症狀。一天不能高於5g。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別在傻傻的不能區分了。


4.不宜在過鹼或過酸的湯菜中放入

味精在鹼性湯液中會發生化學變化,會產生一種不良氣味;在酸性湯液中溶解度小,味精會失效。

5.不宜調入魚、蝦等鮮味食物中

因為它們本身有一定的鮮味,加味精反而口味不佳了。

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別在傻傻的不能區分了。


6.做涼菜不宜直接加味精

味精在70度以上才能充分溶化,直接加入不易溶化。可事先用溫開水化開再澆到涼菜上,稍加翻拌,效果較好。

雞精和味精相比較,雞精的優勢鮮味更復雜,口感更豐富,非常適合湯菜、燉菜;味精鮮味單一,適合涼拌等菜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