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承德美食荞麦饸饹面

饸饹面,大家都很熟悉,过去在承德,甭管你走到哪里,都有小店卖这个。如今由于工料和成本的原因,店面数量有所减少,但饸饹面仍是承德人心目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地方名吃。有人会问了,这种小吃为什么叫“饸饹面”呢?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饸饹面。

荞面饸饹为什么叫饸饹?

饸饹,古称“河漏”,是我国北方一种古老而别具风味的传统汤食面点。饸饹即是过去的“河漏”,外观滑滑细细像粉一样,在那时是一种家庭自己制作食用的食物,就像今天家里做的擀面条一样平常。荞面饸饹为什么叫饸饹。

饸饹这种美味柔和的面条,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500多年前就是北方的一种大众化食品。元代诗人许有壬曾写到他吃饸饹的感慨:

“坡远花全白,霜轻实更黄。杵头麸退墨,皑齿雪流香。玉叶翻盘薄,银丝出漏长。元宵贮膏火,燕墨笑南乡”。

诗中的“银丝出漏长”说的就是饸饹挤压成形时的状态。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荞麦南北皆有……磨而为面,作煎饼,配蒜食。或作汤饼,谓之河漏,以供常食,滑细如粉。”到了清代,有关饸饹的记载就更多了,如清代文献《黑龙江外记》、《尔雅谷名考》等,对“河漏”都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就连清代乾隆皇帝每次去围场狩猎,途经一百家子时,都要吃这里的白荞面饸饹,而且还特地传旨,调承德一百家子的厨师进宫,专到御膳房为皇帝和后宫皇妃们做饸饹。荞面饸饹为什么叫饸饹

这便是饸饹面的由来。

其实就是北方产出的荞麦面粘性小,做面食不易成型,后来在一代又一代的“吃货”的广泛尝试下做出了这样一种美味的面食,也就是把面在漏勺中漏到沸水锅里煮熟。再到后来,人们又发明了专门压饸饹的工具,称为“饸饹床”,小的不到二尺长,大的可横跨最大的铁锅,床身用粗壮而弯曲的木料或铁制成,前后双腿,中间挖一个圆洞,下面镶上一块布满小孔的铁皮,与床身平行加一木棍或铁棍,当中对准圆洞放一木芯或铁芯,使之可以像活塞似的上下运动。将饸饹床置锅上,待水烧沸时,将揉好的面团坯填满圆洞,然后将芯置于洞口,手扳木棍,用力压下,面条便从小孔落入锅中,待面条煮熟后捞入碗中,浇上各种卤汁,即可食用。从而使得这道美食更加完善。

里面环境很干净,大客厅5张小桌,里面还有三个包间,这里的特色荞麦饸饹,粗面Q弹劲道,上面撒了一撮雪白的杏仁,润肺止咳,还可降低胆固醇。荞麦性味甘平,有健脾益气、开胃宽肠、消食化滞的功效,还有“消炎粮食”的美称。两者搭配,养生功效加倍。

如今这家店已经开了5年,以前在雹神庙村里还开过5年,店里张老板是承德二药的下岗职工,出于对承德本土美食的爱好,不气馁,人生从头再来,二次创业成功逆转,开创了一家极富传奇色彩的私房荞面馆,靠口碑和味道赢得了大批食客,饭点时天天排队。

店里的酸辣/麻辣饸饹面,就是老板的匠心创新之作,味道与众不同,有空千万来尝一尝。与老板交流中,深深感受到了他对美食的精益求精和对顾客的热情宽厚,主张什么都要实惠,一定要让顾客尝足了滋味,别什么都给一小点,就拿我们店的芝麻酱来说,都是用大碗装,想放多少放多少。

晚上常常有市区客户慕名驱车来这边吃,简单的料理,却成就了独特美味健康的佳肴。令来过的食客一吃就上瘾,想要去吃,千万别怕排队,如果是一群伙伴,最好提前预约包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