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蘿蔔牛雜

蘿蔔,被南方人稱為小人參,在客家人的飲食習慣中,蘿蔔也是一款常用的蔬菜,有非常好的價值,客家人喜歡用蘿蔔和牛肉一起做菜,比如這次我們會談到的蘿蔔牛雜的做法。

客家蘿蔔牛雜

蘿蔔牛雜

客家蘿蔔牛雜

材料:

牛雜(牛腩、牛肚、牛筋)一斤, 白蘿蔔一斤,

調料:

香蔥、八角、香葉、桂皮、 姜、蒜。

做法:

1、牛雜:切成丁、塊、或條狀,尺寸按個人嘴的1/3-1/4為宜。切後放入盤中用冷水沖洗2遍,再放水浸泡。

2、白蘿蔔:沖洗乾淨、切成塊狀,大小同上也可略大。注意不要削蘿蔔皮。

八角、香葉、桂皮:衝一下,放入小碗。

3、蔥、姜、蒜:剝皮、洗淨放入小碗。注意姜也不要削皮。香蔥打成結,可避免燉的時候散開。

4、把蘿蔔裝到砂煲,放砂煲2/3的水,開始大火煮。將盛牛雜盤中的水倒淨,把八角、香葉、桂皮、姜、蒜碼放到牛雜上,晾至到砂煲燒開。砂煲燒開後,把蓋子拿走繼續大火煮蘿蔔。這時把炒鑊拿來,倒點油,燒至7成熟時放入牛雜及配料,翻炒。注意不要翻炒過勤。

5、炒出香味時放入兩大勺醬油用來調色且入味。再翻炒兩下後就全部倒入沸騰的蘿蔔湯中。加入香蔥,改小火慢慢燉。2小時後再來揭鑊放鹽。

附註:

蘿蔔牛雜要做得好味也不容易,很多飯店就因為一個好牛雜發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