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河南之許昌篇(二)襄城燜面

舌尖上的河南之許昌篇(二)襄城燜面

“襄城燜面”是襄城名聞河南,飲譽華東、華北、西北諸省的一道麵食風味小吃。其用料精細,製作精巧,色香味俱佳而後味無窮,再配以清湯、雞蛋湯等,並伴以大蒜佐食,使食客們吃興大增。

舌尖上的河南之許昌篇(二)襄城燜面

“襄城燜面”歷史悠久,據傳起源於西漢末年,距今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西漢末年,王莽纂位,竊得了漢室江山。為除掉後患,他帶了眾多人馬,四處追殺劉秀。劉秀從京都洛陽逃出,一路上翻山越嶺,吃盡了苦頭。他的隨從死的死,逃的逃,後來,連坐騎也丟了。劉秀隻身一人徒步逃到襄城,來到紫雲山下一個小山村裡,已是飢寒交迫,狼狽不堪了。後邊官兵追得緊,劉秀慌忙躲進宋老漢家中。劉秀雙手抱拳懇求道:“老人家,我是漢室宗親劉秀,王莽派官兵抓我,請您救救我吧。”宋老漢聽說是漢室劉秀,急忙將其藏到了房後的柴草垛裡,並生火為他做飯。宋老漢本想做一碗湯麵條,但慌亂之中將擀好的麵條直接放入熱鍋內,卻忘記了添水。情急之下,他急中生智,向鍋中沏入油水,悶蒸出了一碗油光閃亮的“燜面”。劉秀吃後,精神大振,很快逃脫了官兵的追捕。

後來,劉秀當了皇帝,仍念念不忘當年落難時救過自己的宋老漢和那碗香噴噴的“燜面”,遂派大臣去尋找宋老漢。找到後,大臣將宋老漢帶進宮中。劉秀為感謝宋老漢的救命之恩,封他為御廚,專門製作“燜面”供自己和皇親國戚食用,並特封宋老漢製作的“燜面”為“天下第一面”。之後,襄城人將“燜面”製作工藝逐漸完善,形成了享譽中原的一道麵食風味小吃。

舌尖上的河南之許昌篇(二)襄城燜面

燜面襄縣家常版的做法

準備:蓮豆一斤,五花肉五塊錢的(三四兩吧),麵條小一斤,蔥薑辣椒

開始:熱鍋下油燒熱 ,下肉皮肥肉出油炒兩三分鐘,炒發焦的肉皮帶肥肉撈出(改天做別的吃了),下蔥薑辣椒,下瘦肉片,醬油、南德調味料,鹽,炒半熟,下蓮豆,炒,下熱開水,翻炒幾分鐘

預備中間加的湯水汁:再下熱開水,夠盛出來一些到碗裡(碗裡再加熱水,嫌油膩加些料酒),鍋裡湯水留略泡著菜即可

上面條:抖散麵條,鋪到菜上,鋪均勻,蓋鍋蓋

燜和加湯水:小火燜七分鐘,開鍋蓋均勻澆上盛出來攪勻的一碗菜湯水,再燜三到五分鐘

準備開吃:關火,燜五分鐘,開吃

舌尖上的河南之許昌篇(二)襄城燜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