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春天,萬物復甦,生機盎然,給人們帶來錦繡美景的同時,也帶來了許多美味的食材。艾草,就是春天饋贈的食材之一。艾草是我國人民認識和使用較早的植物,可做藥用和食用,最早的記載出現於《詩經》裡,藥用價值《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都有記錄。近幾年,隨著人們養生意識的增強,艾草也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在欽州,人們在春天裡最愛用艾草做的美食應該就是艾䊦了。

從雨水到清明這段時間是艾草最嫩的時期,這段時間的艾草也最好用來做艾䊦了,清明過後,艾草太老、苦澀得難以下嚥。

做艾䊦的材料:艾草、糯米粉、白糖、食用油、菠蘿蜜葉子(芭蕉葉或其他東西也可以)、芝麻花生餡(也可以做其他餡或不放餡)

做艾䊦的主要程序:

一、摘艾草、洗艾草。春天,鄉下的地頭田埂長出一簇簇艾草,拿著袋子就可以去採摘了,但現在艾草食品被逐步開發,聽說也不是很容易找了。把艾草摘回,要把艾草裡面的枯葉擇出,把泥沙洗乾淨放籃子備用。

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二、煮艾草、剁艾草。把洗乾淨的艾草放進鍋裡煮半個小時左右撈出放進清水裡泡五六個小時,清除艾草裡面苦澀味道。然後換水洗一下,撈出捏幹艾草水份。接下來是把艾草剁碎成泥,這是一項考腕力的苦差事,家裡有碎肉機的也可以用碎肉機去打碎。

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三、炒艾泥。把艾草剁成艾泥後放進鍋裡炒,炒的時候根據艾泥的量放一些油和糖一起,炒15分鐘左右就可以出鍋了,這時的艾泥由綠變成深綠的了。盛艾泥的工具最好大一些,以備和糯米粉用。

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四、和粉、包艾糰子。按一斤艾草、一斤糯米粉、一斤糖的比例(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放,不想艾草味太濃可以放多一些糯米粉,個人覺得艾香濃的好吃),把炒好的艾泥、糯米粉和白糖三種東西一起和均勻,要是艾泥水份少就放些水進去攪拌,水的份量看情況,合適就好。和好後就可以包艾糰子了。艾糰子可以做有餡的,也可以做沒有餡的。沒有餡的很簡單,把和好的米粉捏成一團放進備好的菠蘿蜜葉子上就可以了。做有餡的話,人們多喜歡做芝麻、花生餡的。就是把芝麻或花生洗乾淨炒熟,再用東西把花生、芝麻舂碎加上糖就可以了。有些人別出心裁也加入椰蓉什麼的,就看個人口味了。

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五、蒸糰子。包好糰子就剩最後一道工序了上架蒸糰子了。把做好的糰子放進鍋裡的蒸架上蒸十五分鐘大功告成。你被香甜軟糯又有保健功能的欽州美食—艾䊦饞到了嗎?和家人動手試試吧!

舌尖上的欽州—艾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