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妄見」——《楞嚴經》參習(176)

“同分妄見”——《楞嚴經》參習(176)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參習

南無本師釋迦摩尼佛

(三遍)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複次阿難。若此圓影離燈別有。則合傍觀屏帳几筵有圓影出。離見別有。應非眼矚。云何眚人目見圓影。是故當知。色實在燈。見病為影。影見具眚。見眚非病。終不應言是燈是見。於是中有非燈非見。】

【如第二月。非體非影。何以故。第二之觀。捏所成故。諸有智者。不應說言此捏根元是形非形。離見非見。此亦如是。目眚所成。今欲名誰是燈是見。何況分別非燈非見。】


下面是第二段,再給我們講“同分妄見”。請看經文:

【云何名為同分妄見。】

所謂『同分』,與他人共同感惡緣,共同見到不吉祥的事,這種叫同分。我們看這個經上所說的:

【阿難。此閻浮提。除大海水。中間平陸有三千洲。】

這是經典裡面所說,須彌山之南是南閻浮提洲,是指我們這個地球。『除大海水』之外,我們地球上確實水多、陸地少,縱然說大陸,我們現在看看地圖四面都是海洋。海洋當中的『平陸』,平是平地、陸地,就是平原的陸地,所謂眾生居住的所在,大大小小的『三千洲』。這也都是概略之說,不能說細說。

【正中大洲。東西括量。大國凡有二千三百。】

這是釋迦牟尼佛的時代,他沒有說這個大陸有多大,只說這個陸地上比較大的國家有二千三百。

【其餘小洲在諸海中。其間或有三兩百國。或一或二。至於三十四十五十。】

在大洲之外,這些小洲裡面的國家,多寡不定,有些小島裡面有一國或者是兩國。要記住,這裡所講的國,都是從前部落的時代。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周朝的時代,我們歷史上所記載的,周朝的時候在我們中國大陸的版圖裡面就有八百諸侯,每一個諸侯他都是一國的國君。那個時候不到五十里也是一國,拿我們現在來講,連一個縣分都不到,似乎一個鄉鎮也是一國,小國。大國我們稱作百里侯,縱橫有一百里,在當時都是大國、大部落。所以要曉得這個情形,這是在過去沒有統一,都是部落的時代。所以一個小島面積很小,可能裡面就有兩個部落、三個部落,乃至於十個、八個都不一定。這是先把大前提提出來,然後再跟我們解釋同分妄見。

【阿難。若復此中有一小洲。只有兩國。】

這是便利解釋同分妄見,說有一個小島,小島裡面是兩個部落,就是很小的島。

【唯一國人同感惡緣。則彼小洲當土眾生。睹諸一切不祥境界。或見二日。或見兩月。其中乃至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種種惡相。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

這是講天象的災變。天象災變,東西方歷史裡面記載的都很多。我們現代的天文比不上外國人,沒有外國人發達;但是要曉得,在望遠鏡沒有發明之前,外國人的天文沒有中國人發達。我們去看看二十五史,從《史記》一直下來,咱們中國曆代歷史裡頭都有一卷《天文志》。講到古老的天文學,我們中國真是了不起,對於天象的觀測、記錄都相當完整,而推星的度數也非常精確。現代天文學家看到我們中國古人也不能不佩服。關於這些災疫,到後來的歷史上專門有《災疫志》,我們看歷史的時候你能夠看到,這是國家正史裡頭所記載的。《地方誌》裡面記載的就更多,每一個省、每一個縣市有什麼特別的天象,也都有記載這些怪異的現象。這些現象在佛法裡面的解釋很簡單,世間法裡面是沒法子解釋的,只是曉得有這些現象,這不是個好現象,在佛法裡面講“眾業所感,同分妄見”。佛法裡面給我們講,境界是隨著人心來轉變的,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正報是人心,人心善,大家所看到的現象正常、祥和;人心不善,那個天象也就常常有怪異、不正常,凡是不正常就是怪異,這些都是不好的預兆。

以前的人心很厚,只要在地方上見到這些怪異的現象,這個地方上的這些官員,甚至於帝王,他就提高警覺,自己曉得一定在施政上有過失,所以能夠懺悔,能夠改過自新,以求消災免難。現在的人心變了,他不是這個想法,他認為這是自然現象,與人心沒有關係,什麼樣的現象他也不理會,不知道懺悔,這個不得了!大的劫難要來,境界上常常示現這些怪異的現象就是給我們的警告。誰給我們警告?自己給自己的警告,眾業所感的警告,如何能夠不覺?我們現前所感到的是怪異,稍稍要留意才曉得。現在的氣候就不正常,冬天應該冷,夏天應該熱,現在的情形有很多地方夏天冷、冬天熱,這就是不正常。氣候反常,這都是重大災難之前的預兆。此處講的這一段也是這個意思,這是解釋同分妄見。佛在此地就這一個國家名之為同,要是從另外一個國家來看,那還是別。為什麼?那一個國沒看到。『唯一國人同感惡緣』,他見到了,『彼國眾生本所不見,亦復不聞』,在別的國家來看,它還是別業;從這一個地區上講,是這一個地區眾生的共業。但是要曉得,無論是同也好、是別也好,總而言之,這是虛妄而不是真實,這一點我們要記住。

底下所舉的這些事情,統統是不吉祥的境界,為什麼?反常,太陽只有一個,看到兩個。要記住,歷史上確實有記載,有見到二日、三日,或者見到兩個月亮,可不是捏目所見的兩個月亮,這就是很不正常的現象,這也很少見。但是底下『暈適珮玦,彗孛飛流,負耳虹蜺』,這些相常見,時而有之。“暈”是太陽或者月亮周圍較暗的光圈,這個圈有的時候小,有的時候很大的面積,這不是我們眼睛看花,日月外面有很大的光圈,這叫暈。“適”,是半影的日蝕,或者半影的月蝕,日月是能見到,但是光輝減弱。“珮玦”,這也比較少見,但是比二日、二月見得要多,這就好像太陽跟月亮帶著珮環一樣,在它的旁邊多了一些東西,附帶在旁邊。“彗”是指彗星,中國、西方都覺得這是不吉祥的,中國人叫掃把星,凡是彗星出現大概這個世界上都有戰爭。根據歷史上記載,確實每一次大彗星出現,世界上都發生戰爭。彗星是一條尾巴拉得很長。“孛”這個星四面放射光芒,就是不止一個尾巴,它向四面放光,這個叫孛。“飛”是星,這個星突然之間飛走,沒有了,消失了,它移動而消失,這叫飛。“流”是指一般的流星,流星是常見,幾乎每天晚上都可以見到。流星有多有少,它也有周期性,我們稱為流星雨,在天文學裡頭它推算得很精確,它有周期性。“負耳”,古人所謂陰陽之氣,附在日月的旁邊像個耳朵一樣,好像太陽跟月亮長了個耳朵叫負耳。“虹蜺”,我們現在叫彩虹,早晨出的就叫虹,傍晚出的叫蜺。這些現象在此地的解釋,都是“同分妄見”。

同樣是一個天象,在這個地區見到,那個地區見不到,所以說“但此國見,彼國眾生本所不見”,這是指一個小洲裡頭有兩個國家,另外一個國家人他沒見到,“亦復不聞”,不但沒見到,還沒聽說。這個比喻也很淺顯,這種比喻也是常識,可是比喻的理很深,它比喻作凡夫、外道、小乘以及權教菩薩,不能夠了達見相五蘊色心,在幻相里面妄生是非。所以凡夫與外道見同居國土裡面分段生死惡相,這就是凡夫的共業所感,凡夫的同分妄見,這個意思很深;權教菩薩與小乘他們見到方便土,或者是實報土的變易生死惡相。雖然講凡聖不一樣,它還是個惡相,還是見到這個惡相,這就是我們講的方便有餘土跟實報莊嚴土。到什麼時候才不見?這個不見是講諸佛與大菩薩們,經上說的“自住三摩地中,見與見緣如虛空華,本無所有”,他們見到。《金剛經》裡面講出來,就是見到“諸法如義”,你看這解釋,“如來者,即諸法如義”。換句話說,在如來的地位上,見不到同居土裡面分段生死相,也沒有方便、實報土裡頭的變易生死相,他所見的是真的。就是好像一個好眼睛的人,他看的是個清涼的月亮,沒有看到二月;看到燈上是明淨之燈,沒有看到圓影。

我們千萬要記住,學佛主要就學的這個東西。如果這個不會,就是做全世界出家人的僧皇也沒用處,為什麼?還在凡聖同居土裡頭,還離不開分段生死惡相,要曉得這個道理。因此學佛人不可以鑽在名聞利養裡頭,也不能做小乘自了漢,不可以。中國佛法的特色是大乘法、是一乘法,中國佛法所講求的是一生成就,確實是當生成就的佛法。問題是當生成得了、成不了?決定成得了。只要有正確的方法,方法沒有偏差、理論正確,一定有成就。所以對於宇宙人生真實的狀況一定要了解,這個瞭解是悟,佛給我們說的這個,我們要悟;不能用腦子去想,愈想就愈糟糕,想是虛妄分別。《楞嚴》好,《楞嚴》教我們“舍識用根”,為什麼?根是一、根是真,這個根是講根中之性,眼根裡面見性,耳根裡面聞性,見性跟聞性是不生不滅的,前面十番顯見講過,不來不去、不垢不淨,它是真的。而我們現在見色聞聲,仔細想想,見性、聞性在唯識裡面講叫根本依,沒有這個哪能見、哪能聞!

可是我們今天見色是見性,見性裡面帶著什麼?帶著有八個心王的見分,同時又帶與這些心王相應的五十一個心所的見分,所以這個見相當的複雜。因為我們用這種見來見色,所以在眼根見色塵裡面生無量煩惱,八萬四千塵勞煩惱。佛在此教我們修行什麼?我們只用見性見,八識五十一心所的見分都不要,單單用見性見,你所見的是一真法界,你的見跟佛的見一樣,佛知佛見,去掉這個就行了。八識的見分、五十一心所的見分統統是虛妄的,這個百法裡講得很清楚,前面九十四法都統統是有為法。有為法,《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不是真實的。所以要用真見才能見到真的境界,用妄見見的是虛妄境界,道理就是在此。佛與大菩薩所謂“自住三摩地中”,那個三摩地是大定,就是首楞嚴大定,定的什麼?見與見緣都舍離了,見就是八識五十一心所的見分,緣就是相分,能見所見如虛空華本無所有,所遺留下來的就是一個真見,見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在《金剛經》裡面講就是“諸法如義”;在《法華經》裡面講就是十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作如是,一直到本末究竟無不如是,所以說萬法皆如。這個心是定的,在一切境界裡面決定不動心,這才能見到真見、才能見到真實相。真實相是什麼樣子?再者,真實相就是眼前我們看的樣子。佛也是看的這個樣子,我們也是看的這個樣子,佛看的是真實,我們看的是虛妄。佛看的一切相,真實是平等的,是一相。所以一真的一,它不是數目字,它不是一二的一,一就是多、多就是一,一多不二這叫一,它是這個一。確實不二,生佛不二。從前禪宗黃龍祖師勘驗學人,“我手何似佛手?”我跟佛不二;“我腳何似驢腳?”這就是說我跟畜生也不二。在這裡面體會萬法平等,一切法皆不二,這個時候才真正解脫、真正自在,這才能解決問題。

我們今天在一切境界上起心動念,不止二、三,無量無邊的分別執著,所以見不到一真的境界。自己製造輪迴,冤枉生死,其實這個東西都沒有,這個輪迴就跟燈上的圓影一樣,病眼所見。我們這個心在境界上生分別、生執著、起妄念,這就是心有病,就跟眼有病一樣,才見到這個境界。心病要靠什麼?覺悟就治好了,外面沒有一個人能夠治你的病,就是要靠你自己覺悟。所以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自己不覺悟是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一定要自己大徹大悟,這個問題自然就沒有了。我們所研究的經論,處處都是叫我們覺悟,不能不覺!覺悟要靠智慧,就是要開智慧。智慧從哪來的?智慧從定來的。什麼叫做定?這些問題必須搞清楚,聽說定,一定就修定去了,一定要盤腿面壁去了,這就錯了,那個盤腿面壁的定,不能開悟。定是什麼?眼見色而不動心,曉得這個色是虛妄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眼根在色塵上入定,不動心就是定,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念就是定;耳根在聲塵上亦復如是,耳根在聲塵上入定;吃東西儘管吃,吃的時候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舌根在味塵上入定,要這樣才行。

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沒有分別執著,也不起妄念,這叫定。這個定裡面才生智慧,才能夠見到真實相,所以定是這個修法。這種修法,我們在《四十華嚴》五十三參裡面看到的例子太多,這是大乘法、這是一乘法。至高無上的禪定沒有出入,所謂“行住坐臥皆在定中”,無時不在定中,這叫大定。就是此初經上講的佛及大菩薩“自住三摩地中”,這個定才管用。這個定修成的時候,你所接觸的境界是一真法界、是平等的法界。入這個境界之後,有法緣弘法利生,沒有法緣才可以住山修行,住茅蓬閉關。看看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古人是到這個時候才住茅蓬、才閉關。為什麼去住茅蓬、去閉關?沒有度眾生的緣分,沒有緣分。有緣分的時候決定不會,要隨緣度眾生,慈悲一切。沒有緣分這才住山、這才閉關等待法緣成熟,龍天擁護,普度眾生。所以以前閉關跟住山、住茅蓬,那就是大善知識,那就是過來人。

從前參學找明師,誰是明師?以前人不像現在,絕不自我宣傳,誰知道他有學問、他有道德?去看他閉關了,閉關就是;換句話說,他的道德、智慧都圓滿,你去親近他,你向他請教,決定沒錯。沒有到這個程度,誰敢講住茅蓬?誰敢說閉關?不敢講,那是成就以後的事情。可是現在風氣跟從前不一樣,現在一出家就想住茅蓬、就想閉關,幹什麼?圖個清淨、圖人家的供養。幾年關閉出來之後一無所知,現在這種情形很多,這是我們要曉得的。所以年輕人要努力的學習。除非在一種情形之下也可以閉關,古代有,應酬太多,那是什麼?名氣出去了,今天這個來看你,明天那個來看你,接應不暇,搞得自己沒有法子用功、障礙太多,為了避免這些障礙,可以住山、可以閉關,這是不得已的情形之下。

若不是這樣,年輕剛剛學佛決定不能有這個念頭。

“同分妄見”——《楞嚴經》參習(176)

迴向偈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附註:

依據文獻資料——

1⃣️、交光大師《楞嚴經正脈科會》

2⃣️、圓瑛法師《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3⃣️、淨空法師《楞嚴經正脈科會》講座


“同分妄見”——《楞嚴經》參習(1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